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2.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2.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时间:2024-04-02 21:51:26 作者:
摘要:哪一些知识,是所有理性的人都认为正确无疑的,而与这些人的经验无关?而哪一些知识,是人们必须通过观察世界才能获得的?从功能上来说,知识就是我们对事物做出的一些判断。

哪一些知识,是所有理性的人都认为正确无疑的,而与这些人的经验无关?而哪一些知识,是人们必须通过观察世界才能获得的?

从功能上来说,知识就是我们对事物做出的一些判断。按照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把这些判断分为两类,一类是先验(a priori)的,另一类是经验、或曰后验(a posteriori)的。

所谓先验,指的是先于经验,也就是说人们不需要任何经验就可以认识的、不依赖于观察的判断,因而是普遍的和必然的。

比方说,逻辑学里的同一律,A=A。无论是何种种族,何种性别,以前有何种经验,大家都会觉得这是毫无问题的。我们不必历数全部可能的命题就可以知道所有的命题都和它自身等价(A=A),这就是一种“完全不依赖经验” 的理性知识。再比如说,我们不可能见过所有的三角形,但是我们肯定知道任何三角形都有三个角。对于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某个三角形,你也可以完全断言如此。

而后验当然指的是通过经验我们才能获得的判断,既然是依赖经验和观察的,当然就不会是普遍的,因为我们的经验不可能涵盖一切可能性,因而后验知识就是局部的和偶然的。比如说,苹果落地,这个就必须是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的,虽然我们已经看到那么多落地的苹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想象,有一个苹果飘在半空是什么样子的,一个漂浮的苹果,违背了我们的经验,但是丝毫不违背逻辑和理性,因而苹果落地就是一个经验知识。与之相对的一个先验知识的例子,我们就算是没见过苹果,我们也必然会知道红苹果是苹果。

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源泉,这个世界是可以经过我们的理性思维加以认知的:通过逻辑推理,我们就可以知道知识的真或假。比如说几何,我们的世界上找不到任何纯几何的实际存在,没有人观察到过一个没有体积的点,也不会观察到一条没有宽度的直线、没有厚度的平面,当然,由这些点线面组合成的几何图形也不会有人真正体验到,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建立起几何知识,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同意它的正确性。相反,人的感官经验是有欺骗性的,我带上红色眼镜看苹果它就是红色的,带上蓝色眼镜它就是蓝色的,带上黑色眼镜……,好吧,带上黑色眼镜我就什么都看不到。而我们五感本身的限制,就是一副有色眼镜,我们主观对各种感官的诠释,也是一副有色眼镜,所以基于经验的知识就必然是不可靠的、不足以成为真理。

理性主义者的共同点就是,从确定无疑的先验知识出发,经由严谨的逻辑推理、或纯数学的演算,推演出所有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我们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正确无误的。而后验知识,基于其来源于不可靠的感官经验这一事实,必然是可疑的,应该被抛弃。当然,对待经验知识,不同的理性主义者也有温和和极端之别。如笛卡尔本人就并不排斥经验知识,但是他并不把经验知识当做最终的真理,而只是把它们看做相对的、权宜的、暂时的知识 – 因为它们总是可疑的。

笛卡尔认为,从可靠的先验知识出发,通过可靠的推理,最终获得的才是真正可靠的真理,所以很显然,笛卡尔是一个彻底的理性主义者。他的思想根源,很典型地体现了理性主义的特征。这从他的哲学沉思中就可以很明显地体现出来。笛卡尔的哲学沉思的最终动机就是,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无可怀疑的知识体系,从而判断我们现在所知的一切?从怀疑论出发,笛卡尔把人类知识中的所有概念全部当做“可疑的”而暂时抛弃,然后再对它们进行一一甄别:它是确定无疑的吗?只有那些确定无疑的,他才认为是可靠的知识。于是他发现了“我思故我在”,进而以这个为支点,他把那些暂时被抛弃的知识从基本逻辑推理出发一一做出判断分析,那些可以去掉可疑性的,我们就认为它是可靠的,而那些无法去掉嫌疑的,统统扔掉。于是乎这些都是在一个确定的基础上、经过逻辑分析仔细检查过的知识,它们一定是可靠的,无论何人,他们有何种过往经验,都不得不承认它们。这是一个纯粹理性的知识体系。

所以,笛卡尔的怀疑论的根本就是,感官是会骗人的(笛卡尔恶魔),是不可靠的,因此想要根据感官经验建立知识,都是靠不住的。笛卡尔就是这样从怀疑论的起点达到了理性主义的终点。

斯宾诺莎的著作《伦理学》虽然讨论的是社会问题,但是它的著述却像是一本令人望而生畏的逻辑课本,里面就像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样,是由命题、推论、定理等堆砌而成。而莱布尼兹,更是雄心勃勃地试图创建一套逻辑符号语言,以无可置疑的逻辑公式和逻辑运算描述世间一切。

然而同样是试图从理性出发,寻求确定无疑的真理的三位,却得到了迥然不同的观点。我们知道,笛卡尔是个二元论者;斯宾诺莎认为自然界为一个整体,万物皆神;而莱布尼兹(可能与他的微积分思想有关)则认为万物皆可无限分割,直至一个纯精神的“单子”。大家似乎都遵循着严密的逻辑,为何得到的结论这么大相径庭?这似乎预示着理性主义的一些尴尬。

而经验主义则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必须要经由我们的经验,也就是说,我们的感官从外界获得的体验才是知识的源泉:我们必须要通过对世界的观察才能获得知识。真正的知识必须来源于感官经验:我们的观察、实践等等,而不是来自于先天正确的理性推理。甚至说,我们所固执地坚信先天正确的“理性”本身,也是来源于经验。例如,洛克根本就否认理性的存在。洛克认为我们人类先天没有任何知识,人之初,就是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任由经验在上面作画。一切知识都是经验在上面的画作,包括基本的逻辑规则和数学,也都是经验的结果。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否正确,最终必须要由观察结果来判定,无论理论如何美丽和谐,看似无懈可击,如果它和我们观察的现象不符,那么它必然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失去了一切观察体验,我们甚至不知道有没有一个外部世界,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我们观察到一个苹果,才知道有苹果这种东西存在。脱离了经验妄谈理性知识纯属空洞的思想游戏。

而不那么极端的经验主义者们并不排斥先验知识的重要性 - 诸如逻辑、数学这些东西。但是人类的知识绝不止于此,真正的知识不是来源于理性,而是来源于经验。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