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有效预习,让孩子课堂学习效果最大化

有效预习,让孩子课堂学习效果最大化

时间:2023-10-09 16:06:22 作者:
摘要:有效预习,让孩子课堂学习效果最大化;预习,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有效预习,可以让孩子课堂学习效果最大化。跟我学...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有效预习,可以让孩子课堂学习效果最大化。

跟我学物理网贾兰华老师说:课堂有效学习的条件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谓“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只有如此,学习才会变得有意义,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去探究,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预习。

预习是缩小学生之间差距的有效途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存在个别性和差异性,而这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课堂教学中“优生”和“差生”的出现,而预习这个环节是能够消除个体差异的有效途径。

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预习可以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提前有所了解,并能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对于新知识中的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有点疑惑,哪些一点都不懂。这样在教师上课的时候,孩子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和疑惑进行听讲,学习的效率也得以提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儿童获得知识和道德价值观都不是从环境中直接将知识内化,而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内部通过创造、协调来建构知识。若孩子没有预习,往往对新认识内容心中没数,课堂上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触类旁通,容易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预习可以让孩子在课堂产生和教师更多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预习,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提前的理解,便有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认知,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预习,学生之间在课堂上有了更多可供讨论、可供交流的主题和问题。

预习,使学生摆脱了教师的灌输,使学习成了一个活波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学校指定听了两节数学课,两个老师对同一个函数习题的解题办法不相同,方法都是很好的。课后我在想:为什么每个老师不把两种都介绍给学生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呢?是没有必要?还是没有备课不充分不知道一题多解?在笔者看来,学生与老师一样,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作为解惑的老师理应将汇总各种解法与学生交流,而不能只向学生交流自己最适应的方法。下面以物理一题说明笔者既讲解题套路又讲解法灵活,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孩子学新知识忘旧知识_新学的知识_为了孩子学一门新知识

新学的知识_为了孩子学一门新知识_孩子学新知识忘旧知识

从本题的求解中可以看出:(1)符合套路特征的按套路方法进行求解,一定能求解成功,但套路方法不一定是最简单的方法;(2)给学生以信心,一个题目有这么多种不同的解法,真是条条道路通罗马;(3)一个问题能多方面进行处理,一方面理解相关知识与方法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为什么如此好的习题教学方法在数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呢?一方面可能是个案,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数学的作业多,教师改作业都忙不过来,备课与交流哪还还得及;也有可能是数学的课时太多用不了,浪费一时间以后还可以有时间补一补吧。物理没有这么多课时,我们还要好好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率。

“微课程”(Microlecture)是由美国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把“微课程”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跟我学物理网贾兰华老师说:微课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学时间较短,通常为5-8分钟,其内容大多是老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讲解的视频。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比较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微课最大的优点是针对性强且适合自学,在后进生转化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导致后进生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不能完全吸收,长久以往,他们就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对学习产生了倦怠感,学习热情下降,学习自信度降低,逐渐地成为了“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就要从他们的需求入手,他们需要一种“事物”可以能够让其在课后对知识点进行再梳理再巩固,在这样“细嚼慢咽”的方式下,他们会逐渐地跟上学习进度,学习的动力也会提高,而由专业教师制作的微课,不仅具备高质量的教学“规范”,而且恰到好处的满足了他们这些需求。

微课教学比课堂更生动。“微课”是模拟一个教学情景,就一个小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发散、思考和讲解,通常采用大量图片、动画,授课更加直观生动,使学生理解起来比教师的讲授更加容易。

微课可以化解学习之难、消除学习之惑。有些后进生虽然课堂上听了,但是不一定能够真正的掌握,有了微课,他们就可以针对疑惑不解的地方重复播放,直至掌握。

后进生一般理解能力低、思维上有惰性、抗不良因素干扰的能力差,跟不上学习进度、疑难问题又得不到及时有针对性的辅导,久而久之就会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微课”因其内容的短小精悍少、反馈及时且针对性强、成果简化易于反复播放等特点恰好弥补这些不足与困惑,有效地推动后进生走上积极主动的学习之路。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