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
这篇关于新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是查字典物理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Hz),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噪声源包括以下几种:
①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是流动性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最突出,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车辆拥有量增加,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
②工业噪声。来自工厂的各种机器和设备,不但直接对生产者带来危害,对附近周围的居民影响也很大。工业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元凶。
③建筑施工噪声,建筑用的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推土机、钻机、风动工具等产生巨大的噪声。
④生活噪声。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等发出的声音以及人群的喧哗声、家庭噪声等都称为生活噪声。生活噪声一般强度不大。在80分贝以下,但它使人心烦意乱,干扰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噪声的等级不同,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同。
3、噪声的控制: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利用声能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光是如何传播的
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应用及现象:a激光准直b影子的形成c日食月食的形成d小孔成像。
2、光的传播速度
真空或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光速远远大于声速(340m/s)。
水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2/3。太阳发出的光大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我们在任何时候看到的阳光,都是太阳在8分钟以前发出的(太阳到地球平均距离1.49610^8千米)。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的分类:
⑴镜面反射射到平滑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⑵漫反射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2、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3、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这篇是查字典物理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新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相关文章:
★ 联姻社会广告的物理试题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 湖北省2008年物理中考选择题大盘点
★ 2006年中考物理的一大亮点
★ 新初二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
★ 初三学生如何学好物理
★ 初二物理电流和电路学习口诀
★ 初二物理最新电压和电阻学习口诀
★ 初中物理速度公式
★ 2011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九
相关阅读
-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对海洋...
-
第二章 糖类化学 1. 糖的概念:糖类物质是多羟基的醇类或醛累化合物及其他们的衍生物或聚合物。 2. 糖的种类可以分为:单糖 寡糖 多糖 结合唐 糖的衍生物。 3...
-
这种“新热点”和其他热点专题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般是指近五年才出现在真题试卷上的热点,自第一次出现后,后期考查的概率越来越大。自2020年第一次在试卷上出现后...
-
要想让自己拥有好的心态,就需要我们好好体会生活,感悟人生,然后活出属于自己的姿态。痛苦和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心里放不下,自然就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 人生...
-
又到年关,从个人到机构都是“总结”的时候。中央也不例外,拿出了一份诚意十足的“总结”。 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对海洋...
-
诠释新睡眠美学,高端生活方式品牌「SIDANDA诗丹娜」获近亿元A轮融资
诠释新睡眠美学,高端生活方式品牌「SIDANDA诗丹娜」获近亿元A轮融资,秉持科技睡眠美学的理念,「SIDANDA诗丹娜」以鹅绒为源,兼容并蓄全球奢材...
-
第二章 糖类化学 1. 糖的概念:糖类物质是多羟基的醇类或醛累化合物及其他们的衍生物或聚合物。 2. 糖的种类可以分为:单糖 寡糖 多糖 结合唐 糖的衍生物。 3...
-
这种“新热点”和其他热点专题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般是指近五年才出现在真题试卷上的热点,自第一次出现后,后期考查的概率越来越大。自2020年第一次在试卷上出现后...
-
相比国外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 国内起步较晚。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1)环保意识的觉醒。1972年6月5日, 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召开, 大众的环保意识尚处于萌芽阶段...
-
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区别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在种子的胚中发育二片子叶还是发育一片子叶,二片的称为双子叶植物,一片的称为单子叶植物。前者如苹果、大豆;后者如水稻、玉米。...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