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搬到5200米海底 深海微生物刷新人类认知
紫色的海参、红色的游虾、白色的小鱼、蓝色的海葵……色彩斑斓的生命在海底一隅欢快地游弋,上演了一出生动的“海底总动员”。
“利用深海摄像,我们清楚地观测到5200米海底的热闹景象,其实,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才是潜藏深海的‘主角’。”中国大洋第45航次首席科学家林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连日来,大洋45航次科考队利用大面积调查和原位富集培养等方式,在东太平洋密集开展深海微生物菌株及其基因资源调查。
此前,我国深海生物基因调查大多集中在西南印度洋、南大西洋和东太平洋洋中脊热液区,在类似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区深海平原的调查相对较少。
把实验室搬到5200米海底
深达数千米的大洋深处,高压、幽暗、寒冷,曾被人类视为生命禁区。目前人类认识的深海微生物还不足1%,对海底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能量代谢过程也知之甚少。
不仅如此,在陆地实验室完全模拟深海环境来培养微生物,也是当前的世界性技术瓶颈。就在前几天,大洋45航次科考队成功回收在海底工作12天的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系统,该系统将实验室“搬到”5200多米的海底,利用深海原位的高压、低温、寡营养等极端环境以及开放的物质交换条件,富集和培养在陆地实验室无法获取的海洋微生物。
“我们用滤膜截流由不同底物获取的原位富集菌体,用于种群结构分析。”来自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的董纯明博士说。
微生物是新药开发的独特资源
“极端的深海环境赋予微生物独特的种群结构和代谢机制,蕴含着如嗜压、嗜冷及功能待确认的极端菌。深海微生物资源的价值,体现在科研和应用上。”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邵宗泽表示,开展深海微生物基因研究,有助于我们探寻深海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机制。
在推动基础研究稳步向前的同时,深海微生物资源在生物医药、工农业、食品、环境等领域均获重要进展,已经形成数十亿美元的产业。
“深海微生物的特殊代谢途径,将产生大量结构全新的药物候选物,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和新药开发提供独特的资源。”邵宗泽介绍,科研人员已分离鉴定出50个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或抗菌、抗病毒等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其中,深海微生物抗超级耐药性细菌MRSA与流感病毒H1N1的新结构化合物已获发明专利,并将进入成药性评价环节。
我国微生物资源库仍存不足
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建成库藏量和种类数世界领先的海洋微生物资源库。
“我国在资源库数量等方面跻身世界前列,但在相关的数据挖掘、开发利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关注不够。”大洋45航次临时党委书记黄浩坦言。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深海调查与样品采集方面技术手段有待加强,观测与采样工具正在逐步完善,生物资源研发方面也需补齐短板。”邵宗泽坦言。
相关阅读
-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学习生活计划5篇...
-
开始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的时候,就会发现,学习效率很低不说,还会学得越来越累,越来越没学习的兴趣。...
-
什么是学霸,就是天生智慧,脑子聪明,你学三天不如人家学一小时,可以说能考上清华北大的都是这类天才,后天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天分绝对是占了99%的功...
-
克服畏难情绪是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关键之一。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克服畏难情绪:1.设定清晰的目标:明确你想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并将其分解成小的...
-
尽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都在动员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但西方的制裁非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还让中国自主攻克了7项黑科技,并且均处于世界第一...
-
紫色的海参、红色的游虾、白色的小鱼、蓝色的海葵……色彩斑斓的生命在海底一隅欢快地游弋,上演了一出生动的“海底总动员”。“利用深海摄像,我们清楚地观测到5200米海底的热闹景象...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尚杰疗效优于阿达木单抗B、阿达木单抗效果不依赖MTXC、尚杰+MTX治疗6个月对患者疲劳评分的改善优于阿达木单抗+MTXD、小分子JAK抑制剂不会引发......
-
纳米科技作为医学与健康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关注学科,在生物医学、药学等生命科学领域有重大应用,对疾病诊断和治疗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前景。迄今为止...
-
更多"[单选题]关于生物等效性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的相关试题
[单选题]关于生物等效性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两种产品在吸收的速度上没有差别B.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上没有差别C.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与速度上没有差别D.在相同...
-
海岛经营手游是很多的玩家很喜欢的游戏的类型之一,在海岛经营手游中玩家可以体会到不同的乐趣,下面小编就来介绍几款好玩的海岛经营手游,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近5亿多年以来地质历史中发生的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导致约81%的海洋生物物种和89%的陆地生物物种在短短6万年内灭绝,而地球足足花了500万年才恢复过来......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