王文耕:四属户的苦与乐
四属户的苦与乐
安徽怀宁 王文耕
“四属户”是我们国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的一个新词语,四属指的是干部、职工、教师、军人这四种人员的家属,由这四类人员的家属组成的家庭称之为“四属户”。四属户中以女方为户主,带着儿女在农村生活,像现在的留守家庭一样,青壮年男性常年在外打工,妇女儿童留在家中,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这个词语已经成了历史。
四属户都生活在农村,属于农村人口。由于家里有人吃国家粮,拿工资,比起纯农民家庭来,一般条件比较好,往往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不免产生些许嫉妒。但因为家里没有一个壮劳力,工分少,在生产队靠工分称粮的年头,每年超支,须向队上如数交纳“口粮钱”,这是四属户的短板,有时也会遭到村里人的冷眼,甚至因此而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在那“瓜菜半年粮”的年代,四属户真是吃尽了苦头,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女人和孩子。
我家就是一个标准的四属户,有苦有乐,有笑有泪。我的父亲是一名解放前的高中生,解放初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响当当的知识分子,五十年代初,他背井离乡毅然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安庆商校培训三个月后,就奔赴建设祖国的第一线,工作的第一站是芜湖,在百货公司担任会计。刚工作不久,祖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三反五反”运动,干部南北大调动,有许多南方的干部受不了北方的苦寒,离职回家,可我的父亲在大雪纷飞中扛着行李开往淮北,一年后调回省城,由气象学校到省气象局,一直干财务工作,一干就是三十五年,直到一九八七年退休。几十年的夫妻分居,几十年的单身生涯,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落下了满身疾病,退休后不到五年就离开了我们,长眠在他一生所眷顾的家乡的土地上。这里面的苦辛我虽知之不多,但他的单位给他的评价却非同凡响,“两袖清风理财,一身正气从政”,这是我父亲追悼会上省局送的挽联,这可以说是我父亲一生的真实写照。我的父亲,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的气象事业,他把整个身心献给了省气象部门的财务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从三反五反到文革十年,经历了政治风雨的洗礼;从办公室会计到计财处成立,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一路走来,勤勉谨慎,虽到退休前才入党(因“三青团”问题所致),但他常以同事送他的“老抠”自诩;虽当了一辈子的“马前卒”,但他常以满箱的证书自豪!这是作为一个家庭的“主心骨”的父亲,终年在外为工作奔走而做出的奉献,而在他身后的妻儿老小又是怎样一部辛酸而艰难的故事呢?的确鲜为人知,我从记事时起,见证了这一切,我认为在我的家庭中真正能称得上“顶梁柱”的,那应该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这个四属户的户主,她所经历的一切艰难困苦,她所承担的一切责任事务,远远超过了我的父亲。从互助组到合作化,从大炼钢铁到人民公社,从吃大锅饭到责任田到户,一个生活在乡村的女人,丈夫不在身边,家庭缺少男劳力,她要承担起这一切是多么不易啊,出外是一个劳力,入内是一名主妇,里里外外一把手,风里雨里不停留。曾记得母亲说过,全民炼钢时,她与村里男劳力一起锯“窑柴”烧炭,寒冬腊月,天寒地冻,锯屑与雪花纷飞,汗水与雪水交织,甚至彻夜奋战,真是苦不堪言;兴修水利时,她被派往观音洞水库,泥里水里,肩挑手提,那时全靠自己的双手,凭着镢头畚箕这些原始工具,如愚公移山一样,人们干劲冲天,工地上红旗飘扬,劳动的号声嘹亮,那战天斗地的气势与人山人海的场景令人震撼,真是“敢叫日月换新天”呀!母亲就像是一名女汉子,在那热火朝天的水库工地上餐风露宿、摸爬滚打了四十多天。过度的劳累,超负荷运转,对一个女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摧残,我的母亲十五年不孕不育,到三十六岁时才生下我。每当母亲忆起这些往事时,我的心情异样的沉重,我深深地感到那个时代农村农民的艰辛。
农村、农民、农业是我们国家倍加关注的三农问题,“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三农涉及到国计民生,农民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我们的国家从一穷二白中走来,我们的农民从贫瘠的土地上崛起,联产承包唤醒了乡村,改革开放获得了新生,脱贫致富迎来了巨变,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出生在乡村,成长在黄土地上,目睹了“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激情岁月,经历了学工学农挣工分的历史考验。同时我又是一名国家干部的后代,我的身上体现着城乡结合的双重色彩,我曾经是城里的“土老鳖”,乡下的“幸运儿”,对四属户的孩子来说,那时尚的海魂衫,那精巧的小水枪,无疑是他们生活的亮点,令许多小伙伴眼羡不已,但与城里的孩子比起来,又是自惭形秽,有着天壤之别。在那城乡差别较大的年代,乡下人进城受歧视是常有的事,曾记得那是十岁左右吧,我读小学时的暑假,随母亲一道到合肥玩几天,我天生好动顽皮,一个人跑到停在院里的汽车上去玩,因为这个车子到我家去过,开车的师傅我也熟悉,所以就大着胆子爬进驾驶室里,正坐在沙发椅子上得意之时,有两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过来了,他俩趾高气扬,不管三七二十一,拉开车门:“哪来的野孩子,下来!”说吧就扯我的衣服,这是蔡叔叔的车,我才不怕他呢,我居高临下一脚把他踹得个仰面朝天,后面的一个接着上,我照着他的脸上就是一拳,正打得不可开交之际,我的父亲赶来了,拧着我的耳朵回了宿舍,母亲还替我鸣不平,父亲却给别人道了歉,从此以后,我就厌恶那些歧视乡下人的小市民。说实话四属户的“乐”就在于合家团聚之时,然而那毕竟是短暂的,聚少离多呀,我非常向往城里的生活,但出于无奈,更多的时光还是生活在乡村。
与城里比起来,乡下的生活是清苦的。我的母亲常年坚守在农村,肩负着扶老携幼的使命,用自己辛勤的劳作支撑着捉襟见肘的家庭。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母亲是家里唯一能挣工分的人,父亲的微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家庭开销,共产风、浮夸风、三年自然灾害中,祖父母先后离世,农村的现状令人担忧,甚至不堪回首。我的出生给这个沉闷的家庭带来了活力,尤其是我的母亲经历了十多年的苦苦煎熬,在人们的冷嘲热讽中,终于喜从天降,盼来了希望,从“无后为大”的世俗中解脱出来,父母中年得子,欢天喜地。但抚养孩子的任务更为艰巨,家里没有老人帮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已去世),父亲又工作在外,全靠母亲独立支持,生活的艰难、家庭的重负可想而知。我被母亲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然而我这个“老年儿”似乎有意与母亲作对,越是她不会侍弄孩子越是隔三岔五地请医生,每当此时,她都急得团团转,可以说我的成长史就是母亲担惊受怕的历史。记得十一岁那年,我出麻疹高烧不退,据说这是当年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道关,母亲高度重视,七十多岁的大母舅也特地在床头陪伴,父亲从省城带来了特效药,小黑点出来了,密密麻麻遍布全身,据说这小黑点就是隐藏在肺部的一种毒素,排出体外就没事了,麻疹出来了,烧退了,全家人才松了一口气,母亲那悬在嗓子眼上的心终于落了地。孩子生病是父母最头疼的事情,当年的生活条件有限,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头痛发热是常有的事,母亲为此担心多少、付出多少……我都一一铭记在心,在那医疗条件有限的乡村,作为一名四属户的母亲是多么不容易呀!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里用在描述四属户夫妻生活上,真是恰如其分。那时没有网络视频、电话手机,甚至连电都没有通,唯有集镇上的邮局能“鸿雁寄深情”。我的母亲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父亲来信了只好请人念,回信时必须请人写,虽都是些家常话,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但这里却寄托着双方深深地思念与牵挂,每当邮递员送来书信时,她是那样的喜出望外,她是那样的迫不及待;每当请人写回信时,她是那样的千叮咛万嘱咐,她是那样的唯恐遗漏了什么,真是朴实中见真情啊!我的父亲工作繁忙,每年一次探亲假只有二十天,到期必须回去上班,有时还要提前,但比起“金风玉露一相逢”来强多了,这牛郎织女的生活持续了三十多年,母亲把她整个身心都扑在培养孩子和家庭事务上,她虽然目不识丁,但对我的读书要求十分严格,从不允许逃学缺课;她勤劳能干,朴实善良,煤油灯下,常常哼着小调纳着鞋底飞针走线,夜阑人静时,嗡嗡的纺车声往往把我从梦中惊醒。如果我是她的希望与理想,那么我的父亲就是她心中的支柱与骄傲。母亲对父亲的挚爱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是一九六七年吧,合肥市“好派”与“屁派”爆发“武斗”,母亲撇下不到五岁的我,居然只身一人冒着生命危险首次问到父亲单位,硬是把父亲拽回了家,家里的叔伯们都竖起了大拇指,事态平息后,父亲才回到单位,同生死共患难,堪称我们的表率。几十年守候相望,几十年痴心不改,几十年鹊桥飞渡,见证了四属户的情感世界,他们在共同理想中守候,他们在充满希望中奋斗,相濡以沫,无怨无悔,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在彼此牵挂中演绎着两地分居的故事。
我的母亲深明大义,是父亲得力的贤内助。为了父亲安心工作,她是报喜不报忧,家里的事情都是自己扛,从不给父亲添堵;为了照顾家庭,她曾多次放弃进城的机会,宁愿带着孩子在乡村坚守。我的母亲为人仗义,精明能干,生产队出工,她从不拈轻怕重,队长派活,她从不讨价还价;我的母亲朴实善良,待人真诚,她从不偷奸耍滑,深受街坊邻居的称赞;我的母亲热情大度,处事得体,虽称不上十全十美,但比起一般妇女来是要看得远些,见识广些,这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吧。
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只是我国千千万万个四属户中的一个缩影,她们的故事,她们的生活,她们的情感,她们的苦乐生涯,她们的悲欢离合,展现了那个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她们身上凸现出来的精神和品质,正体现了我国亿万劳动妇女的巾帼风采!她们是祖国建设的功臣,她们在千辛万苦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她们在新中国建设的征途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四属户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改革大潮淹没了四属户,市场经济淘汰了四属户,四属户已作为祖国农村的一批特殊群体载人史册,她们的功绩,她们的奉献,将永远镌刻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家庭的变化能折射出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们从四属户的苦与乐中体验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朋友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的生命在追梦复兴中闪光!
相关阅读
-
刘秋万:三十年励精图治磨一剑,“十四五”砥砺奋进新征程,刘秋万,中行,金融,砥砺奋进...
-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但微生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人类文明繁衍的过程中...
-
今天小编向大家介绍的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也是进化论的奠基人,他就是达尔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鲁兹伯里的一个医生家庭。...
-
这位潮州人是无创产检奠基人、DNA癌症早筛,是下一个离诺奖最近的中国人
然而,等真正开始研究后,他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就像在干草堆里找一根针”,即便在孕妇的血细胞中找到胎儿的DNA,含量也非常低,无法实现临床应用。他认为,“胎儿和癌细胞有相似之处...
-
刘秋万:三十年励精图治磨一剑,“十四五”砥砺奋进新征程,刘秋万,中行,金融,砥砺奋进...
-
本报记者 姚瑶 通讯员 李家悦 龙少华北湖区教育局的职工这样笑称自己的单位——“糠箩”。身处狭长老巷中的一个小院,灰白色U字型办公大楼...
-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但微生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人类文明繁衍的过程中...
-
关于校园里热闹的诗句1.描写校园里欢乐的诗句 校园诗篇初识丁香璨然一树白花涌于眼前,方打听这是何花?朋友答曰:“此乃丁香”。 这就是丁香吗?...
-
今天小编向大家介绍的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也是进化论的奠基人,他就是达尔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鲁兹伯里的一个医生家庭。...
-
公司调研|和元生物:在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以及mRNA等多个细分领域开拓国内外新客户,并已取得较好的订单进展
和元生物5月8日业绩说明会内容如下:1、问题:请问当前基因治疗 CRO/CDMO 服务市场情况如何?回复:尊敬的投资者,您好。...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