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转载】​填词知识⑧:词的平仄规律⑴

【转载】​填词知识⑧:词的平仄规律⑴

时间:2024-04-09 00:53:59 作者:
摘要:现代诗、散文、谈诗论词

填词知识⑧:词的平仄规律⑴

词的平仄句法是有规律的,但是又比律诗复杂许多。

(一)"句"与"豆"

词的句法里有"句"和"豆(读)"。句,大家都不难理解。豆是什么呢?它是词的特点之一。

1、一字豆

介绍词谱时,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这第一个字就是一字豆。这种五字句相当于一字豆加上一个四字句,和律诗中的律句是不一样的。例如:辛弃疾《沁园春》"正惊湍直下"应该读成"正——惊湍直下"而不能读成"正惊——湍直下"。一字豆常用仄声,仄声中又常用去声,很少用平声。

2、三字豆

还有的句子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例如:《满江红》"凭栏处、潇潇雨歇。"就是上三下四,前三字就是三字豆!不能读成"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字豆常用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少用平仄平,禁止用平平平,切记。

(二)律句和拗句;1~11字句的规律

介绍诗律时我们谈论过律诗的句子有律句和拗句之分,同样,词的句子也有律句和拗句之分。而且有许多相似点,此外,词的拗句还可以细分为常见拗句、少见拗句和罕见拗句。常见拗句使用频率高,接近某些律句。少见拗句频率低,一般不用,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罕见拗句很罕见,往往见于少见词牌(特别是长调),而且是该词调的特征性句子。

1、一字句

律句:平 仄

一字句很罕见,《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钗头凤》上下阕末句可以看作叠用的三个一字句"仄、仄、仄。"。

2、二字句

律句:平平、平仄。少见拗句:仄仄。罕见拗句:仄平

"平平"、"平仄"常用,往往要入韵。而"仄仄"很少见,"仄平"更罕见。

(1)用"平平"的例如《南乡子》上下阕第四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用"平仄"的例如《如梦令》第五、六句,而且常用叠句: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有些词调下阕首句是五字句或六字句,可以拆成2+3或2+4的句式。这时的二字句必须入韵。例如:

《满庭芳》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平,平仄仄。"

《霜天晓角》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仄、平仄仄。""仄仄"也见于这句。

《沁园春》下阕首句可以变成"平平,(仄)仄平平。"

3、三字句

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见拗句:仄仄仄、仄平仄。

少见拗句:平仄平、平平平。

(1)律句如果单独使用,往往不用"仄仄平"。"平平仄"和"平仄仄"往往可以变通。

(2)拗句"仄平仄"往往可以替换"平(仄)仄"。"仄仄仄"往往可以用"仄平仄"、"平仄仄"等变通。

(3)"平仄平"、"平平平"较少见,《长相思》上下阕首句可以用。例如:

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4)两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捣练子》、《渔父》、《鹧鸪天》等。在小令里,这种格式非常严格,不能变通。在长调里,前句前2字往往可平可仄。切记:后句第二字不能用仄。

仄平平,平仄仄。《苏幕遮》、《祝英台近》等。

(仄)(仄)仄,(仄)平仄。《相见欢》、《满江红》等。

仄平平,仄平平。《江城子》。

仄仄平,仄仄平。《长相思》。

(5)三个、四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诉衷情》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水调歌头》、《六州歌头》

一字豆领四个三字句,如《六州歌头》下阕首句: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4、四字句

律句

(平)平(仄)仄(含: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含:平仄平平)

常见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少见拗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1)律句和"特种律"句

律句常见"(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前者有二种格式是"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合起来是"(仄)平平仄",有的格律研究家(王力等人)认为这是一种"特种律"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翻开王力主编的《诗词格律》等有关书籍上的词谱,有许多"特种律"句。但是经过严格的校对,这些所谓的"特种律"句,一个接一个地被否定!如果每个词牌用16首作品校对,90%以上的特种律都被推翻!如果用32首作品,则99%以上的都被推翻。综合大量校对结果,古人喜欢使用"仄平平仄"这种格式,但是仍然可以用"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除了极少数句子因语法要求必须用"仄平平仄"外,几乎没有"特种律"!六字句情况也大致相同!

(2)常见拗句:

平仄仄平 《一丛花》上下阕倒数第三句。

仄仄仄平 《沁园春》第三句。

平仄平仄 《永遇乐》第三句。

平平仄平 《太常引》上下阕末句。

(3)少见拗句:

仄平仄平 《沁园春》第三句。

仄仄平仄 《雨霖铃》第三句。

平仄仄仄 《沁园春》第一句。

(4)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这三种句式非常罕见,常见半常见词调是见不到的。史达祖《寿楼春》中罕见拗句很多,其中就有"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