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星期五#2:冥想、保持正向幻觉、聆听者与演讲者、微压力、世界运行的本质与规律
本周5个小想法,希望能够让你变得更好。
文章概览:
冥想不是什么都不想
很多人觉得冥想就应该是什么都不想,完全放空大脑。实际上不是。
还有许多其他不同形式的冥想:
重要的是让身体放松,可以闭目静坐,享受当下的安宁。
如果你能每天冥想一个小时,一定会从中受益:
坚持冥想,你的注意力和元注意力会提升,更容易处理情绪和信念,减少拖延和焦虑,增强决策和责任感。
保持正向幻觉
许多有才华的人因为过于悲观而不敢去做任何事情。因为他们夸大了风险,阻碍了自己成为最优秀的人。
但是,如果不冒险,就很难有有趣的事情发生。成功的人都有一种愿意冒险的精神。
或者换句话说,在某些领域里,有冒险精神的人更容易成功。
为什么?因为他们更加自信。
要知道,过度自信比过度悲观更好,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抓住机会,克服困难,提高自我效能。
过度自信是一种“正向幻觉”,它可以让人们更加乐观、勇敢、有创造力。
过度自信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命运。
过度自信不是缺陷或错误,而是一种有益的心理机制,它可以增强我们的动机和信心,让我们更加主动和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变化。
当然了,过度自信也有可能导致一些负面的后果,比如盲目冒险、低估风险、忽视反馈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自信和谦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自己更多处于正向幻觉当中。
聆听者与演讲者
作为聆听者,你肯定在课堂、会议室、报告厅听过演讲者们精彩的演讲。
但是面对演讲者提到的专业术语、抽象概念,绝大多数人都会点头示意,表现出自己深刻理解了演讲者说话的含义。就算是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也很少有人会主动举手提出质疑。
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的无知。
举手提出质疑,意味着大多数人都“听明白了”,但是就你没听明白,那感觉好像是自己脑子出了问题。
但问题的根源可能并不在于我们无法理解演讲者说话的含义,问题的根源也可能是演讲者自己都未必真正理解他们自己所说的专业术语、抽象概念。
衡量一个人是否专业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如果这个人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一个概念,那么他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这个概念。
作为演讲者总是抛出专业术语或抽象概念但又不做过多解释的时候,只能证明这个人既不专业,也不负责。
因为他没有考虑到聆听者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的需要,也没有展示出他们对所讲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清晰表达。
微压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什么是微压力,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微压力是指那些短暂、常规、与他人互动相关的事件,它们会触发我们的应激反应,消耗我们的能量和情绪。
比如,领导指派了一个任务,要求准备一些材料,但没有具体说明细节和期限,这样就会让人陷入一系列的猜测和焦虑。
这样的任务安排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容易引发整个组织内部的混乱和紧张,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个人生活受到干扰。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微压力事件,它虽然发生在日常工作中,却会对我们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微压力是一种隐性的危险,它会在我们不自觉的情况下激活我们的应激反应系统,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生理上:
心理上:
总之,如果你感到身心俱疲,那你一定是在长时间承受微压力。
微压力的来源可以分为三大类:
消耗工作能力的微压力包括:
耗尽情绪储备的微压力包括:
挑战自我认同的微压力包括:
这些微压力都是与他人互动相关的,而且往往来自于我们最亲近或最重要的人,比如家人、朋友、同事、领导等。因此,它们会带来更多的情感复杂性,让我们难以摆脱或应对。
要识别这些微压力,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每天遇到的各种事件,分析它们对我们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以及它们来自于哪些人或关系。
消除或减少微压力的方法有三种:
拒绝所承受微压力的方法包括:
减少对他人造成微压力的方法包括:
提升对微压力抵抗力的方法包括: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与他人互动中,找到更有效、更积极、更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它们不仅可以消除或减少微压力,还可以增加我们的正能量和幸福感。
编织一张大网:世界运行的本质与规律
学生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是把各个学科分开,数学是数学,化学是化学。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忽略了各个学科之间的共通性和相互影响。
但步入社会后我们不能再这样获取知识。
因为世界是复杂的,要想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让知识跨越各个领域的界限,通过观察一个领域里的现象,发现它在其他领域里类似或对应的现象,从而编织成一张大网,揭示这个世界运行的本质与规律。
举例来说。
生态学:
生态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化感作用。
什么是化感作用?
化感作用是指一种生物产生一种或多种生物化学成分向环境释出,以影响其他相邻生物生长、生存与繁殖的生物学现象。
化感作用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既有抑制作用,也有促进作用。
化感作用是植物间生存竞争的一种手段,也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
就是这样一个生态学中的知识就可以用来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什么存在竞争和贪婪。
因为化感作用可以使一种生物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优势,从而抑制或排斥其他生物。
这与人类社会中的竞争和贪婪几乎一摸一样。
自然界中的植物会形成一种自私和攻击性的行为模式,导致竞争和贪婪的现象。
在人类社会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商业竞争、战争冲突等。
再举个例子。
化学:
化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自催化反应。
什么是自催化反应?
自催化反应是指一个化学反应所生成的产物成为该反应的催化剂的现象。自催化反应的特点是反应速度随着反应进行而加快,形成正反馈的循环。
自催化反应可以用来说明复利和增长的力量,因为它们都具有正反馈和加速效应的特性。
复利的特点是本金随着时间而增长,形成指数函数曲线。
自催化反应就像复利效应,即收益产生收益,使得本金越来越多。
上面这两个例子都在说明这个世界是有基本规律的。这些基本规律往往又是跨学科跨领域的通用知识。
我们只需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用专业知识作为起点编织一张大网,这样才能够揭示这个世界运行的本质和规律。
彩蛋
当自我价值和成就挂钩的时候,平凡就意味着输掉了整个人生。大多数人错把自我价值的概念和成就混为一谈。实际上是错的。抛开成就问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个答案才是你真正想要实现的自我价值。
支持
如果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请在能力范围内支持博主继续更新:
相关阅读
-
“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
-
三星电子又惹祸了!近日,三星半导体亏损12.69万亿韩元,导致三星电子净利润暴跌95%,创14年来最低水平。这家韩国巨头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占有极...
-
点击下方“谈小言”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百科趣闻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生命的繁衍与灭绝交替进行,只有少数生物能够...
-
2014年10月27日,纳米比亚,温得和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毛雷尔在国际惩戒所及监狱协会年度会议上的发言。...
-
口腔科医务人员不定期参加大讲堂、电视台口腔健康专栏节目等,视频录制完成后,不仅用于科室日常宣传,还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让口腔患者熟知。...
-
12月7日,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开幕,本次科技节为期五天。全球40多座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共同连线。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金融科技盛会...
-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值此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应该传承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铸就的百年精魂,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伟大旗帜,把握时代脉搏。举全国九三同仁之力...
-
摘 要:当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国际合作理论,对于分析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总体上看...
-
全球研发排名出炉!华为腾讯阿里在前排:大厂加码“软科技”投入
2022年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是2012年3倍,科技人才、PCT专利申请量稳居世果第一,技术创新实力持续提升,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 据统计...
-
梦见重回学校上课代表着近期你将有意外的收入。职员梦见重回学校上课说明了近期你的财运尚可,不公开的收入项目有增长,有接受他人财物的可能。在投资方面的想法和判断力不错...
-
“华为 金融 科技 保险...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