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细落小落实 推动学校德育常态开展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
今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完整的系统厘清,既回答了体现顶层设计教育大局的理论性问题,又探索出了契合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的可行性答案。那么,《指南》新在哪里,《指南》怎样帮学生立好德?有了《指南》,德育工作应怎样开展?本刊特约请专家对《指南》进行解读。
落细落小落实 推动学校德育常态开展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研究中心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编写团队核心成员 / 李秀萍
2017年8月,教育部下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和要求以及组织实施六个方面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指南》既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又具有对学校工作的实践针对性,是直接指导学校规范德育工作的文件。那么,学校、教师该怎么理解《指南》?如何落实到实践?首先需要理解、把握以下三点。
一、遵循学生身心特点,推动学校德育专业化开展
中小学德育要取得成效,必须遵循德育自身的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在长期的德育实践过程中,虽然诸多学校在德育内容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同学段德育目标不能有效衔接,对小学生讲大道理、对大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倒置现象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规律、不同学段德育目标的定位把握不准。
德育目标对学校德育实施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为此,《指南》不仅提出了学校德育总体目标,还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提出了德育学段目标。
在“总体目标”部分,《指南》围绕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法治、心理品质方面应达到的规格要求,从学生的社会生活、道德生活、法律生活、政治生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体现了我国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总体方向。学校要落实《指南》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从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几个方面,全面梳理和统筹学校整体工作,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学段目标”部分,《指南》遵循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原则,制订了四个学段的德育目标。学校可以从一些“关键词”来理解和把握不同学段的德育目标。在“学段目标”部分,有很多对学生道德水平目标达成度的“关键词”。在小学低年级中的关键词有“初步了解”,在小学中高年级中的关键词有“了解”“初步形成”,在初中学段中的关键词有“认同”“继承”“弘扬”“理解”“树立”“掌握”“形成”,在高中学段中的关键词有“拥护”“弘扬”。从以上“关键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德育对不同学段的要求是有差异的。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道德的认知多源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体验,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侧重于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学生在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中,增加对生活和祖国的热爱,培养积极的道德情感。为此,在小学低年级,学校更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借此让学生学习正确的行为,避免错误的行为。
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凡事喜欢追问为什么,在这个阶段,学校德育就不能停留在告诉学生怎么做即外部行为训练的层面,而要逐步提高学生的对错判断意识,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使学生学会从他人、社会的视角看待个体行为,逐渐形成公共意识、规则意识,从“社会人”“公共人”的视角看待个人的道德品质,这是小学中高年级学校德育的一个重点。学生从个人角度看待个人行为,向从公共人的角度看待个人行为的转变,是学生道德成长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有学生在马路上打闹影响行人,被行人批评还振振有词地反问“这是我的事情,关你什么事情”,这表明学生仅从个体角度理解自己的行为,而没有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给他人带来了消极影响。如果学生不能树立“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就很难有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到初中阶段,对学生道德水平要求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从小学阶段侧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外部要求转变为在学生道德认知引领下自发产生的道德行为。《指南》要求初中生“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这些道德教育目标的要求,都要求学校基于中学生身心特点转变德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给予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道德对话的空间,增强学生的道德理解和道德判断能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平。因此,在这个阶段,《指南》特别强调“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在这个阶段,学校就要侧重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基于事实、运用方法科学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具备更强的道德理性能力。
根据《指南》对德育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的要求,学校要与原有德育工作对接,分析已有的德育目标定位是否恰当,是否存在德育目标定位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与此同时,不同学段的学校也要树立学段衔接意识,既要了解不同学段德育目标的差异,又要了解不同学段德育目标的连续性,认识到学生道德发展螺旋上升的特点,以正确的德育目标引领学校德育科学开展。如,通过《指南》中对不同学段德育目标的表述,可以看出小学低年级侧重对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习惯的培养;小学中高年级侧重对学生道德习惯和道德规范的培养;初中侧重对学生道德规范和道德品格的培养;高中侧重对学生道德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不同学段之间既有教育衔接,又有不同侧重。学校把握了不同学段德育目标的定位和要求,才能确保中小学德育前后贯通、有序推进。
二、结合时代特点,完善学校德育内容体系
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德育内容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也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有效进行的主线。
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我国德育内容初步形成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格局,在此基础上,不同时期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又会有不同的专题教育,至今已经形成完善、丰富的德育内容。
《指南》结合时代特点指出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内容体系,既统筹了德育总体内容,又结合时代指明了学校德育应着力加强和突破的环节。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学校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党、爱国教育是德育“主旋律”,在新时代,学校要通过德育课程、时事政策教育等,引导学生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国革命史等学习,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远大理想。
第二,学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也是个体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爱国主义、国情教育等专题教育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指导思想。
第三,学校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可以结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第四,学校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学校可以从引导学生认识生态文明,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形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三个方面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第五,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正确认识自我、掌握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校要结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从认识自我与尊重生命、人际交往与情绪调试、升学择业与人生规划、学会学习与适应社会生活的角度统筹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指南》,学校要全面梳理、完善德育工作;结合学校文化建设特点,构建体现校本文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提高学生道德自觉性。
三、扩宽德育渠道,推动德育常态化开展
在《指南》中,德育实施途径占了比较大的篇幅。在这一部分,《指南》延续以往文件的表述方式,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个方面为学校提供了落实德育的渠道,并且,《指南》统整了国家各个文件中涉及德育的要求,遵循内部逻辑,为学校提供了常态化的落实德育的途经。
在课程育人部分,学校可以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三方面来把握。德育课程即指国家系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学校首先要确保落实课时,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即学校要调动所有科任教师的积极性,使科任教师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即地方(学校)要结合地方(学校)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地方(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在文化育人部分,学校要认识到文化对学生道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蕴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文化有有形的载体,但文化可以是超越有形载体、隐藏在有形载体背后的价值观。学校可以从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建设三部分来把握。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学校要对校园墙壁、楼道、地面、教室及各个功能室等进行文化布置,使校园内的物品都能体现出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在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方面,学校要发挥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校报、校刊对学生的精神引领作用,班级要发挥班徽、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等对学生的精神引领作用;此外,学校要充分认识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积极利用网络平台以及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活动育人部分,学校要认识到活动对学生道德提高的作用。学校可以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德育活动;可以发挥升国旗仪式、团队活动重要仪式、入学毕业成人仪式等的教育力量;可以开发各种校园节会活动,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使学生在各种节会活动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开展好团、队活动,健全团、队组织机构。
在实践育人部分,学校可以从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研学旅行、开展志愿服务四方面来把握。学校要开发校外资源、利用多样化的教育基地开展各种教育主题活动;要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利用校内、家庭或者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
在管理育人部分,学校认识到管理制度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制度以及班级制度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价值影响作用,学校要健全管理制度,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发展;学校要明确教职员工尤其是班主任的育人职责,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榜样引领作用;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落实好《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育引导学生熟悉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学校要关注特殊群体,满足他们成长需求,促进教育公平。
在协同育人部分,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健全与社会相关部门或单位的合作机制,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净化学生成长环境。
明确德育渠道,掌握德育方法是学校有效开展德育的前提。为了有效落实《指南》精神,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工作。第一,深刻理解、科学把握六大德育实施途径的内涵。在实践中,部分学校对一些问题理解有偏颇。如,在课程育人部分,有些学校对“课程”泛化理解,把所有活动都归入德育课程,忽视《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的实施,出现挪用或减少课时的情况。在管理育人部分,有些学校认识不到管理制度是价值观的体现,诸如“在校违规携带手机处以罚款”的规定本身就是违背教育性的体现。为此,仔细研读、理解内涵是科学实施的前提。第二,寻找薄弱环节,拓宽德育渠道。《指南》全面、细致地指出了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为学校实施、自查德育落实提供了完整的框架。对于德育落实比较薄弱的学校,学校可以依据此框架完善学校德育路径,对于德育落实比较好的学校,学科可以依据此框架进行自我分析和总结。第三,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推动学校德育常态化发展。学校可以以此为框架,宏观统筹、规划学校工作,统整教育与教学工作、教学与管理工作、教学与后勤工作,使学校工作深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原文刊载于《福建教育》2017年第47期
相关阅读
-
如果你平时有很多空闲的时间,但是你不愿意去接触高风险,高脑力劳动的副业项目,更不想去了解复杂的微商模式和线下地推项目,那么0成本投入就能月入过万的靠谱兼职你值得了解一下。 第......
-
大学期间每天用闲暇时间做过各种赚钱兼职,也开启了各类不同类型的副业尝试,当然肯定也被骗过,学费也交了一些。今天免费分享副业赚钱的经验,满满的干货,拿起你们的小板凳坐好。...
-
20多岁,作为一个学生,我做过三份副业,从刚刚可以支付自己的生活费到现在的50000存款。因此,借这个问题我将给更多的人分享下我的亲身经历,希望对迷茫的你有那么一点参考价值。...
-
水清鱼靓是每个养鱼人所梦寐以求的,好水出好鱼的道理谁都懂,对于每个新手来说最费解的也是水质浑浊的问题,很多前辈肯定都知道水浑浊可以分为生物性浑浊,物理性浑浊和...
-
《公共基础知识》是部分事业单位考试的特色,有很多单位会将《公共基础知识》作为一门单独的科目拿出来考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会专门用一部分讲解《公共基础知识》的备考问题。...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重点知识点汇总讲义资料.doc:..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2017年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德育的内涵和外延》由教育学网发布,关于《2017年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德育的内涵和外延》更多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知识 教师资...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
-
水清鱼靓是每个养鱼人所梦寐以求的,好水出好鱼的道理谁都懂,对于每个新手来说最费解的也是水质浑浊的问题,很多前辈肯定都知道水浑浊可以分为生物性浑浊,物理性浑浊和...
-
计算机科班的同学,不出意外,进入编程世界的第一门的语言学的肯定是 C 语言了。其他立志做技术行的同学,从 C 语言入门百利无害。很多人都觉得 C 语言入门难...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