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颗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星球,我们有理由对我们的家园着迷
早期海洋想象图
《地球的故事》 罗伯特·哈森 著 刘小鸥 译 中信出版集团
1968年,宇航员在绕月轨道上拍摄的“地出”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照片之一。我们很早以前就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多么宝贵,又多么特别。地球是已知的行星中唯一拥有水组成的海洋的,它还有一个富含氧气的大气层,并诞生了生命。即便如此,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做好准备,面对荒芜的月球表面、宇宙中了无生气的黑色虚空和我们的蓝白色星球之间的巨大反差。从那个独具优势的遥远的视角上看,地球显得孤独、渺小而脆弱,但也更加动人,超过目前天空中的任何其他天体。
我们有理由对我们的家园着迷
博学的古希腊哲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曾进行了最早有记录的有关地球的实验。他通过对阴影的简单观察,巧妙地测量了地球周长。在埃及赛伊尼夏至的正午,他观察了头顶正上方的太阳,垂直的立杆没有产生任何阴影。相反,同一天、同一个时间,在以北约490英里的海滨城市亚历山大港,类似的垂直立杆产生了一小抹阴影,这表明,那里的太阳并不是在头顶正上方。埃拉托斯特尼利用希腊先哲欧几里得的几何定理,推断地球一定是一个球体,他计算出了这个球体的周长约为25000英里,这与现代计算出的赤道长度24902英里非常接近。
几个世纪以来,无数学者不断探索着我们的星球,他们中有一些名留青史,更多则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追问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它如何在天空中移动,它由什么构成,以及它如何运行。最重要的是,这些和科学打交道的人想知道,我们这颗动态的星球是如何演化的,又是如何演变成为一颗充满生命的星球的。今天,因为我们累积了非凡的知识,人类的科技成就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相比于古代先哲,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然,我们尚未能认识所有事情,但我们的理解不断丰富,也更为深入。
自人类诞生之时,我们对地球的认识就在不断加深,这些知识经过几千年的磨炼,构建起了一种固定的认识,这种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研究地球就是研究变化。
许多观测证据表明,地球的特质年复一年、世世代代地在变化。在斯堪的纳维亚的一些冰川湖里,沉积物有节奏地形成了层理或纹泥,展示着13000多年间粗颗粒与细颗粒的交替出现——这是每年春季融化时加速的侵蚀所带来的结果。来自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川钻芯取样,揭示了80多万年的季节性冰雪累积。而在怀俄明州格林河页岩中,那些纸一样薄的沉积层则保存了100多万年中的年度事件。每一层都叠在更古老的岩石的上方,这些岩石本身则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周期。
地球是一颗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星球
从地心到地壳,变化从未停歇。即使在今天,空气、海洋和陆地仍在变化,或许是以一种与我们星球近期历史上相匹敌的节奏在变化。如果不去关注这些纷乱的全球变化那就太愚蠢了,事实上,对许多人来说,似乎也不可能不去在意,因为我们与生俱来拥有好奇心,我们关心着自己的家园,就像古代的埃拉托斯特尼一样。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地球的现状,而不充分利用它告诉我们的那些令人惊叹的过去,也不关心它难以预测的充满变动的现在,以及关于我们自己和这片生存之地的未来,那同样非常愚蠢。
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试图了解我们充满生机、复杂而多变的家园。随着时间推移,我的视野扩展到地质上更宏大的时空领域。从北非的沙漠到格陵兰的冰原,从夏威夷的海岸到落基山脉的高峰,从澳大利亚大堡礁到十几个国家的古代珊瑚礁化石,地球的自然图书馆展示了一个跨越数十亿年的故事,元素、矿物、岩石和生命在这里协同演化。在地球40多亿年的历史中,矿物和生命的演化故事,即地质学和生物学领域以惊人的方式交织在了一起,直到现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虽然古代矿物学领域是我们所知的一切关于地球及其历史的绝对中心,但那时它是奇怪的静态的,脱离了时间概念的变化。两百多年来,对化学成分、密度、硬度、光学性质和晶体结构的测量一直是矿物学家赖以生存的“手艺”。这些地球上最珍贵的碎片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但你很可能在寻找有关它们的年龄或后续的地质变化的任何线索上徒劳无获。旧的方法几乎让矿物脱离了它们吸引人的生命故事。
这种传统观点必须改变。越是研究地球丰富的岩石记录,我们就越能看到自然世界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改变自己,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世界都是如此。我们日益了解双行星时间和变化的现实,这让我们不仅可以推测矿物最初是如何形成的,还可以推断它们是何时形成的。
相关阅读
-
玉,石之美者。”南红玛瑙,近年来越来越成为收藏界的心头之爱。南红收藏界专家孙力民二十年来关注南红文化,为进一步推动南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出力作《南红》...
-
首先声明:本人小白一枚,这个系列主要是为了跟大家更好的交流原矿保山南红的基本知识。目的是想跟各位玩友相互学习,知识互换,以期尽可能少吃药少走弯路...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明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一块屏幕、一套信息系统,甚至就可以对中国工业运行态势了然于胸...
-
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人生一切起落皆有定数,待人、待物都要留有余地,看淡一切的静心佛语整理分享,希望大家喜欢...
-
玉,石之美者。”南红玛瑙,近年来越来越成为收藏界的心头之爱。南红收藏界专家孙力民二十年来关注南红文化,为进一步推动南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出力作《南红》...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明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一块屏幕、一套信息系统,甚至就可以对中国工业运行态势了然于胸...
-
首先声明:本人小白一枚,这个系列主要是为了跟大家更好的交流原矿保山南红的基本知识。目的是想跟各位玩友相互学习,知识互换,以期尽可能少吃药少走弯路...
-
美国发现第二个地球 平均温度21℃适合生物存活 适宜人类生存在600光年之外
平均温度21℃适合生物存活地球以外,何处宜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5日说,一颗被命名为开普勒-22b的太阳系外行星或与地球环境相似。温度宜居...
-
斯宾塞(1820-1903),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他出生于教师家庭,从小耳濡目染,涉猎了数学、拉丁文、政治经济学等多领域知识。...
-
第8节 生物的边界一、细胞与生命生物的基本计算单元是细胞,研究生物当然要从细胞开始。细胞的种类很多,细胞种类似乎是根据需要创造或进化出来的,没有限定的数量...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