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对比分析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对比分析

时间:2023-11-06 22:58:12 作者:
摘要:选取国内两个相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与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全球创新城市指数”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目前国内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体系的不足,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引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指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成果影响广泛,从而在全球价值网格中发挥显著增值功能并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的城市或地区,具有功能支配性、结构层次性、空间集聚性、产业高端性和文化包容性等显著特征。当前,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都提出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并付诸行动。国内外各类有关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体系也层出不穷,这里选取国内两个相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与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全球创新城市指数”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目前国内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体系的不足,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国内外有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的基本情况

美国科技杂志《在线》于2000年率先提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并按照“地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培训熟练工作人员或创造新技术的能力、能带来专门知识和经济稳定的老牌公司和跨国公司的影响、人们创办新企业的积极性、获得风险资本以确保好点子成功进入市场的可能”4个指标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评选;联合国在此基础上在《全球人类发展报告(2001年)》首次公布了包括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印度班加罗尔等46个城市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名单,这是最早可追溯到的相关评价。目前国外比较可靠且连续发布的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有3个:美国普华永道的机遇之都评价中的“创新机遇”指标、日本森纪念财团城市战略研究所的全球实力城市评价中的“城市研发”指标以及澳大利亚咨询机构 2Thinknow的“全球创新城市”指标。

国内相关评价起步较晚,但近年各种评价体系也日渐增多。“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于2012年首次发布,是全国首个针对城市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随后,全国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针对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指数报告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比如《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此外,也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这类在全球范围、城市级别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对比分析

基于影响力、应用广泛性、评价对象等因素的考量,这里选取国内《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与国际上“全球创新城市指数”进行对比分析。下表给出了这三个评价的指标体系。

表1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全球的科技评价 咨询_科技咨询是什么级别期刊_科技咨询

“全球创新城市指数”自2007 年起由澳大利亚2Thinknow公司每年进行发布,考察全球500个城市,由文化资产、基础设施、促进创新的网络化市场3个一级指标、31 个二级指标和162 个三级指标组成,指标体系涉及人文、文化、科技、制度、高等教育、经济、金融、交通、市场等各个方面。《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由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编制,自2018年起开始发布,已发布4年,最新发布的报告以全球近200个主要创新城市为对象,选取了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经济和创新环境4大类共23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联合研发,于2020年首次进行发布,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了30 个城市(都市圈)进行评估,考察了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3个维度,共12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国内两个评价的指标体系基本是一致的,从共同点来说主要包括基础指标(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等)、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三大类,在三大类指标基础上又不同程度地融入了繁荣、政策舆论、营商环境等指标,增加了生态、文化等因素,如《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使用夜晚灯光亮度测度繁荣度、创新关键词检索测度政策舆论,同时增加宜居指标来考量城市的生态环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使用论文合著网络中心度和专利合作网络中心度等网络型指标测度开放与合作程度,同时增加了营商环境便利度及创新文化(如企业家精神)相关的指标。与国外“全球创新城市指数”相比,国内两个指标体系仍着重于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的指标,对效益的可持续性关注度不足,同时作为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缺少社会环境、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力、全球影响力等指标,对可持续发展、创新服务水平等领域的关注较少,指标体系全面性略显不足。

另外,从具体指标的数量来看,国内两个评价指标的数量最多为31个,远远少于全球创新城市指数的162个,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考察的颗粒度不够细腻,当然指标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的,数据收集统计的可获得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启示

首先,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既要涵盖科技创新中心评价的一般指标,又要将其纳入全球视野来评价,因此,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至少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球创新资源网络地位的评价,二是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义、内涵和特征来看,评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创新资源、创新产业、创新投入、创新载体、创新成果、创新文化、创新创业和创新影响等都应该是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其次,指标选取要有代表性,在能基本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的条件下,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减少或去掉一些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小的指标。

最后,关注数据的权威性和可获得性,确保指标体系能够客观评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的城市层级数据无法获得,考虑到权威性和公平性,可采用国际组织的国家层面数据作为替代。任何一个评价指标体系,要做到结果可信,数据的权威性是基础,数据的可获得性是保障。

参考文献:

[1]杜德斌,何舜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组织结构[J].中国科技论坛,2016(2), 10-15.

[2]杜德斌.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路径[J].科学发展,2015(1):93-97.

[3]安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要素与发展方向[J].学术前沿,2020(3), 6-15.

[4] 邓丹青等.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基于熵权 TOPSIS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9(14), 48-56.

[5] 赵绍娟,刘伟.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科技与创新,2017(10), 6-7.

[6] 陈搏.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科研管理,2016(37), 289-295.

作者简介

THE AUTHOR

科技咨询_科技咨询是什么级别期刊_全球的科技评价 咨询

周道韫

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评价部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高新区评价、战略规划、营商环境研究。曾参与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和东北地区营商环境试评价、高新区综合评价及多项地方营商环境评价项目。

科技咨询_科技咨询是什么级别期刊_全球的科技评价 咨询

杨 斌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创新副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园区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主持和参与国家高端智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专项,科技部、中国科协、地方政府委托项目50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5部,曾任中科院战略咨询院科技管理处副处长。

科技咨询_科技咨询是什么级别期刊_全球的科技评价 咨询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