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
自2006年年底开始到2007年9月,按照确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格分类”的发展战略,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组成的研究小组研究发表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一年来,它对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由于当时时间比较紧,有些相关内容未能写进去。特别是关于各个专业方向的基本要求、对比等重要内容都没能写入。我们认为,这些内容对各个办学单位准确地确定人才培养定位,更科学地制订专业培养计划,引导大家通过课程教学等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决定参照ACM、AIS和IEEE-CS发布的Computing Curricula 2005等将这些内容补充进来,包括问题空间、知识取向和能力要求等。另外,考虑到信息系统人才的培养需要,在这部分内容中,除了原来给出的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4个方向外,还给出了信息系统专业方向相应的内容。本书包括8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开展这项工作的背景,由李晓明撰写。
第二部分介绍各专业方向基本要求,包括各专业方向的问题空间与知识取向、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能力的详细描述。第三部分介绍公共核心课程选取的原则。第二和第三部分由蒋宗礼完成。第四部分给出这些课程所含的知识体系,我们称之为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一共包括8个知识领域、含39个知识单元,共342个必修学时。第五部分给出程序设计、离散结构、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7门公共核心前言2课程的大纲。第四和第五部分的软件相关内容由蒋宗礼、孙吉贵负责,硬件相关内容由王志英、樊晓桠负责。第六部分是公共核心课程对各个方向必修知识单元的覆盖分析,以给读者在构建某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时提供参考,由蒋宗礼负责。第七部分给出基于公共核心课程构建的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4个方向的示例性课程体系,依次由孙吉贵、王志英、蒋宗礼、樊晓桠负责。最后是结束语,对有关问题做了进一步说明,由李晓明提供。全书由蒋宗礼统稿。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中国最大的理工专业要健康地发展下去,需要大家一起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努力。虽然我们进行了包括专业规范办学试点、构建公共核心知识体系和课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等一系列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对整个专业的发展还只是一小部分,我们殷切希望大家都参与到其中,努力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出更高的水平。
同时,继续欢迎大家对这些研究提出批评和修改意见。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教指委委员们的大力支持,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中国铁道出版社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对这项工作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他们都积极参加了相应的讨论,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此也特别表示感谢。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9月前言1 2006年11月18日,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南京召开主任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为了提高上一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的可操作性,启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诸方向的公共知识体系研究。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找出本专业有关方向的公共基础知识结构,构建适当的公共基础知识课程体系,为以公共平台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以适应目前许多学校以不同层次的平台为基本构架制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需求,有效利用已有的优质资源,迅速提高本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根据这一决定,成立了由蒋宗礼、王志英、孙吉贵、樊晓桠组成的研究小组。
经过适当的准备,2007年2月,邀请李晓明一起集中进行了讨论,形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会后继续完成基于公共核心课程,构建覆盖《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中规定的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4个方向的核心知识单元的示例性课程体系,以及公共核心课程对相关方向核心知识单元的覆盖分析。2007年4月底形成初稿,2007年6月中旬召开主任会议,集中进行讨论和修改,在此基础上形成草案,并在全体委员中广泛地征求了意见。本书全部内容共分为7个部分,在研究小组多次讨论的基础上分工编写而成。引言部分介绍了构建公共核心课程的背景,由李晓明撰写。第二部分介绍了公共核心课程选取的原则,由蒋宗礼完成。为了与《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对各个方 前言1向的描述相吻合,第三部分给出了这些课程所含的知识体系,我们称之为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一共包括8个知识领域、含39个知识单元,共342个核心学时。第四部分给出了程序设计、离散结构、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7门公共核心课程的大纲。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软件相关内容由蒋宗礼、孙吉贵负责,硬件相关内容由王志英、樊晓桠负责。
第五部分是公共核心课程对各个方向核心知识单元的覆盖分析,以给读者在构建某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时提供参考,由蒋宗礼负责。第六部分给出了基于公共核心课程构建的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4个方向的示例性课程体系,依次由孙吉贵、王志英、蒋宗礼、樊晓桠负责。最后是结束语,对有关问题做了进一步说明,由李晓明提供。全书统稿由蒋宗礼负责。我们时刻想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本科专业,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作为一个年轻学科的同时,已经成为一门基础技术学科,因此,如何办好这个专业,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本研究只是努力之一。我们希望,大家在专业办学中积极探索,努力办出特色,培养合格的人才。也欢迎大家对此研究提出批评和修改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年9月
more >
相关阅读
-
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换届!江洪教授当选连任第八届主任委员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通讯员黄兵 张晓衡3月21日,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改选换届会议在武汉举行。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人民...
-
新浪科技讯2月26日上午消息...
-
中年男性,有慢性前列腺炎,夫妻生活总是“草草了事”?请看此文
“人到中年,小便分叉、小便无力,小便次数多,夫妻生活总是三两分钟交待了?就怕是前列腺炎找上门!”而CP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占前列腺炎的90%以上,...
-
教材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医学教材的编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实现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
-
「知识变现」是个新词,可是知识变现的概念其实已经很古老。...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聚焦高考真题·学科指导生物学高考真题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等特性,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底色,依托高考评价体系理论框架,...
-
年终报道|金融科技纳入统一监管板上钉钉,严防风险外溢,引向服务实体经济
未来,各项技术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将有越来越多的规范出炉,在规则之下,金融科技板块未来依然可期。...
-
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将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加以研究,是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武汉大学)(以下简称“中心”)的大胆尝试。...
-
什么是知识变现?知识变现的本质是什么?...
-
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陈吉宁万钢致辞,陈竺颁发世界顶科协奖
陈吉宁在致辞时说,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扩大国际创新协同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大势。习近平主席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
中年男性,有慢性前列腺炎,夫妻生活总是“草草了事”?请看此文
“人到中年,小便分叉、小便无力,小便次数多,夫妻生活总是三两分钟交待了?就怕是前列腺炎找上门!”而CP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占前列腺炎的90%以上,...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