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历经20年风雨,中国科技终破局?
2019年上半年,中国科技行业再次深刻感受到2000亿事件的巨大影响,市场再次陷入迷茫之中。这次,进门财经很荣幸邀请到了招商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泽晶,在路演中刘总提到,中国科技业的成长一直伴随着各种障碍,但依旧取得巨大进步。
通信设备,尤其5G已实现反超。在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中国无论在科研投入、人才储备、政策支持,还是代表性龙头公司方面,都已经可以与世界先进水平同台竞技。
华为、中兴不是偶然事件,千禧年以来,我国科技企业频繁面临发达国家压制,被压制范围主要集中在电子产业以及通信领域。
我们认为2000亿事件的目的是隐藏在背后的科技竞争。回溯历史,欧美抑制中国科技企业发展并不是近两年才开始,过去20年我国科技类企业就多次被发达国家针对。
一、中国科技实力显著提升
01
IC设计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IC设计企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8年国内IC设计企业1698家,比去年的1380家增加了318家,同比增长23%,这是继2016年企业数量大增600家后,IC设计行业再一次呈现企业数量剧增的发展热潮。
其中,销售过亿的IC设计企业2018年为208家,占比12%,较2017年增加17家,同比增长9%。208家企业销售总和达到2017.64亿元,同比增加285.15亿元。
IC设计领域看,2018年美国在全球芯片设计领域拥有68%的市场占有率,是芯片设计领域的领头羊;中国台湾地区市场占有率约为16%,局全球第二;中国大陆则拥有13%的市场占有率,较去年同期增长2%,位居全球第三。
自2010年以来,最大的Fabless市场份额增长来自中国企业,从2010年的5%增长至2018年的13%。目前全球前50的Fabless公司中国企业有10家,而华为海思则以75.7亿美元的营收,排名全球第五。
目前我国高端通用芯片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移动处理器的国内外差距相对较小。华为海思与紫光展锐已处于全球前列,2018年海思以501.18亿元人民币(约73.9亿美元)的营收在国内排名第一,收入增速达到29.5%,但与高通相比,仍相差79.9亿美元。
2)CPU中央处理器追赶难度最大。国产CPU的差距不只是技术实力,更在于软件及应用等生态环境。英特尔、AMD几乎垄断全球市场,国内相关企业约有6家,但都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担任国产替代重任的包括龙芯、申威、飞腾等国内企业无法与海外CPU龙头竞争。
3)存储器国内外差距同样较大。在内存与闪存领域中,三星和海力士拥有绝对优势,两大领域合计市场份额分贝为75.7%和49.1%。
中国厂商竞争空间极为有限,武汉长江存储试图发展3DNAND技术,但目前仅处于32层样品阶段,而三星、英特尔等龙头均可以规模化量产64层产品。而在NorFlash领域,兆易创新已经成为全球主要供应商之一。
4)在FPGA、AD/DA等高端通用芯片领域,国内外技术相差悬殊,国内发展甚至有些停滞。
我们认为中国高端芯片的缺失是因为半导体产业缺少长期的资本投入、研发投入。2018年美国八家半导体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0亿美元,合计314亿美元,其中英特尔再次位居第一,研发支出达到135亿美元,资本开支达到152亿美元。
而国内集成电路领军企业中芯国际2018年研发支出6亿美元,资本开支18亿美元。我们认为随着中国对半导体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我国半导体企业未来将加速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
02
由弱至强的中国通信
中国通信领域经历了从“落后”到“追赶”,再到“比肩”甚至“引领”的发展过程。1G、2G时代,中国企业没有任何核心专利。到3G时代,中国企业开始拥有了部分通信技术专利,到4G时代,华为、中兴等已进入全球4G专利第一阵营,5G时代,中国有望迎来巨大突破。
3G时代:在我国发放的三张3G牌照中,中国移动获得由中国独自定制的TD-SCDMA技术标准,中国电信获得了美国高通主导提出的CDMA2000技术标准,中国联通获得了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标准。
我们认为在3G时代,中国通信企业仍然依赖海外通信企业技术支持。在2G、3G时代,爱立信是通信行业的龙头,市场份额一度超过40%,而华为、中兴在3G领域的专利基本为零。
4G时代:进入4G时代,中国对通信越来越重视。到4G标准制定时,竞争全球4G标准的包括中国的TD-LTE、欧洲的LTE-FDD、美国的UMB和wimax,但后两者相继失败,中国与欧洲合作推动LTE成为国际标准。
在全球范围4G领域专利中,华为公司拥有专利数量占比已达到25%,截至2015年,在全球范围300多张LTE网络中,华为公司建设了超过154张4G网络,所建网络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46%的市场份额。
虽然在“核芯”技术上与国际巨头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华为、中兴无疑已处于4G第一梯队。
5G时代:2016年11月3GPP在美国召开会议,选定了华为PolarCode作为5G在eMBB场景短码编码方案,标志着中国通信在5G时代有了更高的话语权。
根据德国专利数据公司依普利帝客斯公司统计,截至2019年3月,5G通信标准必要专利的申请件数中国占34.02%,申请件数最多的企业是华为技术公司,所占份额为15.05%。
目前,华为已在全球30个国家获得46个5G商用合同,5G基站发货量超过10万个,居全球首位。
中国通信设备商话语权提升。截至2018年三季度,前五大通信设备商分别是华为,诺基亚,爱立信,思科和中兴通讯,CR5达到75%。中国厂商市场份额亿达到45%,其中华为市占率为28%,其在电信设备业务上的收入几乎与诺基亚和爱立信的收入总和相当。
我们认为中国通信能在5G时代快速赶超美国有几大原因:
1)美国运营商的网络覆盖率低于中国网络覆盖率。我国光纤和宽带基本遍布各个村落,而美国高速光纤网络覆盖不足,美国运营商想将5G信号转化为室内WiFi,而这种固定5G无线技术并不能真正算5G商用化。此举推迟了美国运营商在5G领域的发展速率。
2)中国通信企业在5G专利拥有话语权,美国运营商在部署5G时无法忽视。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通信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一直处于全球领先位置,其中包括了大量的5G战略布局专利。
在5G专利领域,即便与老牌的高通公司等相比,华为、中兴在专利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遑多让。对于海外运营商来说,在5G商用化的道路上无法绕开华为和中兴的技术。
3)研发投入领先。华为研发人数达到8万人,远领先第二名诺基亚。2018年华为研发投入资金近140亿美元,超过其余三家设备商投入总和。
4)美国运营商对于5G的快速商用能力落后于中国运营商。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我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产业经济贡献》认为,2020-205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03
基础软件差距显著,提升空间巨大
中国在软件领域相对薄弱,尤其在系统软件领域和支撑软件领域。以功能分类,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其中系统软件负责管理和调度各种硬件资源和程序;应用软件负责面向特定领域实现特定功能;支撑软件位于两者之间,负责支持其他软件的编写与维护,如编程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目前的多数互联网服务,实际上也是应用软件的体现。
美国前三强软件与互联网服务公司亚马逊、谷歌、微软的研发支出均超过百亿美元,相比BAT中最高的阿里巴巴也仅达到25亿美元。
在系统软件领域,当前PC操作系统基本被Windows垄断,Windows装机量接近整体市场的88%,Windows与MacOS合计超过97%;手机操作系统被IOS与Android两家瓜分,合计超过98%;数据库系统则基本被甲骨文霸占。基础软件与底层系统领域,中国目前几乎还是空白。
我国软件企业研发支出远低于于海外巨头企业。根据普华永道思略特发布的“2017全球创新企业1000强榜单”,其中软件与互联网服务公司按照研发投入排名的创新十强榜单中,中国凭借BAT占据第7、第8及第10名,前五名清一色为美国企业――亚马逊、谷歌、微软、甲骨文、Facebook。
我们认为随着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中国软件领域提升空间将十分巨大。
二、研发开创新机遇,云计算如火如荼
当消费互联网的大潮向产业互联网扩散的时候,流量变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进入一个更具挑战的阶段。在众多机遇面前,科技企业自身技术升级实力成为参与新格局竞争的重要因素,研发积累正日益成为愈加重要的一个要素。
01
研发重视程度提升
A股计算机企业加强研发投入,行业整体研发投入比重增加。从计算机行业整体来看,2014年到2018年,A股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均值从10.93%稳步上升至11.33%,研发投入上升趋势十分明显。
A股计算机企业约2/3过去几年研发投入占比提升。如若按照2016-2018年间的研发投入平均占比与2013-2015年研发投入平均占比的差额衡量企业研发投入力度的变动趋势的话,那么在179家研发投入数据较完整的A股计算机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占比增加的有116家,减少的有63家。
其中,浪潮软件、卫宁健康、恒生电子、广联达等几家公司研发投入增加趋势和力度最为显著。
龙头公司已逐渐显现研发积累优势。无论从过去5年研发投入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来看,A股计算机企业中恒生电子、科大讯飞、中国软件都位列前十,从绝对量上刨去硬件类公司,用友网络也遥遥领先。
这些A股计算机的明星龙头公司在近两年产品都有了大的革新变化,同时也体现出了明显的超额收益。此外,其它在列的公司也大都表现突出。
02
多项政策促进研发型企业发展
政策层面来看,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已成为政策引导方向。科技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民族强盛之道。
国家已经出台多项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的力度。国家对企业研发的重视体现在科技研发型企业的融资便利上。2018年提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至2019年6月,已经有113家科创板申报企业。科创板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推动新兴行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对于营收利润较低,但研发投入比例高的企业,科创板也敞开大门。高研发投入的企业将享受到更高的融资便利。
国家对研发的重视体现在税收支持与会计政策调整上。为支持研发投入较高的企业、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推出了多项普惠性或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为研发型企业披荆斩棘,鼓励其他企业加强研发投入。
03
研发是科技领先的必经之路
云计算已被验证
无论IaaS还是SaaS,核心技术能力都是必然要求。IaaS发展的前期需要大规模资本支出用于采购服务器与带宽,同时也需要运用低价和生态补贴吸引最初的产业入驻者。
后期在增加资本扩展服务能力的同时,对分布式技术、虚拟化技术和并行编程技术等的研发也必不可少。缺乏强大的技术研发后盾将使得IaaS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性能大打折扣。
SaaS领域的业务特质同样对该领域的企业提了较高的要求,以往由客户自己负责的运维工作现在转移到由SaaS企业承担,云服务的特性使得SaaS运营商必须具备大规模多租户架构设计、分布式性能、海量设计存储等技术能力。
部分企事业单位客户还对资质认证、定制开发提出业务要求,都对SaaS企业的特定技术研发能力有高的要求。
全球云计算产业发展迅速,龙头继续高增。根据Gartner的统计与预测,2020年前全球的云计算市场都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美元。云计算领域中,IaaS巨头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营收的超高速增长已经保持多年。在2019年第一季度,AWS和Azure的营收增速仍达到41%和73%。
云计算市场需求仍旧十分旺盛,未来空间巨大。云产业热度不减,并购及一级市场投融资频繁。2018年,海外云计算产业继续受到资本热捧,Salesforce、Microsoft、IBM等大手笔收购,Skybox、Aiven等初创早期公司陆续获得一级市场资金青睐,云计算依旧是资金重点挖掘超额回报的领域。
04
国内云计算如火如荼
中美云计算发展差距较大,IaaS正迎头赶上。国内云计算产业发展相较于海外起步较晚,初期规模较小,但经过几年的发展,阿里云已经位列全球第三大IaaS供应商。
时至今日,阿里云、腾讯云仍保持着较高的营收增速,阿里云在全球前五大IaaS服务商中增速最快,2019财年Q4云业务增速仍达到76%。根据Gartner于2019年4月出具的报告,阿里云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IaaS和IUS云计算服务提供商。
而腾讯云在2018财年也实现了100%以上的云业务收入增速,成为中国第二大、亚太第四大IaaS服务供应商。此外,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光环新网等IaaS产业链企业在2019年一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速也在20%以上。IaaS资本壁垒高,往后龙头的马太优势将会进一步增强。
SaaS差距较大,未来国内增长重点将从IaaS向SaaS传导。随IaaS基础设施的普及和铺垫,企业对SaaS的接纳程度逐步提升,国内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传统软件龙头也从自身优势出发,开始云转型并已取得不错的成效。再叠加而今国家对自主可控体系的重点扶持,云产业更是进入黄金发展期。
从收入占比来看,转型公司的云服务收入占比提升十分明显。用友网络、金蝶国际、广联达等公司在云服务相关业务上均取得了不错的营收成绩,转型艰难的第一步迈出后,后续的过程有望不断超预期。
05
云计算助力企业提升客户终身价值
软硬件产品不断升级,本质为提升单个客户价值。很多计算机企业的新需求来源于产品的更新迭代,这种迭代一方面随技术趋势不断完善产品,强化竞争力,保持甚至扩充现有的用户群;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客户付费金额至关重要。
当企业产品的客群扩充遭遇瓶颈的时候,更高频率的升级迭代变得尤为迫切以提升单个客户价值。所以虽然有摩尔定律的存在,但我们可见各种软硬件产品的单价在不断提升。
订阅模式延长了企业客户生命周期。订阅模式的出现让产品的销售从“一锤子买卖”向持续的服务过程切换。以往授权模式下,每一次新版本产品的推广都会面临不小的阻力,不得不需要持续销售费用的投入以换取客户价值的延伸。
而当企业加快自身产品迭代并推行订阅模式的时候,延伸客户终身价值的成本效率将得到提升,续约率和续费率是订阅模式下表征效率的重要指标。
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加快了行业向订阅模式切换的速度。云计算的出现一方面帮助最终用户解除了硬件基础资源的束缚,便利了最终用户向订阅服务模式的切换;另一方面云端的数据交互和协作的功能帮助提升订阅的价值。云化后产品的升级迭代可以变得更加“随时随地”,并且可以更快更高效地触达潜在客户。
巨轮微软借云计算实现“自我救赎”突破成长瓶颈是很好的一个例证。软件业霸主微软很早就稳定了自身的垄断地位,除已有产品大的升级换代外一直没有大的变化,直到2014年开始云转型才结束了股价长达10年左右的横盘。
将Office云化扩大了客群,打击了盗版,并且协作等增值功能使得提升单个客户的价值变得更为便利微软与众不同的一点还在于从具体服务切入,利用产品的生态性与集成性,实现SaaS服务与IaaS、PaaS相互导流。
用友易被误解的云转型:开发存量客户的增量价值。用友常被一些投资者诟病主要的ERP产品云化力度不够,而其率先开发的iUAP云平台的价值却被大大低估。
实际上用友云平台是它推广财务云、营销云、采购云等增量SaaS应用的重要基础,既避免了“左右手互博”,也开辟了新的市场。
云平台+SaaS助于企业内及企业间的连接和协作,打通不同软件、不同部门间数据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赋能更多智能应用的实现和提升单个订阅用户的价值。云架构也利于新技术的引入,开源加载更多AI、大数据的运用将成为可能,SaaS的环境下,工业互联网也就触手可及。
结语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2019年虽然外部因素导致计算机行业波动较大,但是行业整体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科创板给新的科技公司埋下了快速成长的种子,计算机2019下半年依旧精彩纷呈。国内计算机行业正在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迎头赶上,中国软科技正在经历新的觉醒期!
文章内容为招商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泽晶在进门财经路演核心观点
相关阅读
-
今天是2021年12月22日,农历辛丑(2021)年十一月十九,江苏省独角兽瞪羚企业联盟成立;镇江高桥镇例行检查中发现环境标本弱阳性 复检为......
-
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蓝藻。蓝藻应该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地球生物,有35亿年的历史,现在全世界海域广泛分布。蓝藻是一种原核生物,全世界存在2000多个种类,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批生......
-
越来越多中国品牌,不再只是卖服务与产品...
-
本周,来自中国、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公司齐聚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2024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一年一度的CES是科技公司每年的最大盛会...
-
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蓝藻。蓝藻应该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地球生物,有35亿年的历史,现在全世界海域广泛分布。蓝藻是一种原核生物,全世界存在2000多个种类,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批生......
-
聚苯胺/聚吡咯PPy/聚多巴胺PDA/纳米金棒应用于肿瘤光热治疗
聚多巴胺PDA/聚吡咯PPy/聚苯胺/纳米金棒应用于肿瘤光热治疗西安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导 读:检验科是各种病原菌密集的地方, 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检验科实验室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临床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痰液、胸腹水、引流液、胆汁等...
-
收藏!2022年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技术竞争格局(附区域申请分布、申请人排名、专利申请集中度等)
生物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生物医药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医药行业的重要分支,也是国民经济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
-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实数知识点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数学上,实数定义为与数轴上点相对应的数。实数可以直观地看作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
地球上第一个生物是怎么诞生的?,...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