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历史渊源
视觉中国供图
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很早就对生物多样性有较多的认识,并记述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
华夏物种的翔实记载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古代动物植物名称的记载和分类。如有关鸟类的雉、鸡、雀、凤等字,都从“佳”形;虫、蚕都从“虫”形;有关谷类植物大都为“禾”形;各种鱼都用形状表示:由此可见,远在人类社会初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对虫、鱼、鸟、兽的分类有了认识的雏形。春秋战国以后,出现了一些有关动植物方面的著作:如《山海经》不仅著录了各地动植物的名称,而且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用途;《诗经》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诗句中有大量动植物的名称,如:麻、谷、桑、枣、稻、韭等等,孔子曾说学习《诗经》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三国时期吴人陆玑所著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一部专门针对《诗经》中所涉及动物和植物进行注解的著作,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有关动植物的专著”。
此外,完成于西汉的《尔雅》,用草、木、虫、鱼、鸟、兽、畜概括整个动植物界的种类,是古代动植物分类研究的重要成就。《禽经》是唐宋时期出现的一部鸟类学专著,著录鸟类70多种,包括命名、形态、种类、生活习性、生态等内容。宋代的《菌谱》共著录食用菌11种,对每一种菌的生长、采收、形状和色味,一一作详细说明,是世界上最早的食用菌专著。明代的《闽中海错疏》,共记载了福建海产动物200多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海产动物专著。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共计介绍植物1714种,所述植物产地涉及我国现在的19个省,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区域性植物志。
万物共生的先贤之道
我国古代的文献不但记载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并且对生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保护和利用,有很多精辟的论述。
对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必要性,《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即认为世间每个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发展的规律,并不互相妨碍。
强调生物多样性还体现在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上。道家认为万物是平等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是说从“道”的角度看,万物生来平等,本身并无优劣之分,而世间的贵贱之别,只是人的自我感觉而已。《庄子·秋水》中还说,“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箔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意思是说人只是宇宙间极微小的一分子,并不像人类自认为的那样是万物之主。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见解,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旨已经比较契合了。
我国古代对生物多样性的利用,还表现在对农业灾害的防治上。人们认识到一些物种的不同抗灾性能,就根据各地的气候、土壤等具体情况,选择多样性的作物品种。如北方地区多旱少雨,多风干燥,《齐民要术》里记载了24种抗风品种,这些品种的选择奠定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基础。再如在应对虫灾方面,人们观察到有些鸟类喜食蝗虫等虫类,政府就发布法令保护这些益鸟。《宋史·五行志》中记载,“翙鹆食蝗,禁捕翙鹆。”元代时人们发现蝗“在地者为鹙啄食,飞者以翅击死,诏禁捕鹙。”达到了消除虫灾的效果。这些史料证明,当时人们已了解到自然界中事物相互克制的道理。
古代这些大量文献的记载,不仅证明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且对世界近代生物学的研究和开发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阅读
-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修心。 修一颗出离心,远离烦恼,心无挂碍。修一颗菩提心,相信因果,因缘和合。修一颗慈悲心,心怀温柔,慈悲喜舍。 希阿荣博堪布在...
-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重点学习党史,同时还要学习____。A.中国史B.新中国史C.改革开放史D.社会主义发展史答案BCD解析在党史学习...
-
科技经略海洋,创新实现梦想。11月2日,由青岛市政府主办,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蓝谷管理局承办的2021(第六届)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以下简称“青岛海科展”)......
-
关于蚂蚁上市的风声再度四起。自 2020 年上市搁浅,外界最关注的莫过于整改后的蚂蚁是什么样,以及会不会重启上市路?...
-
当前,全球变暖已从一个遥远的危机走向现实的生活。才过去的2020成为有历史记录以来出现的第二个“最暖年”,与2016年持平纪录。...
-
教师新知识学习计划模板-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综合业务水平,学习新理念的教学模式,得以正常教学,为国家培育新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
-
高三英语学习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应该怎样复习...
-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制度体系、企业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
-
沪江英语网是免费英语学习网站,提供五年级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五年级数学、数学一直是很多孩子的难题,很多孩子都觉得学数学越到后面就变得非常困难。...
-
教师培训学习心得(精选20篇) 【#心得体会# #教师培训学习心得(精选20篇)#】教师培训可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完善教师的性格...
-
淡之境,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也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淡,是对执念的释然,是精神的恬淡,更是灵魂的彻悟。 “不忧淡泊的生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