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全球科研城市前20强中国占10个 科研行业发展现状调研2023

全球科研城市前20强中国占10个 科研行业发展现状调研2023

时间:2024-08-18 09:03:40 作者:
摘要:2023年11月22日,全球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在线发布《自然》增刊《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其中全球领先科研城市及都市圈最新名单显示,北京仍居世界排名第一。

全球科研城市前20强中国占10个 科研行业发展现状调研2023

科研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11月22日,全球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在线发布《自然》增刊《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其中全球领先科研城市及都市圈最新名单显示,北京仍居世界排名第一。进入前十名的其他科研城市分别是纽约都市圈、上海、波士顿都市圈、旧金山湾区、南京、巴尔的摩—华盛顿、广州、东京都市圈和武汉。中国另有5个城市跻身全球前20强,包括合肥(第13位)、杭州(第16位)、天津(第18位)、深圳(第19位)和西安(第20位)。这意味着中国共有10个城市居于全球科研城市前20位,比去年又增加两个。

科研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仪器仪表是多种科学技术的综合产物,品种繁多,使用广泛,而且不断更新,有多种分类方法。按使用目的和用途来分,主要有量具量仪、 汽车 仪表、电离辐射仪表等13类,它们通用性较强,批量较大,或为仪器仪表工业所必需的基础。

科研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1985年至今,我国大致经历了四轮科技体制改革。其中,科研院所改革的重点从自筹经费到企业化转制、最后转向“分类改革、强化公益属性”。受制于相对缓慢的行政体制改革,前三轮科研院所改革一直滞后不前。2011年第四轮改革开始,特别是2015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之后,科研院所改革进程迅速加快,“放权、松绑、减负”的力度空前加大,有力促进了创新环境的改善。

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研院所按科技型企业的要求建立了管理制度,运行较为规范;确立了应用研究开发活动的市场导向,面向市场的主动性和竞争力得到加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科研组织作为科技体制的微观基础,是科技体制活力根本所在,一直是改革重点。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所有者不到位”“管理者不敢为”的治理结构不健全情况,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有些科研院所职能定位不清、主业不明,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碎片式扩张等现象,导致基础研究急功近利、技术研发自娱自乐等问题,不利于组织承担重大科技任务、攻克解决重大科技难题。

中国科研投入全球排名第二,保持15%的复合增速。我国科研投入持续加大,总研发经费从2005年的245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442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5%,过去5年复合增速仍然在13%左右。从科研经费支出结构来看,我国科研投入主体为企业。根据2019年科技统计年鉴数据,企业研发支出总量超过1.5万亿元,占整体费用支出的77%,研究与开发机构总支出为2691亿元,占比14%,高等学校支出为1458亿元,占比约7%。2011-2018年期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由5994亿元增长到12955亿元。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科研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

科研服务行业产品庞杂,从大类可以分为仪器设备、试剂耗材、配套服务等板块。科研服务需求多样化且零散化,各个细分赛道均迎来高速发展,但目前是进口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仍处于追赶阶段。

在生命科学研究总投入中,约10%-15%用于生物科研试剂。所以生命科学研究投入影响着生物科研试剂的发展。2016年全球生命科学研究投入为1247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为8686亿元,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投入为496亿元,至2020年全球生命科学研究投入为1576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为10978亿元,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投入为978亿元。中国生物科研试剂下游应用主要为工业客户和科研机构,其中科研机构占比为72.4%,大部分生物科研试剂被用于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工业客户占比27.6%,主要是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

根据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约为188亿美元,预计将以6.95%的CAGR增长至2024年的246亿美元;其中全球科研试剂总市场规模同样呈现逐年上涨的情况,2021年达到1313亿美元。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呈现上涨的态势,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从2015年的72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36亿元,增速可观。中国2020年市场规模约为159亿元,预计将以13.08%的GAGR增长至2024年的260亿元。

2021-2025这五年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五年。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潜能;加快科技管理职能的转变,加快科研院所的改革,赋予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

科研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投入的重要构成,是衡量科技投入的重要指标,也是观察和分析科技发展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专家指出,年均增长7%以上,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年均实际增速要高于7%;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以及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决心。目前投入供给还不够,未来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多供需会逐渐平衡。

“十四五”规划突出强调科技、创新的核心增长动能地位。构建科技攻关举国体制、大力提升创新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以科技能力带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预计“十四五”期间,对科技研发投入的考核和支持要求将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新能源、医药医疗等领域将成为主攻方向。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科研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