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一个新知识?
如何学习一个新知识?
人一辈子都是在学习,不仅仅是学数学,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升学、踏入社会,学习可谓是一辈子的事业。
之前我看到过一个名次——插件式学习,指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接触到一个新事物时,快速、准确的理解、掌握并应用,那么将之迁移到数学学习中,高效、扎实的学习一个新知识——公式、定理、推论或者是某个解题技巧,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管是自学亦或是课内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了。
问题来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今天我们就那数学学习中的一些实例来拆解、探讨一下。
事先声明,我不是名师,也不是天才,就是一个普通老师,如果文章有问题,那就是你对。
首先举一个高中数学中的例子——权方和不等式。
嗯,这个形式太复杂了,我们换个亲民版的。
这个看起来是不是就好接受多了?
权方和不等式实际上是在竞赛中使用的比较多,但是其低维展开(其实也就是二维)在必修一基本不等式的某些题型——含分式的不等式证明或者求最值中用起来解决速度会比较快一些。
所以,我们就开始学吧。
对于一个新知识,尤其是公式,我们首先当然是了解其由来,由来清楚了,形式也就好记了。
这个式子是可以通过柯西不等式推导的。
一定要上手自己推导一遍,这样即使你将来万一忘记了,也许还能推导出来。
当然你可以死记,也需要死记,那我就建议抓特征、找联系、记细节。
抓特征,指的就是找公式中的一些特殊的结构、一些便于你记忆的点(这个点未必是合理的,只是形式上的)
比如对于权方和不等式来说,不等号左右两侧,分子都是一次的,分母都是二次的;
公式中只有加号,没有减号,这就是特征。
再比如从左侧到右侧,分母加分母,分子加分子,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也不完全,但在形式上的确如此,分母不说了,分子可以记成从平方和到和的平方。
找联系,就是找和这个公式相近的,或者相反的公式,辨析他们之间的区别与关系,或者将公式特殊化,转化成比较熟悉的形式。
比如权方和不等式,如果令x=y,就与基本不等式的变形一致了。
这样能够用之前所学来帮助记忆。
记细节,指的是一定要记住公式成立的各种前提条件。
比如在权方和不等式中,各项均要大于0,等号要想成立,则需要满足“相等“这一条件。
在运用公式时,必须能够考虑到这些细节,才能正确使用。
这只是记住公式的基本形式,离熟练掌握公式还错的很远。
我们还需要通过练习,不断的熟悉公式应用的特征条件,保证能够在做题时快速识别、准确联想、严格使用。
快速识别是看到条件,就能够想到这道题是利用权方和不等式解决的问题。
准确联想是能够破除条件的迷惑,洞察条件本质,知道这道题可以用权方和不等式。
严格使用是对权方和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了然于胸。
比如:
这道题目当然是可以运用基本不等式直接处理的。
但是对比条件与权方和不等式形式(这就是我们要求必须能够熟练记忆公式的原因),条件支持使用权方和不等式解决问题——分母和为定值,分子为常数,且各项均为正值,运算也是加法。
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题目中的式子转化为权方和不等式的形式,然后套用公式即可。
要想真正掌握,只做这么一个题不够,尤其是高中生,面对一个新知识点,基本要求就是熟练——不管什么形式的题目,都能做到快速识别、准确联想、严格使用。
那么就必须多见题,多做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刷题。
刷题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同一种题型的适当基础练习,主要是为了熟练公式;
一个是同一种题型的不同变式练习,这是追求广度与深度,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公式,力求把公式融入到知识体系中,面对题目能够主动想起公式。
(以上题目来源于网络,仅供说明)
公式的熟练掌握一定是要在做题中达到的,切记切记。
举了一个高中的例子,我们就再举一个初中的例子——胡不归。
胡不归问题是初中数学里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
它流传的故事也是个悲伤的故事,同时它也是个古老的数学难题。
传说身在异乡的小伙子,突闻父亲病危,小伙子要赶回家看望父亲,回家有好几条路可选,一条从现在的住处直接直线回家,一条走驿道再折线回家,驿道靠小伙子家那一边全是砂石地带。
小伙子估计也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这个常识。选择了直接从砂石地带直线回家。可惜他忽略了速度问题。
导致到家之后,没能见着父亲最后一面。听到旁人告诉他,父亲在弥留之际,不断念叨:“胡不归,胡不归?”
真是个悲伤而又无奈的故事。
倘若,小伙子能够知道怎么走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到家,那也不至于太过遗憾。
抽象一下,胡不归问题的基本形式是求PA+kPB的最小值问题,其中PA、PB为线段。
胡不归这种知识属于是特定题型——特定解法类型的知识,与前面的权方和有类似之处又不尽相同,解题思路的掌握,以及如何辨析题型,可能是比较关键的。
所以我在学的时候选择了看视频来学习。
学习的方式又很多种,并不只有听老师在教室上课这么一种,看书可以,比如权方和我就是看书;也可以看视频,直接一点,比如胡不归。
选择一个你觉得合适的方法即可。
那么在看视频、听课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题目形式特征、解法背后的原理与思路、常见的处理技巧,这三点我们需要注意。
首先是胡不归的题目形式特征,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过——求PA+kPB的最小值问题。
那么如何来处理?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原理就是这两个。
一定要搞清楚原理,因为你搞清楚原理的过程就是把知识内化的过程。
那么如何解决?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资料)
看来之后是不是感觉没有头绪,抓不住重点?
题型解法类知识必须要实践,在实践中去记忆方法,理解思路,而不是单纯的记做法,所谓没事走两步。
比如下面这道题:
显然我们可以发现,所谓胡不归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结合三角函数来进行转化,将之转化为定点到定直线或者定点到定点的问题。
这是基本思路,也是基本原理。
只要知道了问题的本质,你才能甩开所谓的形式,在解题中真正做到灵活运用,明察秋毫。
那么PA+kPB,0,就是基本形式,我们遇到各种类似问题,都要往这种形式去转化。
但是这种转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时候你知道是知道,但不代表遇到题目时你会用,怎么办?
只有刷题了,只有在刷题中见到各种题型,不断地归纳总结(敲重点),才能真正做到灵活运用。
比如下面这种比较简单的形式;
比如这种看上去比较复杂的。
练习当然也不能过多,也不用过于追求完美无缺,第一知识学完之后不是就空置在那里不用,还会在作业考试中经常遇到;
第二要想解决所有的问题只靠刷题是解决不了的,需要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式,不断的反思、总结、寻找思路。
学习是有技巧的,学习也不是只能在学校才能发生的,学习也不是仅仅只学所谓的文化课,在很多领域都是相通的,大家觉得呢?
PS:这次文章中出现的胡不归题目资料PDF版(12面,56道题)我已经上传百度网盘,大家去小号——安然的数学教室与小酒馆(注意是小号,不是现在你所看的这个公众号,扫下面的码就可以过去),后台发送信息“胡不归”,就可以获得相关的二维码,扫码下载。
书非借不能读,就七天有效期吧。
相关阅读
-
2020近期时事新闻热点事件 简短时事新闻热点大事件 热点新闻汇总
2020近期时事新闻热点事件 简短时事新闻热点大事件 热点新闻汇总,热点,天下事,超越自己...
-
吉林大学开发生物基超分子塑料:环氧大豆油和聚乳酸共聚物ESO-PLA!
塑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和农业中不可缺少。然而,一次性塑料消费的盛行和塑料的不可持续性导致塑料垃圾在全球普遍 […]...
-
仪态礼仪方面的学习有利于提升我们的礼仪知识,使我们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仪态礼仪学习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
传统中国是礼俗大国,古人待人接物、社交往来等过程中也都遵循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礼仪规范和风俗习惯,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社交礼仪。社交礼也就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互动中的礼仪规范和风俗......
-
走好这四步就像搭积木,底层搭的广,搭的牢,上面才能放得多,放得稳。...
-
吉林大学开发生物基超分子塑料:环氧大豆油和聚乳酸共聚物ESO-PLA!
塑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和农业中不可缺少。然而,一次性塑料消费的盛行和塑料的不可持续性导致塑料垃圾在全球普遍 […]...
-
传统中国是礼俗大国,古人待人接物、社交往来等过程中也都遵循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礼仪规范和风俗习惯,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社交礼仪。社交礼也就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互动中的礼仪规范和风俗......
-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高质量发展看合肥】合肥:以创新为引领 走活高质量发展“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合肥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催生科技创新“新动力”。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礼仪在我们中无处不在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关于社交礼仪的作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阅读社交礼仪作文社交礼仪作文篇一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中国素来以文明之邦著称在古代不......
-
“黑科技”何以在这里层出不穷 “科创之城”合肥2022开年观察
今天,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津津乐道它的...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