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淡看生活 > 野外活动必知的基本常识

野外活动必知的基本常识

时间:2024-05-16 16:58:55 作者:
摘要:野外活动必知的基本常识-a、出发前的准备收集一些旅游地的资料和地图,出发前准备好自己的个人物品和装备,这包括:结实耐用的背包,便于运动的鞋,衬衣、长裤、棉袜,洗漱用品,雨具

a、出发前的准备

收集一些旅游地的资料和地图,出发前准备好自己的个人物品和装备,这包括:

野外活动必知的基本常识

结实耐用的背包,便于运动的鞋,衬衣、长裤、棉袜,洗漱用品,雨具,常用*品,水壶,小*,手电,打火机,不透水的袋子、垫子,食品(最好是带咸味的食品)等。

b、控制体力的消耗

长距离旅行时要尽可能减掉不必要的负荷;每隔一定时间喝一次水,每次不要喝太多;注意运动的节奏,不要频繁坐下休息,也不要劳累过度。

c、慎忌采食野菜野果和菌类

尽管采食野菜野果和菌类会让人得到回归自然的乐趣,但是除非万不得已时不要做这种尝试。这不仅对生态保护不利,更会威胁你的安全。辨别哪些植物和菌类是否有毒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作为普通游客要掌握这些是很困难的,很多民间传说的辨别方法事实*并不可靠,因此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不要在野外采食。

d、与野生动物相处

野生动物让人喜爱也会让人感到恐怖,其实即使是大型野兽在人面前也是胆小的。见到人通常它们都会逃避,很少有野生动物主动攻击人的例子,除非他们感受到了人的威胁或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因此不管你是为了自身安全还是为了能观赏到野生动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大声喧哗,和野生动物保持适当距离,不要靠的太近,更不要惊吓或挑逗野生动物。

野外宿营时要保管好盐,不要在营地烧烤肉食,这样会招来大型动物和猛兽。

e、防止蚊虫叮咬

在野外来自昆虫的威胁比野兽要大得多。蚊虫、野蜂、蚂蟥等的叮咬会使人受伤致病。因此,在野外活动时最好穿长袖衬衣和长裤,必要时穿上棉布长袜,既避免植物划伤身体也可防止昆虫叮咬。在可能有野蜂和蚂蟥的地方要小心检查,发现它们也不要惊慌,保持镇定往往能减少所受的伤害;

f、防止迷路

在野外真正对游客具有现实威胁的是迷路,迷路导致游客被困甚至人身伤亡的事故在全国已发生多起,因此游客切不可离开旅游线路擅自进入荒野。

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迷路,不要惊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有时候会比恶劣的外部环境更具有杀伤力。镇定下来,争取回忆起自己的来路然后原路退回。如果不行,先判断一下自己所处的环境,清点一下自己随身携带的各种物品、食品和水,安排好各种物品,合理节约地使用并注意保存体力。如果天气晴朗并且爬上山脊或山岗并不困难,可爬到高处观察,这样有助于你判断地形寻找道路和游人活动的痕迹。

迷路时最实用的办法就是下到山谷里,山上的水通常会在山谷中汇集成溪流,顺着溪流而下比较节约体力,在溪流两边通常会找到道路和人烟,最终脱离险境。

第2篇:野外生存基本知识

现在有很多朋友喜欢出去旅行冒险,如果由于种种必须在野外生存一段时间,那么该做些什么确保自己的安全呢,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野外的生存经验。

人体与水:

人体的75%左右是由水组成的,身体缺水会直接影响到人体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肌肉系统的功能。而间接的影响更是涉及到人体功能的各个环节,通俗的讲,水的代谢可以调节体温、消除体内杂质与毒素,体内所含水分过低,肾功能会被破坏。

正常人每天的水分消耗为2-3升,呼吸蒸发的水分有1升,1-2升的水分会随尿液排泄而流失,而天气干燥炎热则会由于流汗增加1-2升的水分消耗。水分补充不足时人首先会感到疲倦,脉搏变快,反应迟钝,进而脱水症状出现,如口渴、呼吸急促、脸*苍白、虚弱无力、痉挛等。

在高原进行户外运动时,水分的摄入以每15分钟补充250毫升为宜,流汗过多还应注意补充盐类和糖分以维持体液平衡,要记住体液减少并不会影响到流汗量,所以及时地补充水份是最好的选择。你可以控制运动量或选择*凉的地方减少流汗,但不要限制饮水。

野外水源的寻找和获得

野外活动中,水的需要必须首先考虑,行进中不要等水用光了再去找水。掌握这方面的常识加上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在野外就不会为水的问题所困扰。

水是往低外流,所以在山谷低地,一般较易找到水源。在干枯的河床而有绿*职务旺盛生长的地方挖掘,应该可以发现水源。在高山上寻找水源则应该沿着岩石裂缝去找。

动物能为你寻找水源提供一些有用的制导。草食*的哺乳类动物像羚羊、鹿、牦牛等和谷食*的鸟类如雀、鸽类不会远离水源而生存,它们早晚都要饮水,应留意它们的踪迹。鸟类急于解渴时会径自低飞,饮足水后则会停在附近跳来跳去。水鸟不喝水也能保持长时间远距离飞行,所以看到水鸟并不意味着周围就有水。昆虫也是提示水源的好向导,有资料表明,蜜蜂不会把它们的家建在距离水源超过6500米的地方,而大多数昆虫会在离水源90米的范围内活动。

除了利用地表水源外,雨露收集也是获取水源的便捷方式。雨水收集很容易,可直接用容器接,如想短时间内多收集的话,就要尽量增大接收面积,铺开一块塑料布或帆布就行,注意将四角吊起或先挖一浅坑再铺,这样接收的雨水就不会随处流淌了。在丛林中时,可采用下面的方法手机沿树干流淌的雨水:在树干上挖一小孔,斜*一小竹筒,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流经竹筒附近的雨水就会向竹筒汇聚并沿竹筒留下,在竹筒另一端下置一容器接着就行了。或者用绳索或长布条绕树干缠数周,留一小截堕下置于容器中,雨水就会沿绳索或布条流入容器。露水的收集在日夜温差大的地区通常都很有效。利用露天放置的金属体能很方便的凝聚露水,或利用表面光洁的石头×卵石最好),在地面挖一浅坑,铺上帆布或塑料布等不渗水的物质(宽大的植物叶子,尼龙衣料也可)再在上面排一层卵石,露水就会在石头上凝结,然后沿石而下聚集在石头上。

还有一个获得水资源的有效途经就是绿*植物。有些植物自身的结构就适合储存水份,像竹类中空的节间或香蕉树家族植物叶茎的基部都可能存有水。植物的蒸腾作用也能为你提供水分。用一个透明塑料袋套在枝叶浓密、生长旺盛的嫩枝条上,袋口朝上扎紧,则树木根须从地下若干米处吸取的水分就能源源不断地通过表面蒸发并冷凝在你的袋中供你享用。有些植物及其果实富含水分并可食用,如果你有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并能辨别的话,也可通过他们来补充水分。

记住在野外获取的水,为保证清洁和卫生应进行沉淀和消毒,常用消毒方法一是煮沸,二是用*片消毒,一般携带的急救*中应备有此类*品。长时间缺水,一旦找到水源,千万不要豪饮。

宿营地的选择

宿营地的选择有几个最重要的原则,一是安全、二是方便、三才是考虑舒适*。理想的宿营地应背风、向阳,而且附近有可利用的充足水源。不要选择山顶的开阔地,这里风很大,山谷低会聚集下沉的冷空气,潮气很重。山腰的平地是接纳雨水的好地方,但和潮湿,不宜选做营地。在山崖下宿营要防备落石和雪崩,如果不能保证安全,最好另择其地。营地安扎在距水源太近的地方,易受蚊虫和前来饮水的野兽骚扰。在河流或小溪边扎营,尽管选择高一点的地势,流水声或许对你的睡眠没什么影响,但会掩盖周围环境里的异常响动,而且突降的大雨顷刻间会让溪流或河水暴涨,对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河流的上游如有水库电站,同样需要防备。因为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引起的河水上涨更是毫无征兆的。

最后,察看一下周围有没有蜂窝,如果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宿营,还要注意营地不要选择在野生动物饮水的必经之路上。

安营扎寨

选好了营地就可以安营扎寨了,扎营时厕所应安排在整个营地的下风处,向上依次是厨房、仓库、宿营帐篷,要学会统筹的安排时间,如厨房建好后,先支起炉灶,这样在大建其他帐篷的同时,就可以烧开水。当整个营地建好时,水已烧开,可以饮用并开始做饭了。

宿营帐篷的搭建要注意,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向阳,所有帐篷的朝向应一致。帐篷的周边或四角用地钉固定好,如有可能的话再用大石块压住。为防止下雨时帐篷泡在水里,聚在帐篷的四周挖一道排水沟。

中暑的防治

高原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如在阳光下剧烈运动或在温热无风的山林中活动量较大,身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靠流汗散发出去的话,人就会中暑。

中暑的症状为:头痛、脉搏快而有力,脸*燥红,体温升高,过后或许会很快失去意识甚至导致意外。

发现有人中暑,应尽快抬至*凉通风处,抬高头肩部半躺下,脱掉外衣用水漫湿患者内衣,不停扇风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身体,患者清醒时应给他喝一些凉开水,体温正常后,将湿衣服换下。

水疱的防治

长时间的徒步行走或登山很容易在脚上磨出水疱,所以出门时最好穿与脚磨合管;惯了的登山鞋。在水泡出现后可用消过毒的针穿上一根头发,针刺破水疱后用手轻按患处,使液体随着头发流出,用创可贴或干净的纱布包好。

第3篇:网球必知基本常识

你喜欢打网球吗?每一个喜欢打网球的初学者都需要了解一些网球基本常识。下面一起来看看!

1、比赛

网球比赛分为单打和双打两种形式。球员用网球拍将球击过网,落入对方的场地上。每位球员的目的都是尽力将球打倒对方的场地上去。就这样一来一回,直到有一方将球打出界或没接到球为止。

2、发球

在正式比赛前,需要确定比赛由谁先发球。整个比赛中,双方球员轮流发球。发球员在发球前应先站在端线后,中点和边线的假定延长线之间的区域里。

发出的球应从网上越过,落在对角的对方发球区内。

每局开始先从右区端线后发球,得或失一分后,应换到左区发球。以次类推。通常发球是将球向空中任何方向抛起,在球落地之前用球拍击球。不过,也可以使用臂下发球。

3、失误

如果球落在对方发球区外,比如球出线或触网,都称之为失误,发球员就要再次发球。

落在边界上的球算在线内。若发球两次失误,就叫“双误”,那对手就赢一分。

如果发球员在发球时脚离开了原基线,也算失误。要是发球触网,但球仍落进了对方的发球区,则为重发球。

4、局

每局的开始比分是0:0,第一分球记为15,所以,若发球员赢了这分球,比分就变为15:0,若接球员赢了这分球,比分就为0:15(冒号前面给出的是发球员的分数)。球员的第二分球为30,接下来为40(在历史上,这些数字代表1/4小时,即:15,30,45,但45后来改为了40)。

若对方球员只有30或还少于30的话,那下一个球就能赢了这一局,因为每局比赛中,至少要比对手多2分球才能结束该局比赛)如果双方球员都达到了40,此时称为“局末平分”。

随着接下来的这一分,占先的球员会尽力领先2分,以赢得这一局。同时,紧追不舍的对手也努力扳平分数又达到“局末平分”,占先的球员赢了下一分,也就赢了这一局。

5、盘

如果对手落后至少两局,那么先赢得6局的球员就赢了一盘。但是,若这盘是6:5,那么双方就要再打一局。若占先者赢了,即该盘比分为7:5,判占先者赢得此盘。然而,若另一个球员把这盘扳平为6:6,那就由决胜局(抢七局)决定谁为胜者。

6、赛

在3盘赛中,是先赢得2盘者为胜者,即为3盘2胜。在5盘赛中,是先赢得3者为胜者,即为5盘3胜。

决胜局(抢7局):在决胜局中,要本该论到发球的球员先发第一分球,对手接着发第2,3分球,然后双方轮流发2分球。

先得7分的球员若至少领先了对方2分,那么他就赢了该盘比赛。每6分球和决胜局结束都要交换场地。不过也有例外,如果按照事先的约定,比赛采取长盘制。

则没有决胜局,只有比对方多胜两局才能赢得该盘比赛。在亚特兰大的比赛中,澳大利亚的双伍兄弟曾在半决赛中与对手战成18:16的高比分。最终双伍兄弟赢得了金牌。

7、其他的规则

落在线上的任何球都算做界内球。除了发球以外,触网和触网后又落入球场正确区域的球均有效。球员在回击球时,可把球击在网和固定物周围,甚至底于网的最上方。只要球最终着地在对方球场的适当位置,均为好球。

发球时,对方必须在球落地一次后,才能击球。而其他时侯回球时,则可在落地一次或未落地时进行。在每一盘的奇数局结束后,双方运动员可以进行短崭的休息,然后交换场地继续进行比赛。

以下几种情况发生时,均会被判失分:1.球击中身体2.过网击球3.球员的手或身体的任何一部份触网或过网。

8、场地和器材

场地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场地是合成塑胶场地,这种场地反*高,速度快,适合发球上网的球员。

一个用于单打的网球场是23.8公尺(78英尺)长,8.2公尺(27英尺)宽,再加宽10.97公尺(36英尺)就可用于双打。

球网将球场一分为二,所谓的发球线,就是在距网6.4公尺(21英尺)处的线。中间的网有91.4公分(3英尺)高。在悉尼,发球线将连上电子监测器来显示何时有发球失误。

球一直传闻要增加网球的尺寸,以便降低发球速度和延长比赛时间。然而,仍将在奥运会中用过的球做为标准尺寸::直径在6.541和6.858公分之间,重量在56.7和58.5克之间。

当球从254公分高处落在水泥地上,应该能够反*到134.62和147.32公分之间。球拍球拍没有重量限定,但其总体不能长于73.66公分和宽于31.75公分。

9、比赛形式

排名在前16位的选手称为种子选手,并尽可能将他们合理分组,以使这些种子选手和那些来自同一个国家的球员在比赛中不至于过早相遇。同样按此原则选出双打的前8名种子选手。

和大多数比赛一样,奥林匹克网球赛也是一种淘汰赛,一旦一场比赛失败,就会被淘汰出局。

除了男子和双打决赛是最多打5盘以外,其他的所有比赛最多打3盘。在最终剩下的4组选手中,半决赛赢者继续挣夺金银牌,半决赛输者挣夺铜牌。

第4篇:煎中*必知的基本知识

煎煮中*用瓦罐沙锅最好,最佳煎煮器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金属器皿与*物发生反应,影响*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除了器具的选用,还有一些煎煮知识你不可不知,煎中*的基本知识。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煎中*必知的基本知识,欢迎阅读。

煎煮前

清洗煎煮前一般无需清洗。如果草*中有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成分丢失。

浸泡煎煮前用凉水浸泡*材约半小时,可以使水溶*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同时也能增加汤*的浓度。

煎煮中

用水以水浸过*材表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通常一些花草类的*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火候一般的中*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可以在煮沸之后,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时间一般中*,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复煎一服中*在煎煮两遍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滋补类中*,可以煎煮3遍。而一些*量较大的处方,也可煎煮3遍。

煎煮后

立即滤取*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效,同时也易造成*败。

煎中*注意先煎、后下

“先煎”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增加某些*物的溶解度或降低*物的毒*;而“后下”,则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通常矿石类,如贝壳类、角甲类*物,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钟,再加入其他*材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必须先煎1~2小时,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也须先煎10~30分钟才能发挥效用。

后下的*物包括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的*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物,如钩藤、杏仁等,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锅。

第5篇:越野跑必知的7个常识

一边跑步,一边欣赏野外大自然的风光,是许多Runner的梦想。可是如何在跑步过程中让自己远离危险、获得更好的体验呢?来自阿拉斯加的Tristan和Merry给各位提了7个小Tips。

1.记得通知你的家人或者是朋友:在越野跑之前,你需要将跑步的地点和大致的时间告诉你的家人或是朋友。这样就算是你在越野跑中遇到了一些事情(探索新的路线、遇到了大雾天气或者是丢了你的小伙伴),大家都知道该去哪里找你~

2.出发之前对你的路线做个小调查:许多朋友在出发之前没有对自己的路线做过一定的了解,而野外跑常常是在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进行的。你不仅要告诉家里人你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更重要的是,你需要知道你在跑步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遇到大狗熊神马的),并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跟三两个好友结伴而行是最好的,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你远离风险、更可以加深朋友间友谊的好机会。

3.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当你进行野外跑之前(特别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好向熟悉该地区的人请教一下他们的经验。他们的第一手资料对于你来说相当珍贵,要知道,野外的很多路牌都是“坑爹”的。你可以从当地的户外用品店、当地的网友、或者是相关部门了解到有关你所需要的信息。

4.选择合适你的野跑路线:野跑路线各种各样,难度也各不相同,选择一条在你能力范围之内、可以让你安安静静、全身心投入的路线,将会让你的野跑充满更多的乐趣。

5.带上必要的装备:如果你打算花两个小时或以上的时间待在野外的话,你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特别是在大热天),切记,不要去喝山里泉水(除非你想在肚子里养一堆小虫子)。

6.衣着决定成败:许多Runner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带上足够的衣物。当你在爬山过程中,气温和天气的变化都是你所无法预料的。将冲锋衣绑在你的腰上,时刻准备应对野外多变的天气吧~

7.带上最适合你的装备:从鞋子到衣服再到其他各类用品,无论牌子还是价格,作为最了解你的人,你自己需要从众多品牌、款式当中挑选出最适合你的一款。没有一套装备是万能的,不同的环境要用不同的装备。当然了,有些东西,像水和能量棒(补充能量的食品),你是无论如何要带的。

第6篇:野炊必须要知道的常识

野炊,是您疲惫时的放松,也是您亲近自然的最佳选择。在一处环境秀丽的地方,和朋友或家人一起野炊,您的心境也会豁然开朗。不过,在野炊前,您要掌握好一些野炊常识,这样才能让您的野炊生活更加美好。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些野炊常识。

野炊常识一:选地

风景秀丽、有山有水当然是最佳的休憩、就餐场地。选择一处避风平地以便平稳支架烧烤炉,最好靠近水边,注意防火。最重要的是,*郊区的一些景点不允许烧烤点火,行前必须提前确认,遵守相关规定。

野炊常识二:点火

支好烧烤炉后,根据野炊人数和时间长短放入适量干松木炭,炉中心多堆积、炉壁周围木炭稍少,以使木炭燃着后有强火有弱火,应对烧烤不同火候的食物。

点燃木炭时,可将固体酒精倒入炉内木炭堆上助燃。随手捡拾一些干枯树枝或松球放入火中,烤出来的肉更会带有天然植物的味道。火点着后不要急于开始烧烤,应待初燃的青烟散尽后再将烤肉放在烤炉上(火点着后等待约十分钟)。

点火也可用野外专用的一次*密闭丁*气罐,用喷*嘴将木炭燃着,安全、快捷、烟少。

野炊常识三:灭火

烧烤活动结束后,熄灭炉火可先取一些水浇在木炭上,待火灭后将炭倒在土地上,确保火完全熄灭后,再用土将其掩盖好才可离去。

野炊常识四:防护

夏季正是蚊子和蚂蚁较多的季节,尤其水边,所以带好防蚊*水也是明智之举。沙拉、水果及甜食等暂时不吃的食物用保鲜膜罩好,以防飞虫。

野炊常识五:环保

郊外空气新鲜、环境美好,相信没有人能忍心破坏如此美景,所以,带上几只大垃圾袋,将废物集中收集,尤其是在临离开之际,一定莫忘将场地内的垃圾收拾干净,随手环保,为后来者留下同样的美丽。

野炊是为了放松自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因此,野炊的地点很重要。您最好选择一处风景秀丽且避风的平地,能靠近水边就再好不过了。野炊时用火需要自己动手,这就需要您掌握好点火的技巧,为了安全,您还应该了解如何灭火。此外,您还要注重环保,带走快乐的同时带走您留下的垃圾。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