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少年不懂鲁迅,如今才知道:我们都是闰土

少年不懂鲁迅,如今才知道:我们都是闰土

时间:2024-05-15 22:53:48 作者:
摘要:但闰土的心里没有成年人的负担和顾忌,他依然没心没肺地活着,天不怕地不怕,就算天王老子惹恼了他,也敢抄家伙打一架。 是的

1921年1月,绍兴。

鲁迅冒着严寒,回到阔别20年的故乡。他以为故乡依旧像当年一样美好,没想到,却早已物是人非。

他十分伤感,就写了一篇小说叫《故乡》。

80年后,其中的一段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取名为《少年闰土》,成为小学生必背、必考的重要课程。

曾几何时,我们也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中的闰土了。

通篇全是“我、我、我”,潜意识下就把自己带入鲁迅的少爷角色,对傻不拉叽的闰土,恐怕只剩下鄙视。

鲁迅先生生活片段_鲁迅生活片段_鲁迅的一段描述生活的话

可是长大后才发现,我才是闰土啊。

文章还是那篇文章,只是当年的小孩长大了。

少年时的闰土,是个阳光少年。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他出生在农村,没有别的娱乐活动。

小霸王游戏机、PSP、电脑...统统没有,早教班、课外辅导班等负担也没有,他甚至没有读书的机会。

闰土唯一的生活,是帮父亲干活。

父亲去大户人家打工,当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把他带去。既可以帮自己干活,也能给家里省点粮食。

夏天的晚上,别人在家里纳凉唠嗑,他还得跟父亲去田里照看西瓜,省得被小动物偷吃,卖不出好价钱。

按照现在的说法,闰土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但闰土的心里没有成年人的负担和顾忌,他依然没心没肺地活着,天不怕地不怕,就算天王老子惹恼了他,也敢抄家伙打一架。

这就是少年意气。成年人被社会磨平棱角后,最怀念的东西。

鲁迅生活片段_鲁迅的一段描述生活的话_鲁迅先生生活片段

所以,当闰土见到鲁迅的时候,没有工人见到老板的畏缩,也没有因为身份地位不同而自卑,反而把鲁迅当作朋友。

他很开心地跟鲁迅聊农村生活。

捕鸟、看瓜、刺猹、捡贝壳,闰土说得兴高采烈,鲁迅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的关系在热烈升温。

我们在学校读书时,不也是这样吗?

谁家多么多么有钱,关我什么事?谁的父亲是局长、部长,不喜欢照样不喜欢!

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小心思,只凭着自己的感情交朋友、做事情,不把一切世俗的眼光放在心上,只求自己开心。

那是我们最怀念的光辉岁月。

鲁迅生活片段_鲁迅的一段描述生活的话_鲁迅先生生活片段

20年后,物是人非。

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的通红。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当初的少年,早已成了中年大叔。

仔细想想,其实也很正常。

闰土的主要工作是种地,但是收成却不好,即便田里长出一点东西来,也卖不出去,只能在家里烂掉。

他就像大部分普通人一样,做着普通的工作。

没有高学历、没有天赋、没有背景、没有富亲戚、没有特殊机遇,甚至连走出去看看世界的机会都没有。

从小逼仄的生活,禁锢了他的眼界。

从来没有人教过他要读书出国,也没有人告诉他“知识改变命运”,他只能沿着父辈的道路,懵懵懂懂地往前走。

生活在羊群里,能生出搏击蓝天的雄心?

能做到的,恐怕万中无一。

慢慢地,那个聪慧、阳光的少年闰土不见了,他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成了“懂规矩”的中年人。

站在鲁迅面前,他不敢肆无忌惮地开玩笑,而是恭敬地叫一声“老爷”,还要解释“那时是孩子,不懂事......”

鲁迅的一段描述生活的话_鲁迅生活片段_鲁迅先生生活片段

当年的朋友,如今是给他发工资的老板。

一家8口人的生活,还得仰仗老板的关照。

肩上有了家庭的负担,就没有任性的胆量,一旦惹得老板不高兴,全家都得喝西北风。

这是成年人的宿命。

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是:闰土成为了当初最讨厌的人。

少年时的闰土,或许也鄙视过自己的父母:“成天低头哈腰的,一点尊严都没有,我以后一定不会这样。”

他有理由看不起父母。

老板的儿子,是我的朋友,这是人脉啊;

我以后要把西瓜卖到全世界,没问题的;

我还年轻,以后一定有远大全程。

是的,不管他的梦想是“成为科学家”、“打进NBA”、还是“站在世界的最中心”,他都不想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但不管愿不愿意,他都成了当初最讨厌的人。

该工作的时候,接过父亲的锄头和钢叉,成为一名最普通的工作人员。该结婚的时候,通过相亲娶了一个不爱的女人,凑合着过日子。

然后生6个孩子,为生活而奔波。

鲁迅要送他一些不用的东西,他选了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幅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闰土像领奖金一样开心。

几天后,还划船来搬走所有的草灰。

劳累了一天之后,他看看熟睡的女人和孩子,或许依然会想起当年的雄心壮志,和暗恋过的翠花。

但是也只能想想罢了。

闰土觉得人生苦,但又形容不出来,只能像石像一般坐着、沉默着,拿起烟管默默地吸烟,然后上床睡觉,准备明天的工作。

那一刻,又有多少人会发出同样的叹息?

鲁迅先生生活片段_鲁迅生活片段_鲁迅的一段描述生活的话

经常读史书的人,可能会有一种感受:

“翻开书,满眼都是帝王将相;合上书,身边全是柴米油盐。”

这是一种落差,关于身份,关于理想。

不是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不是人人都能过上想要的生活,可是人生还要继续,不是吗?

与自己和解,就成为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

懂得世界的复杂,

明白人生的艰难,

原谅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

宽恕冷嘲热讽的身边人,

孝敬生养自己的父母,

照顾相互扶持的爱人,

然后,

尽最大的能力,给孩子留一点本钱。

让他比自己走得轻松一点。

所谓成长,其实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

不再执拗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也不再强迫自己完成什么目标,而是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的现实,努力地活下去。

然后在不完美的生命中,不忘少年时的意气风发。

本文来自:温乎,守护每个人的真心、诚意与勇气。在文字里岁月静好,在温暖中风华绝代。

就像高晓松笔下的鲁迅:读鲁迅小说,读到的却是自己!

虽“横眉冷对千夫指”,但是他比谁都热爱这个民族、这个时代...

鲁迅先生的作品是跨时代的,立足于封建时代,拒绝病态、拒绝麻木,同时也瞻望着新时代,引领新一代的年轻人奋勇向前:

《鲁迅小说经典》

鲁迅——现代文学之父

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头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从此,掀开了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

同时,他瞬间铸就了现代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从此,中国作家的成长,再也绕不过鲁迅。

《朝花夕拾》

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集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则写于厦门。

这十篇散文,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图,是研究鲁迅先生早期思想和生活的重要资料。

名家经典绘本系列《闰土》

童年、文学和艺术之美

绘本以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描写童年时光的片段为蓝本,在潘川的童趣水墨画中,带领孩子们走进先生笔下那个充满生活乐趣和人情味的童年。

在这篇小说里,鲁迅先生以深情的笔墨,刻画了闰土的形象,表达了先生对童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小伙伴诚挚情谊的眷念。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