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的现状及意义-上海宸博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或第5位,也是1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近年来在急救知识普及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使公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甚至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
1 普及急救知识的意义
大量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 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8 min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下降为1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10 min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因而“4 min”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急救强调的是速度,而通常情况下救护车接报到赶抵现场平均约需10min,这正是心搏骤停、人工复跳的“黄金时间”。但由于我国部分公众急救意识较差,对自已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害怕承担后果,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急救意识的淡漠让很多生命贻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大多数人除了消极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而别无他法,而部分人不了解急救知识和技能,在意外事件中因为搬运不当等导致伤者“第二次伤害”。所以急救知识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
2 国外急救知识普及情况
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西方国家首先建立了现代心肺复苏理论和技术体系; 1956年ZOLL应用电除颤成功抢救了一例心室颤动的患者, 1958年美国Peter Safar证实了口对口人工呼吸优于“压胸抬臂通气法”; 1960年Kou-venhoven发表了第一篇关于胸外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口对口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1961年Safar更进一步将CPR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高级生命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急救技能中的核心内容,有研究证实,在普及CPR知识的欧美国家,每天有100多人幸免于死。由第一目击者进行CPR的有效率为66·67%,而事故发生后由医生进行CPR的有效率仅为5·28%,充分证实了“现场第一目击者”及早施行有效CPR的重要性。
急救培训在欧美、日韩等国家都得到了积极地推行。2003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发生在院外的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患者中, 95%来不及到医院救治而死在院外。美国西雅图King县, 19972001年在医院外12 591例心跳骤停的急救中4 681人(37% )心脏骤停时无他人在现场,该类病人存活率为零,而其余有他人在场的患者经第一目击者行CPR抢救后送医院救治,大多数都复苏成功。西雅图King县是美国SCD预防的模板和示范社区。其复苏成功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全社区的参与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对公众进行CPR知识普及教育培训;在公共场所配置非医务专业人员使用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 医学急救知识通常被政府列入常规教学课程, 如美国已有 5 000 万人接受过专门的心肺复苏初级救生培训 (CPR-BLS); 法国主张消防员能进行较 CPR- BLS 更多的救护。在国外的调查中显示,学校除了将一般急救纳入教学之外,还已经拓展到心里急救,以应对突发事件及暴力因素。
3我国急救知识普及情况及现存问题
3.1我国急救的历史:中国的急救医学事业起步并不晚,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年代中至70年代末。本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参照前苏联急救站的体制,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专业急救机构--急救站,由医务人员担任现场急救。急救站担负城市居民危重急症和意外事故的急救功能为社会所肯定,也为民众所需要,它成为中国人民卫生保健事业的一部分并做出了贡献。1980年,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指出了急救医学工作对于国家建设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其性质和任务;对建立健全急救站组织,从以院外抢救为主的急救站到医院建立急诊科等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同时成立了中国急救医学研究会,加强了急救机构、急救医学工作者的联系和学术交流。它有力地促进80年代改革开放形势下急救医学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我国急救医学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即第二阶段。后来我国多个城市相继建立了急救站,我国急救医学的学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公众的普遍急救意识还不够强,而我们也因错过了最佳时间而丧失了一条又一条的生命。
3.2 我国急救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也是现代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卫生部、民航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15个部委办联合发文《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救护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提高普及率的目标;北京市政府也要求在2008年奥运会召开之前使北京市民接受急救培训的比例达到1/60,而参加奥运会的志愿者必须经过急救技能的培训。
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120”医疗急救电话的知晓率和急救一般知识的了解非常匮乏。而对美国旧金山院前急救系统的调查发现,那里的急救知识十分普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患急病时应拨打“911”国内统一的呼叫号码。有学者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急救知识培训的认识不够,缺乏职业的急救教育部门和队伍,教师未受过系统的正规化的训练,教学方法、教材、训练器材不规范。
4问题与对策
我国目前急救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4.1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当面临突发事件时,大多数人都是旁观,而真正会实施现场急救的人极少。为此,改善急救知识的宣传途径是很重要的,有学者支持要把急救知识融入学前教育,把急救知识列入义务教育,把急救知识纳入岗前培训来加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
4.2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在国外和我国香港特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都是由经过专业训练、并且持有教师资格的急救培训导师承担,这些导师必须随时了解国际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最新标准和信息,经过一定时间必须接受有关部门的再培训、资质认证后再重新上岗。而目前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统一的培训模式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为此政府建立专业的急救知识培训体系是势在必行的。
4.3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更新。公众急救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心肺复苏和创伤的急救,较少涉及其它如中毒、中暑及常见急症发作时的家庭急救等方面知识,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片面。我认为,对在校学生的急救培训更有效果,因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未来的希望,学生掌握能力较强。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医学急救知识通常被政府列入常规教学课程,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相关知识教育。课堂教学的方式也最为有效,掌握的知识也更多。
4.4培训结果不如人意,很多成员经培训后并不敢真正实施现场急救,而有些成员经培训后,虽然实施了抢救但知识掌握并不牢固。
据调查,急救培训中,二次培训效果明显优于一次培训者。但在二次培训中仍有许多问题:如清除呼吸道异物,约有35. 94% (23/64)的受训者仍是先开放气道后清除异物; 判断意识是否存在,大声呼唤同时伴随拍打双肩用力过猛,有的用力摇晃患者,容易造成患者的二次损伤;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波动,约有29名受训者只触摸12 s后即判断心跳停止;评估复苏效果时,部分只做了4个循环(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算一个循环)或多做了12个循环等等。而三次培训的合格率又比二次培训的要高,故应进行反复多次定期培训以提高熟练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进行了二次培训后测试存在的问题也将在以后的再次复训中加以改正[12]。 5结果
在6年零3个月的研究期间,在1254例病例中276例被列入研究,并进行了标准化和分析。病例平均年龄为59岁(范围: 14 ± 91岁),其中215名患者为男性( 78 % ) 。心脏骤停急救后经过6个月的观察期, 137例存活( 50 %),其中119人神经系统预后良好( 87 % ) 。总体而言,死亡的139例中位生存期4.5天(范围: 45分钟± 145天) 。 在139例死于6个月的观察期内的病例中, 133并发不同程度神经系统损害,其中位生存期4天(范围: 1 ± 145天)。6例无神经系统损害而死于观察期内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4天(范围: 17 ±134天) 。
5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急救措施有待规范以及普及不够,我国的心脏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1%,低于全世界的2%,而美国的拉斯韦加斯州更是已经高达74%.当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都会放置心脏除颤器等急救设施,“而且法律规定18岁的青年都要学会急救,急救知识灌输到了公众。”为此,提高公众的急救普及意识有着很大的意义,加大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急救培训,从而提高我国第一目击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阅读
-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科技之声 VoTech」可以这么说,如果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 (Aramco) 还没有上市,那么微软可能将会长期霸占「...
-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PPT精品课件下载...
-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强国建设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大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
-
三星VoNR将扩大全球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相关服务的技术支持
科普中国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科普信息内容和相关资讯,让科技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
-
),并通过此打印机打印模仿自然形状的3D打印珊瑚礁的柱状结构,然后安装到水中,以吸引不同种类的鱼类将使用这些类似于珊瑚礁的柱状结构作为它们的托儿所...
-
2021年3月25日国内时政热点汇总(2021年3月25日的重大新闻)
1 习近平: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有福之州,七溜八溜不离福州。24日下午,福建福州福山郊野公园福榕园,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同休闲健身的福州...
-
抗议活动包含各种差异悬殊甚至经常相互矛盾的见解,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在抗议。英国记者约翰·劳埃德(John Lloyd)认为,许多抗议者坚信...
-
邱会作将军年轻时眉目清秀,神态安详,举止潇洒。晚年喜穿黑色上装,蓝色下裤,高个,精瘦,满脸堆笑,行走双手如鸭摆。邱会作头脑清晰,记忆力强,又能言善辩,思路敏捷,语速快,如连珠......
-
围堵中国科技,美国又来“建墙”了,这次瞄准的对象是中国的数字
围堵中国科技,美国又来“建墙”了,这次瞄准的对象是中国的数字经济。当地时间7月13日,彭博新闻报道称,美国拜登政府正酝酿推出一项涵盖印太地区经济体的数字贸易协定。...
-
2023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治汇总(9月5日)...
-
小编为您提供今日奇闻APP的安卓最新版下载地址,今日奇闻汇聚全球最新的奇闻异事,让你足不出户了解天下奇事!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来99安卓网进行下载使用哦!...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