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基因技术的钥匙:单细胞测序
公众理解缺位的单细胞测序:
2018年美国《Sience》(《科学》)杂志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出炉了,票选第一的,就是单细胞测序的重要一环“单个细胞分离并逐个测序(Development cell by cell)”的研究进展。对于这个看起来很专业化的技术突破,本文编者恰好是生物科学出身,可以用细思极恐来形容现在的心情。而网上却还没有类似的文章对这个技术进行阐述,很明显公众对“单细胞测序”这个技术的理解还是缺位的。而国内生物学领域,这个技术也可能被低估了,没有想象这个技术可能对人类基因技术是革命性的。人们以为只是在生物科学领域内的研究,但是其实,它可以延伸到医学领域,甚至基因控制领域。
细胞测序
什么是单细胞测序?
乍听单细胞测序,都以为是DNA测序,其实不然,同一个生物体中任何一个细胞,都携带相同的一套DNA(克隆羊多利,就是例证,它使用羊身体细胞的细胞核的全部基因替换卵子的细胞核做出来的),所以对单个细胞进行DNA测序,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单细胞测序,是指对单个细胞表达的所有基因进行测序。那具体方法是什么呢?人体绝大多数的基因的表达过程,需要把单个基因DNA序列拷贝一份到RNA里,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知道单个细胞的所有RNA序列,就可以知道细胞表达的所有基因了。
单细胞测序示意图
在生物技术领域,这个技术为什么非常革命性?在没有单细胞测序技术之前,基因技术可以认为都是对一类细胞进行研究,而得到的结果是统计结果。例如对肌肉细胞的研究,我们会把一块动物的肌肉细胞群作为研究素材,得到的结果,例如某个RNA的量,是实验素材中所有细胞的某个RNA的总量,再计算一个统计平均值。但是我们都知道平均值和具体值,是不同的。例如一个班里30个学生,每个学生家里和学校的距离平均是1公里,但我们看具体单个学生,有可能有离学校10公里,也有可能就住在学校。所以平均值的意义,和个体值的意义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单细胞测序的革命性在于,可以把基因测序研究角度准确到单个细胞。
单个细胞
细胞的染色显微状态
再进一步的,单细胞测序的革命性在于,让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多了一个维度,就是时间的维度。当我们要描述一件事的时候,我们需要描述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单细胞测序出现以前,我们只能研究一类细胞,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时候的统计学结果。但是利用了这个技术,我们能知道单个细胞内部在某个时刻,到底发生了什么。也就是可以知道时间、地点(细胞内)、人物(基因)和事件(基因表达),也就是某个时间某个细胞内部表达了什么基因。也就是说,有可能完整了解细胞生长的前前后后了,或者说,可以准确的讲细胞的故事了。
细胞分裂状态
那单细胞测序的现状发展到什么程度呢?技术的过程大概可以理解为:(1)先把单个细胞标记出来,然后分离出来,得到单个细胞;(2)然后把细胞破壁溶解,得到遗传物质;(3)然后增加遗传物质的浓度,达到可以测量的浓度;(4)最后再进行基因测序和数据分析。技术其中一个难点是要把单个细胞分离出来。而《Sience》评选的十大技术突破之首,就是针对这个难点的,已经做到“单个细胞分离并逐个测序”。而且这个技术的成本已经随着技术的突破,降低了很多。
单个细胞被标签显示特定颜色
现在你了解了这个技术突破,那它的公众意义是什么呢?
1.对细胞分化研究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都知道人是从一个细胞不停的分裂,分裂出来的很多细胞最后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呈现不同的细胞外观。一个细胞分裂后,不同的细胞会变成负责某些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就是分化。单细胞测序技术之前,想要知道单个细胞分化过程发生了什么,是比较困难的。有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只要有一个细胞,我们就可以测量它的基因表达,知道整个分裂分化的时间点表达了哪些基因。
细胞分化图
2.对细胞衰老的研究的作用也很大。通过这个技术,可以知道细胞从刚分裂,到成熟,到衰老的各个阶段,细胞体内部功能发生的变化,并判断环境对细胞的影响。
电子显微镜下两种状态细胞
3.进一步解析克隆技术等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优先于理论认知的技术。例如克隆羊多莉,人类发现动物的单个体细胞都包含人体所有DNA,所以克隆技术把身体细胞的DNA放到胚胎第一个细胞中,结果细胞开始分裂分化最终变成羊,实验大获成功。但是却遗留很多理论问题,诸如克隆动物是否能跟正常生物体一样存活。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为基因克隆技术难题上找到理论上的解释和方法。
多莉
4.可能会重塑整个分子生物学的知识。现代分子生物学已经在不断的在基因层面解释细胞的机理,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出现,可能会为这个重要的学科创造很大的发展空间。
分子生物学研究DNA
5.最重要的意义:单细胞测序技术,发展下去有一个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做到基因可控性。基因可控性的基础,就是对基因结果的可预测。单细胞测序直接可以从基因层面,全面知道细胞的生理变化,对基因反应的研究价值极大。也是因此,这个技术很可能成为可控基因技术的钥匙。
基因编辑
值得注意的是,《Sience》今年还有一个最有道德争议的科学事件,中国研究人员贺建奎,对人类进行基因编辑实验。这个正是因为基因的不可控性,导致极大的争议,或许可以期待将来在这个同样被关注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重新解释这个争议。欢迎评论或关注,一起探讨更多有分量的科技话题。
相关阅读
-
美不应该只是那些伟大的、壮观的、炫目的、轰轰烈烈的代名词,美更多的来源于简单随性的自然中,蕴藏在日常生活的角落里,彰显在平凡无奇的人身上。只要我们用心去感知...
-
脂在线.聚焦脂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追踪前沿科学动态,传递最新指南共识,陪您一“脂”学习。“脂在线”公众号主要聚焦脂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您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
-
参观花博美景 享受美好生活 ──江海幼儿园退休教师参观崇明第十届中国花博会
(通讯员 张东华)花博会花开盛世,绽放上海,中国第十届花博会以繁花绽放的姿态迎接四方来客。5月24日,在工会...
-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解析欧罗巴的秘密,而一些理论甚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这颗神秘的卫星可能被外星文明操控。这种理论的基础是,如果欧罗巴的内部真的存在生命...
-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更多内容尽请关注育路网!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古代文学常识之天文历法...
-
地球上的第一个生物,许多人认为是病毒一类的非常简单的生物,他只是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正的物质.而组成他的是基础的生物大分子...
-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解析欧罗巴的秘密,而一些理论甚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这颗神秘的卫星可能被外星文明操控。这种理论的基础是,如果欧罗巴的内部真的存在生命...
-
这首先要看你所谓的“世界”是什么,然后要看你所称的“生物”是什么、“一个”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世界”通常是指:生物的定义、生物个体的认定标准都是非常模糊的。...
-
谢邀第一反应,这问题的答案是常识图片来自各位奥赛党...
-
地球上所有复杂生命的共同祖先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但是如果没有月球这个大功臣的作用,原始生物就不可能演化出人类这样的生命形式。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所有...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