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滨州市住建局青年学习说」第一期: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滨州市住建局青年学习说」第一期: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时间:2023-11-17 11:01:29 作者:
摘要:为进一步营造“爱学习、要学习、会学习”的浓厚氛围,团结带动全局广大青年干部“走在前、干在先、落在实”,滨州市住建局青年研习社推出“青年学习说”专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强调要不断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为进一步营造“爱学习、要学习、会学习”的浓厚氛围,团结带动全局广大青年干部“走在前、干在先、落在实”,滨州市住建局青年研习社推出“青年学习说”专栏,定期刊发局青年党员干部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市城市建设服务中心 张海玉

学习之事,困于苦心处,取舍无意间。故而,与其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苦修,我更喜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灵魂碰撞。由此,住建局“青年研习社”之成立,便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理想照进现实,现实点亮理想的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方能理解“青年研习社”之要义。第一次接触“研习社”这个词是在游戏里,它是一个修炼的地方,你每天在里面打坐修习秘籍,就可以提升势力值,打架的时候赢的机率会更高,而组队修行的话,势力值涨得更快。所以,为了保证自己在游戏里少挨揍,基本每个人每天都会呼朋引伴地去研习一番。后来,我认识了各种各样IP的研习社,比如,AI研习社,历史研习社,发烧友研习社,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等等。而对于“研习社”的认知,也从简单的“三字概念词”,形成了全新的定义,那就是学习、分享、成长与伙伴。就像住建“青年研习社”的成立一样,就是为了更好地告别学习路上“寂寞梧桐树,深夜锁清秋”的孤寂,实现住建年轻人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方能读懂“青年研习社”之可贵。如果学习是孤独的,那么人生是乏味的。大学时期有个室友,沉迷于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研究,她经常和我们单向输出毛主席的高超智慧、雄才伟略、家国大义,每次说的时候,眼睛里总闪耀着与有荣焉的光芒,也总印刻着缺乏志趣相投伙伴分享的落寞。有一天,宿舍里来了一个人,据说是同学的同学,也是毛主席的忠实粉丝,那个女生连夜从济南坐车赶到青岛,两人用四天的时间互通有无、学习借鉴、探讨争辩,笔记记得满满当当,临别更是惺惺相惜。很久以后,我们都毕业了,聊起来,她说在那段时间,有那么一个人和我并肩学习,同向而行,抚慰了我存在很久的孤单,让我觉得特别幸福。世间万物,情理相通,住建“青年研习社”之成立不外如是,异常珍贵。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方能精准“青年研习社”之价值。在学习的道路上,有人相伴同行,有时相互争辩,有时彼此鼓励,有时分享所得,有时钻研答惑,这样的组织成立,是领导对年轻人的关心与看重,也是年轻人的人生之幸。虽然,我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是如果只是自己蒙着头读死书死读书,无人去和你辩驳知识的真伪,也无人去和你探讨全新的理解认知,那么读书的乐趣就会变得无比狭隘。“青年研习社”的成立,就是让我们住建年轻人对于理论的学习,不囚于方寸之地,不困于虚妄之中,在钻研中深入浅出,在探讨中去伪存真,以此实现理论的沉淀、人生的升华、生命的灿烂。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方能无愧“青年研习社”之学习。身处“青年研习社”之中,不学则无术,无术则难为。作为一名党员,该掌握的政治理论知识,是必然要学懂弄通、更新跟进的。年轻人要摒弃政治理论空洞难用的误区,通过学习将其积淀于你的思想,进而在工作中形成可为不可为的精准认知。学习要富有体系和深度,避免零星化、碎片化、无脑化,尤其是现在各种短视频流行的当下,沉浸于刷视频的快感,是无法真正获取智慧的。如果想去了解哪个层面的知识,就要系统的去剖析去学习,可以借用短视频,但是不能被它主导,要有体系有目标地去学,不能大海里撒网一场空。学习也是一种引领,尤其是年轻的我们大部分正处在为人父为人母的探索阶段,如果自身不去学习,只是用父母权威去制衡孩子的学习能动性,这样往往也是得不偿失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可以开拓眼界、清醒头脑,可以更直观更精准更深刻更独立地认知事物,让我们成就更好的自己。

总而言之,“青年研习社”的成立,为住建年轻人的学习提供了更好地路径,我相信有组织的引领,有领导的支持,有大家的陪伴,每个人都把学习作为一种姿态、一种状态,徜徉于学习的海洋,学习的道路不再孤单,生命的价值也必将更加璀璨。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