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懂鲁迅,如今才知道:我们都是闰土
1921年1月,绍兴。
鲁迅冒着严寒,回到阔别20年的故乡。他以为故乡依旧像当年一样美好,没想到,却早已物是人非。
他十分伤感,就写了一篇小说叫《故乡》。
80年后,其中的一段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取名为《少年闰土》,成为小学生必背、必考的重要课程。
曾几何时,我们也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中的闰土了。
通篇全是“我、我、我”,潜意识下就把自己带入鲁迅的少爷角色,对傻不拉叽的闰土,恐怕只剩下鄙视。
可是长大后才发现,我才是闰土啊。
文章还是那篇文章,只是当年的小孩长大了。
少年时的闰土,是个阳光少年。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他出生在农村,没有别的娱乐活动。
小霸王游戏机、PSP、电脑...统统没有,早教班、课外辅导班等负担也没有,他甚至没有读书的机会。
闰土唯一的生活,是帮父亲干活。
父亲去大户人家打工,当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把他带去。既可以帮自己干活,也能给家里省点粮食。
夏天的晚上,别人在家里纳凉唠嗑,他还得跟父亲去田里照看西瓜,省得被小动物偷吃,卖不出好价钱。
按照现在的说法,闰土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但闰土的心里没有成年人的负担和顾忌,他依然没心没肺地活着,天不怕地不怕,就算天王老子惹恼了他,也敢抄家伙打一架。
这就是少年意气。成年人被社会磨平棱角后,最怀念的东西。
所以,当闰土见到鲁迅的时候,没有工人见到老板的畏缩,也没有因为身份地位不同而自卑,反而把鲁迅当作朋友。
他很开心地跟鲁迅聊农村生活。
捕鸟、看瓜、刺猹、捡贝壳,闰土说得兴高采烈,鲁迅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的关系在热烈升温。
我们在学校读书时,不也是这样吗?
谁家多么多么有钱,关我什么事?谁的父亲是局长、部长,不喜欢照样不喜欢!
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小心思,只凭着自己的感情交朋友、做事情,不把一切世俗的眼光放在心上,只求自己开心。
那是我们最怀念的光辉岁月。
20年后,物是人非。
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的通红。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当初的少年,早已成了中年大叔。
仔细想想,其实也很正常。
闰土的主要工作是种地,但是收成却不好,即便田里长出一点东西来,也卖不出去,只能在家里烂掉。
他就像大部分普通人一样,做着普通的工作。
没有高学历、没有天赋、没有背景、没有富亲戚、没有特殊机遇,甚至连走出去看看世界的机会都没有。
从小逼仄的生活,禁锢了他的眼界。
从来没有人教过他要读书出国,也没有人告诉他“知识改变命运”,他只能沿着父辈的道路,懵懵懂懂地往前走。
生活在羊群里,能生出搏击蓝天的雄心?
能做到的,恐怕万中无一。
慢慢地,那个聪慧、阳光的少年闰土不见了,他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成了“懂规矩”的中年人。
站在鲁迅面前,他不敢肆无忌惮地开玩笑,而是恭敬地叫一声“老爷”,还要解释“那时是孩子,不懂事......”
当年的朋友,如今是给他发工资的老板。
一家8口人的生活,还得仰仗老板的关照。
肩上有了家庭的负担,就没有任性的胆量,一旦惹得老板不高兴,全家都得喝西北风。
这是成年人的宿命。
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是:闰土成为了当初最讨厌的人。
少年时的闰土,或许也鄙视过自己的父母:“成天低头哈腰的,一点尊严都没有,我以后一定不会这样。”
他有理由看不起父母。
老板的儿子,是我的朋友,这是人脉啊;
我以后要把西瓜卖到全世界,没问题的;
我还年轻,以后一定有远大全程。
是的,不管他的梦想是“成为科学家”、“打进NBA”、还是“站在世界的最中心”,他都不想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但不管愿不愿意,他都成了当初最讨厌的人。
该工作的时候,接过父亲的锄头和钢叉,成为一名最普通的工作人员。该结婚的时候,通过相亲娶了一个不爱的女人,凑合着过日子。
然后生6个孩子,为生活而奔波。
鲁迅要送他一些不用的东西,他选了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幅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闰土像领奖金一样开心。
几天后,还划船来搬走所有的草灰。
劳累了一天之后,他看看熟睡的女人和孩子,或许依然会想起当年的雄心壮志,和暗恋过的翠花。
但是也只能想想罢了。
闰土觉得人生苦,但又形容不出来,只能像石像一般坐着、沉默着,拿起烟管默默地吸烟,然后上床睡觉,准备明天的工作。
那一刻,又有多少人会发出同样的叹息?
经常读史书的人,可能会有一种感受:
“翻开书,满眼都是帝王将相;合上书,身边全是柴米油盐。”
这是一种落差,关于身份,关于理想。
不是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不是人人都能过上想要的生活,可是人生还要继续,不是吗?
与自己和解,就成为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
懂得世界的复杂,
明白人生的艰难,
原谅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
宽恕冷嘲热讽的身边人,
孝敬生养自己的父母,
照顾相互扶持的爱人,
然后,
尽最大的能力,给孩子留一点本钱。
让他比自己走得轻松一点。
所谓成长,其实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
不再执拗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也不再强迫自己完成什么目标,而是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的现实,努力地活下去。
然后在不完美的生命中,不忘少年时的意气风发。
本文来自:温乎,守护每个人的真心、诚意与勇气。在文字里岁月静好,在温暖中风华绝代。
就像高晓松笔下的鲁迅:读鲁迅小说,读到的却是自己!
虽“横眉冷对千夫指”,但是他比谁都热爱这个民族、这个时代...
鲁迅先生的作品是跨时代的,立足于封建时代,拒绝病态、拒绝麻木,同时也瞻望着新时代,引领新一代的年轻人奋勇向前:
《鲁迅小说经典》
鲁迅——现代文学之父
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头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从此,掀开了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
同时,他瞬间铸就了现代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从此,中国作家的成长,再也绕不过鲁迅。
《朝花夕拾》
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集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则写于厦门。
这十篇散文,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图,是研究鲁迅先生早期思想和生活的重要资料。
名家经典绘本系列《闰土》
童年、文学和艺术之美
绘本以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描写童年时光的片段为蓝本,在潘川的童趣水墨画中,带领孩子们走进先生笔下那个充满生活乐趣和人情味的童年。
在这篇小说里,鲁迅先生以深情的笔墨,刻画了闰土的形象,表达了先生对童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小伙伴诚挚情谊的眷念。
相关阅读
-
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知识共享算是分享经济吗?和网约车等实物分享模式有哪些异同?
在讨论知识共享是否属于共享经济前,需要明确一下共享经济 (sharing economy) 到底是什么。并非所有以租赁替代购买的商品市场都属于共享经济的范畴...
-
每次在小区里看到有人遛狗,都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生怕自己走快了小狗就会狂追而来。可是,孩子对于动物,似乎天生有种亲近感。...
-
朱丹谈:2021年十大生物技术产业趋势与创新,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基因编辑
新冠病毒的大流行确实凸显了生物技术行业的深远影响,初创企业和公司都在开发快速检测试剂盒、重新调整用途的药物和疫苗。 为了深入研究生物技术行业的顶级趋势和初创企业...
-
人到了七十岁,是该考虑怎样度过自己晚年生活了。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身体开始退化,出现了一些难以自控的现象。例...
-
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知识共享算是分享经济吗?和网约车等实物分享模式有哪些异同?
在讨论知识共享是否属于共享经济前,需要明确一下共享经济 (sharing economy) 到底是什么。并非所有以租赁替代购买的商品市场都属于共享经济的范畴...
-
每次在小区里看到有人遛狗,都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生怕自己走快了小狗就会狂追而来。可是,孩子对于动物,似乎天生有种亲近感。...
-
本报记者 黄 瑶金秋重阳时,浓浓敬老情。让亿万老年人过上幸福生活是“国之大者”,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需求是孝亲敬老、爱老助老的应有之义。近期...
-
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30日在复旦大学成立。两大机构的成立,是上海市加强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技攻关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
AcademicExchangeSerialNo.136No.7显性与隐性:获取知识的维度及其实现途径(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
专业要求系统学过 管理、会计、金融、投资理财等资产管理相关专业,对企业债务管理及资产流量管理有突出研究的人才更具备竞争优势...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