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看到科技创新“大力量”,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完美收官!
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以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指导单位,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论坛采用“线上视频+线下参会”形式,设置1场高规格全体大会及15场分论坛,旨在为全球顶尖科学家、青年科学家、行业专家、企业家等各界人士打造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同时推动展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果。
21日,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开幕式在广州举行,论坛开幕当天,上千架无人机点亮南沙夜空。
,时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外高端人才聚集地,大湾区各城市在科学和科技创新领域的融合,将释放巨大的、其他城市群合作无可比拟的潜力。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
香港具备国际化和深厚的科研基础优势,可以汇聚大湾区以及全球的创新资源。香港将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互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把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表示:
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强化重点产业协同发展,支持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实现科技要素畅通流动,着力建设“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助力大湾区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表示:
未来将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努力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15场分论坛 亮点纷呈
为期4天的活动,15场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纳米科技、高能物理、生物医药与健康、信息与通信、海洋科学、绿色双碳等重要领域和课题,共同探索全球科技前沿。
粤港澳科技创新发展分论坛
颜宁:探索打造“科研无忧”的新机制
5月20日,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粤港澳科技创新发展分论坛上,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颜宁在演讲中透露了她的新计划和“小目标”。
颜宁表示,未来10年,深圳医学科学院要有200个相对稳定的课题团队,覆盖8个主要的健康研究方向。深圳医学科学院的目标就是培养下一代的医学科学家,他们既懂临床又懂科研,“上得了手术台,也做得了实验”。
不久前,深圳市政府设立了“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委托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用于提升深圳市医学研究能力。在颜宁看来,做科研,“大脑”最重要。要为人才打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提供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科研环境,使科学家的大脑产生出“从0到1”的创新。其中,以专项资金为指挥棒来打通“科”和“医”,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
钟南山:能覆盖XBB变异株的疫苗很快面世
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能覆盖XBB变异株的疫苗有2个已经初步被批准,很快能面世。
钟南山指出,研发针对XBB变异株有更好保护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目前已经有2种针对XBB的疫苗被初步批准,还有三四种很快能被批准。研究更加有效的疫苗,我们是能走在国际前面的。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小组对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更新作出建议,提出新的疫苗应主要针对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XBB。
“众里寻她”女科学家分论坛
以“她智慧,点亮科技之光”为主题,旨在通过搭建女性科技工作者沟通对话的高端平台,展示她们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10多名优秀科技女性工作者,围绕女性科研人员的发展状况、心理健康和成长历程、对未来女科学家的寄语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交流对话进一步激发女性的科研兴趣,推动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科研环境,助力女性科研工作者更快、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
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最重要就是保持多样性
随着ChatGPT的出现,人工智能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何迎接AI时代的全面到来,成为论坛上热议的话题之一。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提出,现在人类已经站在一场新技术革命的边缘,他也使用了ChatGPT,这个神奇的工具可以完美地将英文翻译成中文,相比而言,苹果公司的Siri就好像是一个2岁的小孩,而ChatGPT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
迈克尔指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重要经验就是保持多样性,广州、深圳、香港这些城市,彼此之间有着很多的不同,同时又能够保持开放而密切的互动,这将形成非常强大的竞争力。
美的创始人捐赠30亿设立何享健科学基金
5月21日,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开幕式上,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宣布个人出资30亿元,正式成立“何享健科学基金”。何享健通过视频表示,希望此举能够帮助科研人员,也希望能通过这个举动来影响社会。
何享健科学基金理事长方洪波现场发言时介绍,何享健科学基金以永续、独立运营为宗旨,旨在奖励对基础研究有突破性贡献的优秀科学家,推动原创性、前沿性的基础研究和相关成果转化,涵盖信息与人工智能、医疗与健康、能源与气候等重大学科领域。目前,科学基金已着手推进科学奖与科学资助计划,科学奖规划为年度奖项,科学资助计划也将同步陆续推出。
全球科学家呼吁
加强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与此同时,本届论坛吸引了全球各地近百位院士及各领域专家与会,他们在会上呼吁加强科技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表示,中国有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他们有想象力,有发展新技术及领导国际合作的能力和经验,可以主持最前沿实验物理,继续为人类知识做出重要的贡献。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丹尼尔·科曼在演讲中强调了国际合作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性。他表示,综合的解决方案以及社会和文化赋能,可以显著加快深度脱碳以及社区和生态系统恢复的进程。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玉如以粤港澳大湾区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为主题做了演讲。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大湾区的优势,加强跨领域、跨地域以及跨体系的合作,集聚三地以及国际科技创新力量,共同推动老龄化研究与应对措施的发展,为国家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需求贡献力量。
人才培养成为
国内外科学家重点关心方向
而在本届论坛上,如何为科创活动开展和培养科创人才,成为与会国内外科学家关心的另一重大方向。
科研工作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中国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也将为世界人才提供更多机遇。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大海洋研究院院长石琼强调,要加强实用型人才培养,人才项目一定要实用化,将人才培养的方向应用与实际生活、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科研工作不能光是发表论文,也要与实际生产相关联。
他指出,未来广东应持续加大力度打造创新平台载体,加强实用型人才培养,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体系与向海经济深度融合,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共同构建开放型创新生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希望大湾区积极倡导开放科学的理念,吸引全球科技人才,尊重科学发展的多样性,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建设性的对话,共同构建开放型创新生态,增进科技开放合作融合创新。
总结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外高端人才聚集地,也是港澳和内地合办大学的集中地,大湾区在科学和科技创新领域的融合,将释放巨大的其他城市群合作无可比拟的潜力。
大湾区科学论坛已圆满闭幕
但论坛的影响永不落幕
期待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发展
实现共享创新
建成湾区科创共同体
共同推进全球科学事业的发展
共筑人类美好未来
相关阅读
-
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怪物传说,它们几乎都是形象凶恶,残忍嗜杀,在各种文学、绘画、电影等艺术形式中不断出现...
-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让很多人奋发图强努力学习,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真理。但你想过吗?这句话其实是个谬论,知识和力量之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博士的知识是渊博的,他们至少寒窗苦读20......
-
2000块钱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对那些有能力人来说,不要说一个月赚2000块钱,赚2万块钱都不成问题,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大家没有技能,...
-
专业指导、高额奖金、顶尖机构实习、实盘资金.......
-
2000块钱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对那些有能力人来说,不要说一个月赚2000块钱,赚2万块钱都不成问题,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大家没有技能,...
-
【破圈】紧跟行业前沿1.忆享蓝鲸精彩亮相2021GOPS全球运维大会 · 深圳站作为2021年首站GOPS,5月21日,2021GOPS全球运维大会在深圳隆重举办...
-
河北带量采购终于揭开面纱——京津冀组团,涉及84个化药、10个生物制剂。0194个大品种带量采购开始“化药+生物制剂”组合8月17日,河北省医保...
-
最近我在整理中美PE市场资料的时候默默的发现国内外的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这些市场上最最聪明的资金不约而同的把大部分的钱都集中投到了一个行业:科...
-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21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2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
科技界最大盛事来了!全球影响最大,黑科技云集,这个板块历来提前异动,机构最看好这些股票(附名单)
数据是个宝数据宝炒股少烦恼第53届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CES)将于2020年1月7日至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一机会事件据报道,全球最大、影...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