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华科大携手武汉经开区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华科大携手武汉经开区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4-08-10 08:00:33 作者:
摘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陈泉 通讯员李金友 摄影李岿)9月28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系列重要活动之一的华科大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在武汉经开区举行。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陈泉 通讯员李金友 摄影李岿)9月28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系列重要活动之一的华科大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在武汉经开区举行。该校专家教授科研团队的1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率先入驻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起跑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转化_科技成果转化论坛_全球科技成果转化大会

华科大是国内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今年10月,将迎来建校70周年。华科大扎根荆楚大地,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学研产融通发展,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站在建校70周年的门槛上,华科大与武汉经开区共建华科大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军山校区),在军山新城联手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中试基地——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

微信图片_20220928203705.jpg.jpg

据悉,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由武汉经开区举办,委托华科大运营管理。该研究院是今年6月注册成立,目前迎来首批项目入驻。同时,“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资源站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中部中心)实训基地”也在当天落户揭牌,中国车谷科技创新跑出了“加速度”。

据了解,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要经过实验室阶段、工程化阶段和产业化阶段。工程化也称为中试,被视为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投资大、风险高、不确定因素多。

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李江华说,校地携手打造中试基地,是华科大与武汉经开区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而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微信图片_20220928203709.jpg.jpg

据悉,华科大郭新教授团队的“固态锂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是第一批入驻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的转化项目之一。该团队历经十年研发,开发出一款新型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10瓦时/千克,具有极宽的工作温度范围-50℃—120℃,已通过各项安全性测试,产品产业化能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充电慢和里程焦虑问题。

“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是非常好的成果转化中试平台。”郭新教授说,他希望在三年内完成中试熟化工作,拿出成熟的固态电池工业化产品,给新能源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此外,张云清教授团队的“自动驾驶仿真测试验证全栈系统”、朱文教授团队的“多功能导体隔膜中试及产业化”等9个项目,也“组团”入驻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进行中试熟化。据悉,上述10个项目涉及自动驾驶、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精密装备等领域,与武汉经开区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吻合。

微信图片_20220928203718.jpg.jpg

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说,武汉经开区是武汉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工业经济的主阵地,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创新,是华科大所长,也是经开区所需,希望借华科大成果转化大会的东风,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经开区将与华科大一道,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力服务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型产业发展,为武汉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建设科技强省贡献力量。

在华科大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上,一批科技成果发布,华科大与华为、东软医疗、金发科技、高德红外等联合共建的13个科研机构授牌,9个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项目成功签约,科技成果转化总金额超过2.7亿元。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