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青霞乡:洞口烟霞石马嘶(组图)

青霞乡:洞口烟霞石马嘶(组图)

时间:2024-05-22 11:10:42 作者:
摘要:青霞乡:洞口烟霞石马嘶(组图),

“翠峦倒影吐清流,洞口风花香暗浮;水浸霞红烟带绿,诗囊 添 得 宦 中游”……清代大邑县令宋载《洞口 烟 霞》的 诗句,淋漓尽致地道出了大邑县青霞乡烟霞湖的特别之处。

明代始建观音寺

从大邑县城东门沿银屏山麓,行至“倒马坎”洞口槽旁的龙凤场,再转左弯到达赵家沟村落,穿过一条长逾百米的山岩隧道,那岛屿形状的湖泊遂呈现在眼前。这湖泊叫“烟霞湖”,因湖水云烟映霞而得名。

这个湖飞云罩雾,岛中含岛,纵横交错,花树葱茏。据《明史》载文,大邑烟霞湖畔的观音寺,位于湖东边的山峦之上,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原有数十重殿宇,从山脚至山顶,古木翠竹遮天蔽日。

相距不远的仙台山,有会仙桥、品仙台、太阳宫等古风雅致的殿台亭阁。与烟霞湖近在咫尺的绿云观,系唐代王子僧伽、僧护出家修行之所,为雾中山开化寺四十八庵中的一个寺院,曾于明朝嘉庆时期由住持广禄大和尚筹资重建。形似白马的古石马名胜古迹,系大邑县的古八景之一;清代邑令、知名诗人宋载“洞口烟霞石马嘶”的诗句,正是对这尊古石马的最贴切的声像描述。

马倒之处成马坎

相传明朝时期,大邑仙台山有一座精巧雅致的“三清宫”古庙。一天,庙里的小和尚到湖边挑水,见一匹白马正在湖里大口大口地喝水。他看白马腰身壮实、毛皮光滑,断定是一匹世上少有的上乘之马。出于好奇的他,环顾四周,左瞧右看,未现主人的身影。他大声呐喊:“喂,是哪家的马?咋个没拴缰绳,谨防它跑掉啊。”接连喊了好几遍,一直都没有人应答。可是这阵阵呼喊,却惊动了白马,它摆动长长的尾巴,伸直粗壮的后腿,赶紧离湖奔进了灌木丛中。当天晚上,小和尚打起了歪主意,睡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心想将此马占为己有,并整夜盘算如何能得到这匹白马。

第二天下午,小和尚偷偷地躲于弯曲庙角。不一会儿,白马果然从山林里奔跑出来,大步流星地赶到湖边去饮水。小和尚悄悄提起禅杖,紧紧跟在白马后面,待相隔三四米的时候,他举起禅杖向白马甩去,白马当场被击中倒地。小和尚急忙跑过去,想用绳子套住白马颈脖,谁知白马竟翻身爬起,飞速向山林中逃去。和尚又提起禅杖,尾随其后。他撵到山顶时,那白马大叫几声,纵身跳下了百丈山崖。一瞬间,山沟聚满云雾。小和尚走近山崖,白马没了踪影,山脚下只留下一块酷似白马的大石头,侧边的一口槽形大洞还冒出缕缕雾气绿烟。从此,这匹白马倒下去的地点,被人们称为“倒马坎”,而石马旁的槽洞则被人们叫作“洞口槽”。

清代版《大邑县志》记载,青霞洞口槽“倒马坎”,其石马有清晰腾飞蹄痕。

名人题诗描丽景

500多年来,此地的古石马、洞口槽、倒马坎等遗址颇受游人青睐。经“马倒坎”进入烟霞湖岸,可耳闻清脆的鸟声,眼观成群飞扑的野鸭、白鹭和羽毛艳丽的戏水鸳鸯。和10多个峰峦紧密相连的湖区,常年云烟飘动、绿雾缭绕。

从古至今,那青霞乡的庙观,那石马嘶的传说,那烟霞湖的美景,宛若人间仙境和世外桃源,引得天下众多文人、官商、居士前往观瞻。

清朝知名诗人汪屏山,曾多次采风此地而触景挥毫,写下了“龙盘凤逸岭中分,石马嘶风忆旧闻;岂恋烟霞供嘨傲,总缘佳胜积氤氲;峨嵋秀景含山月,洞口晴烘出岫云;客羡桃园随处是,临江梓里定扬芬”的七言诗赋。这首抒情古诗,真实地展露出这个地方独特的山峦丽景、古迹风貌。

有关此地仙台山、绿云观、观音寺和古石马的奇闻作为历史掌故,还相继录入明、清《大邑县志》和有关史记和史籍

山乡奇闻下载_乡村奇闻_山乡奇闻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