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杂谈|关注近期热点事件背后的舆论失焦现象
失焦,本是摄影中的一种拍摄技法。清晰的成像对应着一个固定的焦距,若超出这个焦距,物体的成像就会模糊,从而产生失焦现象。而舆论失焦,则是网络舆论偏离了主流媒体议程设置聚焦的焦点的现象。在舆论事件生成和演化过程中,网络舆论对核心议题起到淡化、消解甚至负面引导作用的舆论异化,削弱了公众对于主流媒体对核心议题设置的关注度,导致主流舆论观点无法有效传播,造成公众注意力偏离和公共资源浪费。
整个六月, “华南理工女博士毕业答辩引争议”事件、“穿婚纱参加演唱会引发争议”事件、“已婚国企高管与女子牵手逛街被拍”事件、“球迷冲入球场拥抱梅西”事件、“女研究生乘地铁称遭偷拍”事件“江西高校食堂‘鼠头鸭脖事件’”事件、“张雪峰论战新闻学”事件等等,都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回顾这些热点事件,从舆情的生发期到消落期,多多少少都存在公众关注点偏移的失焦现象。如,“华南理工女博士毕业答辩引争议”事件中,本应当被关注的学术公平问题与学术腐败治理问题被模糊,媒体与公众给女博士贴上“学术妲己”的标签后,对其私生活展开了深入挖掘与大肆讨论。“穿婚纱参加演唱会引发争议”事件更是如此,事情的核心议题本应当是追星行为是否妥当,但在实际讨论中却被当作一个性别议题引发对立与冲突。“已婚国企高管与女子牵手逛街被拍”事件中,女主人公的工作、学历、社交媒体账号全部被扒出,“免职裙”“女主人公励志上位”等话题充斥网络讨论,完全偏离了对干部作风与干部腐败问题的追问与对街拍等法律问题的讨论,成为一场网暴狂欢。
一起社会事件之所以能够引爆网络,必然包含着许许多多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聚焦事件背后的本质属性,才能让我们的每次争论有效,以达成动态的共识。我们绝不否认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优势与能力,在“江西高校食堂‘鼠头鸭脖事件’”事件中,若不是关注该事件的网民行使了自己的网络监督权,对事件不断追问。事件可能就会在当事人道歉并承认是鸭脖后不了了之,其背后更深层次的食品安全与形式主义问题就会被忽略。我们今天想讨论的,是一场场舆情事件引发骂战中所呈现的舆论失焦问题,以及舆论监督与舆论失焦转化的边界。
问题为何产生
是商业驱动还是技术使然?
社交媒体时代的舆论失焦现象为何如此突出?从技术视角来看,这与大数据与智能算法的发展不无关系。当前大数据的推送能够做到“猜你想看”。也许完整的事件尚未在网络上得到公布,但一部分碎片化的信息已经被推送至用户眼前,使用户“先入为主”地形成对事件的理解。这些信息可能本就没有经过把关,真假难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性质也可以让用户自由发言与评论,无论是谣言还是对信息的误读都能够在网络上产生一定影响力。一个个节点由点成线,形成圈层化传播。当网络热点事件发生时,大众和媒体在对根本性事件关注的同时,也热衷于讨论事件衍生出的边缘性话题,每个话题都在网络上形成圈层传播,且声音在圈层的回音壁中不断放大。多个观点交织跌宕,事事皆焦点,也就导致了没有一个固定的焦点被关注。
除此之外,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也是造成舆论失焦的原因之一。传统媒体时代,信息除了能够经过众多把关外,传播手段也较为单一。而当前的受众已经很少有耐心看完大段的报纸文章与电视报道,图片与短视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碎片式的图片与视频画面也更容易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如国企员工事件的爆料方式本就具有典型的社交媒体时代特征,干部作风问题通过偶然间的街拍在短视频平台上得以曝光。一方面,画面的冲击感给予了事件更大的关注度;但另一方面,街拍最初的焦点便是容貌与形态,这也给后续主要社会问题的聚焦带来了难度。
《国家地理》杂志裁撤了现有的作者团队,改为约稿制;并宣布不再以零售的方式在美国报摊出售
除了技术发展形成的客观原因,商业驱动在舆论失焦的原因中占有重要分量。社交媒体时代,注意力经济盛行,“流量为王、流量至上”成为大部分媒体的发展理念。一些自媒体为了追逐流量取得变现资本,成为意见领袖,发表猎奇观点混淆视听,紧抓流量密码,模糊事实焦点。在关注面前公平竞争的网络世界中,主流媒体为分得用户的注意力,有时也会制造噱头,或通过报道框架塑造公众认知和情感,或在新闻话题中“贴标签”。在社会事件的讨论时,这些原因共同推动了议题严肃性的消解,使泛娱乐化成为网络信息的重要特征。当严肃的社会议题开始出现娱乐化倾向,也许就是舆论监督向着舆论失焦转化的开始。赫胥黎预言的“让笑声代替思考”美丽新世界,正在日益变成现实。
网络暴力,群体狂欢
失焦的背后,究竟谁是受益者?
对于舆论失焦的概念,网络上已经有人表达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主流媒体设置的核心议题是焦点,但用户自发的关注就被称为‘失焦’?社交媒体时代,我们还需要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吗?”
不可否认舆论失焦并不都是负面的。部分学者指出,社会化媒体将对公众关注的核心议题起到促进与深化作用的失焦现象称为“正向失焦”。正向失焦是一种偏离舆论事件的核心议题而未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现象,成为社会化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有效手段,引导公众对某一个话题进行深入的持续关注,提高了社会化媒体舆论监督的能力。
但在匿名化和去抑制化的新媒体语境中,缺乏制度约束的网民们更倾向于做出宣泄原始本能的行为,将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放置在追求事实与真相之上。一不留神就会在群体的推波助澜下变成一场无意识的网暴狂欢。而且失焦的舆论极有可能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矛盾,导致舆论的撕裂和公众情绪对立,引发舆论风险。
并且,受众自发关注的,就一定是受众自己想关注的吗?关注的就是事实吗?纵观最近的网络舆情事件,我们不难发现,性别对立已经成为媒体追求流量的利器。部分自媒体和网民利用社会上存在的对立心态,在任何涉及性别差异的问题中放大差异,或是对女性进行色情羞辱,或是利用极端事实强化对立情绪。部分媒体与个人,把追求权力与平等的人当作枪,把大众的猎奇心理与思维认知差异当作子弹,把社会事件的当事人或群体当作靶子。收获关注与流量的快感之后,在网络上留下了被歪曲的事实、被针对的当事人或群体,以及彼此不再相互信任的人与社会。如,在“穿婚纱参加演唱会引发争议”的事件中,甚至有人为了博得论坛中的关注和认可,就盗用个人图片编造谎言,轻易将事件争议与对立情绪推向了另一个高潮。这种舆论失焦也有极有可能被其他实力所操控,借机混淆视听,营造负面舆论环境,影响网络舆论安全。
更何况,舆论失焦并不利于事件主要矛盾的处理。以“江西高校食堂‘鼠头鸭脖事件’”与“已婚国企高管与女子牵手逛街被拍”事件作对比,“江西高校食堂‘鼠头鸭脖事件’”事件由于舆论讨论中的噪音较少、舆论聚焦,群众监督的力量促使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高度重视此事件、展开了迅速且彻底的调查,推动事态发展,最终揭示了真相,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和权益。而“已婚国企高管与女子牵手逛街被拍”事件中,由于舆论的关注点十分分散,讨论热潮褪去,能够被大部分受众记住的,可能只能记住那段流传甚广的街拍视频。事件真相的挖掘与问题结果的处理进展,反倒由于关注鲜少而证实速度缓慢。受众的注意力被下一次的舆论事件所吸引后,该事件即使有了结果,也再难有事发当时的热度,事情的处理进度因此被拖延,甚至进入“冷处理”的状态。当然以上两个社会事件的性质并不相同,处理难度也有所不同。但如果你我都认同了“互联网没有记忆,及时行乐才是王道”的观点,那么我们手中的网络监督权就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
舆论监督必不可少
相关阅读
-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修心。 修一颗出离心,远离烦恼,心无挂碍。修一颗菩提心,相信因果,因缘和合。修一颗慈悲心,心怀温柔,慈悲喜舍。 希阿荣博堪布在...
-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重点学习党史,同时还要学习____。A.中国史B.新中国史C.改革开放史D.社会主义发展史答案BCD解析在党史学习...
-
科技经略海洋,创新实现梦想。11月2日,由青岛市政府主办,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蓝谷管理局承办的2021(第六届)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以下简称“青岛海科展”)......
-
关于蚂蚁上市的风声再度四起。自 2020 年上市搁浅,外界最关注的莫过于整改后的蚂蚁是什么样,以及会不会重启上市路?...
-
当前,全球变暖已从一个遥远的危机走向现实的生活。才过去的2020成为有历史记录以来出现的第二个“最暖年”,与2016年持平纪录。...
-
数学应该怎么学?数学应该怎么学!!!!求学习方法!: 上课听讲 作业自己做 唔识再请教...
-
而既然没有生命可以适应超过150℃的高温,就更没有生物可以适应温度最低也有五六百摄氏度的火焰,无法适应这种温度环境,也就无法进化出喷火的能力,这归根结底是由于地球生命的碳基构......
-
中国科普网(www.kepu.gov.cn)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科普时报社运营,系我国成立最早的国家级科普平台,与《科普时报》、青少年科普库共同构成科普全媒体平台......
-
教师新知识学习计划模板-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综合业务水平,学习新理念的教学模式,得以正常教学,为国家培育新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
-
高三英语学习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应该怎样复习...
-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制度体系、企业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