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时间:2024-04-23 20:52:28 作者:
摘要: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1、产生同义突变:在碱基置换后,虽然每个密码子变成了另一个密码子,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因而改变前、后密码子所编码的氨基酸不变

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发生基因突变的碱基位于基因结构的非编码区或发生在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内含子内,此基因转录的信使RNA仍未改变(但前体RNA改变),因而合成的蛋白质也不改变,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2、由于多种密码子决定同样一种氨基酸,因此某些基因突变也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例如:UUU和UUG都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当U和G相互置换时,不会改变密码子的功能,因为决定氨基酸的还是苯丙氨酸。

3、某些突变虽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个别位置的种类,但并不影响该蛋白质的功能。例如:由于基因突变使不同生物中的细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其中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肽链的第十七位上是亮氨酸,而小麦是异亮氨酸,尽管有这样的差异,但它们的细胞色素C的功能都是相同的。

4、隐性基因的功能突变在杂合状态下也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例如在豌豆中,高茎基因D对矮茎基因d是显性;若在基因型为DD的受精卵中,有一个D突变为d,则该受精卵的基因型为Dd,但矮茎基因在杂合状态下,其性状不能表达。

5、由于性状的多基因决定,某基因的改变了,但共同作用于此性状的其他基因未改变,其性状也不会改变。如:香豌豆花冠颜色的遗传。当C合R同时存在时显红花,不同时存在时不显红色。所以由ccrr突变成ccRr时也不引起性状的改变

6、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如:dd的豌豆个体突变为Dd,本应出现髙茎的变异,但如果种在贫瘠的土壤中,长成矮茎而不变异。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