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的“全球化”选择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在如今的国际科研项目中,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许多重要国际项目都少不了中国的参与。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科技从中受益,而中国科研也以自己的智慧反馈世界。换一个角度看,“全球化”正是中国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科技自己的选择。
全球化让科研融入“活水”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是中国科技赶上世界科技潮流,融入科研“活水”的必由之路。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以其在流行病学、免疫学等方面的成就蜚声全球。2004年,该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创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开展病毒学、免疫学及疫苗学等方面的研究。
“巴斯德与中国的合作在20多年前就已开始,”巴斯德研究所所长艾丽斯·多特里对新华社记者说,“在双方的紧密合作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发展十分迅速,到2012年,将拥有400名研究人员。”
从政府到科研机构,中国越来越重视国际科研合作,“走向全球”已是中国科技界的共识。
2009年,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说,两支中国科研队伍首次利用iPS细胞培育出活体小鼠,引领了国际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场“奇兵突围”。
带领其中一支科研团队的科学家、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琪认为,国际交流合作在科研中至关重要。周琪说:“我就曾经建议与法国农艺研究所建立联合实验室。现在,他们那里有研究人员来中国进行项目合作,我们也带法国的研究生。外来人才的到来,对改善我们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文化,以及跟踪国际最新研究动向有很大意义。”
截至2008年,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同其中97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03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广泛而深入的国际科技合作使中国有机会接触最新的国际科研项目,参与顶尖的国际科研团队,体验先进的国际科研文化。
引进来以合作发展自我
谈到与中国的合作,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多特里说,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理念是将法国研究机构的文化、风格和运营模式引入中国,研究所中西结合,充满国际化氛围,同时带有鲜明的“巴斯德特色”。如今,研究所已经很好地扎根中国。
成功合作除在科研方面为双方带来丰硕成果外,在科研理念、科研文化革新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也使中国科研人员受益颇多。
多特里说,研究所在培训人才方面成绩斐然,尤其是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研究所不仅提供理论课程,还进行实践培训,帮助培养了不少中国科研人才。
在这方面,中国科学家也有着同样感受。
周琪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中国正是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从国外大批引进人才,同时建立起国内的人才平台,从而在人才建设,尤其是团队组织上取得了优势。
周琪还指出,借助国外资源,发展以我为主的项目,在双赢的基础上,逐步起到主导作用,这也是中国科研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关阅读
-
“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
-
三星电子又惹祸了!近日,三星半导体亏损12.69万亿韩元,导致三星电子净利润暴跌95%,创14年来最低水平。这家韩国巨头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占有极...
-
点击下方“谈小言”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百科趣闻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生命的繁衍与灭绝交替进行,只有少数生物能够...
-
2014年10月27日,纳米比亚,温得和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毛雷尔在国际惩戒所及监狱协会年度会议上的发言。...
-
口腔科医务人员不定期参加大讲堂、电视台口腔健康专栏节目等,视频录制完成后,不仅用于科室日常宣传,还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让口腔患者熟知。...
-
2023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治汇总(5月18日)...
-
关于全球科技巨头布局ChatGPT这件事,ChatGPT“本人”是这么看的
“ChatGPT热”风靡两个多月后,“中国版ChatGPT”终于有了点眉目。2月7日,笔者从百度(BIDU.US)方面获悉...
-
3月24日,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最新报告显示,深圳排名进入全球十强,金融业发展水...
-
让人无法解释的7种“未知生物”,一个比一个神秘,你都知道几个
让人无法解释的7种“未知生物”,一个比一个神秘,你都知道几个很多人自认为对这个世界了解的很多,其实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很多未知的、神秘的生物。而且也有一些“未知生物”...
-
杭州发布...
-
随意放生、野蛮放生外来野生动物的行为,让放生失去了原有意义。一些所谓“爱心人士”只顾放生,却未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能否承受,当地的居民是否会受到影响。...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