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世间生物 > 光明日报哲学版: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光明日报哲学版: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时间:2023-09-25 16:05:04 作者:
摘要:从强化人类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马克思的生命观及对超越焦虑的启示三个维度进行学术研讨,以期引发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近些年来,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的大范围流行,给人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一次次重大疫情表明,由于破坏自然环境和滥食野生动物,人类正在遭受大自然的报复。在这一次又一次报复面前,人类必须痛定思痛、幡然警醒,致力于强化人类对天地万物的敬畏。

敬畏伦理是人类最古老并长期行之有效的不可触碰的底线伦理。所谓“敬畏伦理”是指社会要求人们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对象时必须态度崇敬和行为有止的伦理规范。图腾的出现是人类有了敬畏以及相应禁忌的重要标志。原始氏族信仰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便用相应的图腾作为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其背后是原始部落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图腾不是原始氏族敬畏的唯一对象,但却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对象。一般认为,图腾出现在原始社会中后期,距今约十万年左右。大约在五千年前,人类开始步入文明社会,但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形成的敬畏伦理并没有被否定和抛弃,而是长期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史记·五帝本纪》有关于尧要求羲氏、和氏“敬顺昊天”的记载,意思是要他们敬畏上天,遵循上天的意旨,尊天道以立人道。到了西周,周人鉴于夏商因不敬德而亡国,强调敬德、修德。《尚书·周书·召诰》云:“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这里所说的“德”不是今天意义上的道德,而是对天命、天道的获得,即后来所说的“得道”,也可以说是天地之明德、大德。人生在世必须敬德,不敬德则性命不保。“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们也十分推崇敬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神创造的,但神对人最为关怀和眷顾,因此要“对神明存敬畏的心”。孔子明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老子更是推崇万物“尊道而贵德”的精神。在中国传统社会,“人类要敬畏、尊崇天道自然”的敬畏伦理一直得到了延续。

自近代开始,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和工业革命汇集成了一股巨大力量,世界被“祛魅”,大自然可以被征服,人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人类越来越沉醉于对大自然的高歌猛进中。

人类与自然原本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如果人类为所欲为,环境恶化的苦果最终将由人类自己吞下。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已有言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就是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它在告诉我们:人类不能因为自身变得强大而无所顾忌,必须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天地万物之庞大、之幽深、之神秘,人类难以完全把握。大自然是人类获得物质、能量、信息和各种可利用资源的唯一源泉。没有大自然的恩赐,人类的生命旋即终止。单就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而言,整个食物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裂都会使人类崩溃。而自然中存在的生物都是这个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伤害它们,必然会被反噬。中国传统文化把天视为人类之父,把地视为人类之母,把万物视为人类的同胞。实际上,天地万物远在人类之前就存在,它们是我们的远祖,我们应慎终追远,常怀感恩之心。一般认为,敬畏天地万物包含以下基本要求:

首先,尊重和维护天地万物存在的地位和权利。天地万物是宇宙进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是宇宙系统中的有机构成部分,像人类一样在宇宙中有其地位,也有其存在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这种地位和权利必须得到人类的尊重,如同人类的存在亦应得到宇宙万物的尊重一样。这就是佛教讲的“众生平等”,张载讲的“民胞物与”。

其次,尊重和遵循天地万物共同的和各自的规律。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道”和“德”,它们实际上都是事物的规律。“道”是万物共同的本根,而“德”则是万物循道而生以达至繁荣昌盛之道。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即道生万物,德蓄养万物。既然人是万物的顶端,作为万物本根的道也就是人的本根。人更因为有自主性、高贵性而能够充分体现道的精神,通过识道、得道、行道而获得与自身身份相匹配的至德,使自己真正成为天地之骄子、万物之灵长。因此,人类不仅要尊重和维护人与天地万物共享的本根,而且要彰显天地万物之大德,给宇宙增辉。

再次,尤其要敬畏和爱护生命。生命是天地万物中唯有生物才拥有的,敬畏生命就是敬畏生物。人类是宇宙生命中的一部分,与其他生命血肉相连,而其他生物又需要有主体性的人类加以呵护。王阳明讲“万物一体之仁”,认为具有观天地之生生之德并加以效仿能力的人,要把有知觉的动物、无知觉的植物,甚至无生命的砖石瓦砾都看作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一部分。当它们受到伤害时,我们要有怜悯、同情之心,尽力保护它们。这也就是孟子所要求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最后,对自然和动植物的利用和摄取必须有理、有节、有情。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生存,不可避免地要从自然中获取资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要懂得尊重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取用有度。比如,“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人类要呵护和蓄养天地万物,促进其繁荣昌盛,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确保全社会认同并遵守敬畏伦理,有许多工作要做,以下三个方面是当前尤其值得重视的。

第一,重建自然禁忌观念。“禁忌”是指被禁止和忌讳的言行。禁忌总是有对象的,自然禁忌古已有之,触犯禁忌对象(如图腾、天公)在古代被视为最大的罪恶,因而对古代维护信仰和敬畏自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有禁忌,所以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敢虐待自然和生命,必须自警、慎独。这就是清代叶存仁所说的,“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敬畏伦理与禁忌观念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相互依赖、相互支撑。近代以来,与人类敬畏伦理的废弛相伴随,对自然的禁忌观念也悄然消退。今天我们要强化敬畏伦理,必须重建对自然的禁忌观念,要在严厉禁止对自然和生命的伤害的同时,努力将其转化为人们内心的忌讳。有了内心的忌讳,人们就会对自己伤害自然的言行有耻感、罪感。人皆如是,敬畏伦理便能被坚守,生态红线亦不会被践踏。

第二,建立确保敬畏伦理践行的机制。要致力于强化人类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必须建立一种法律、道德、制度、行政和舆论协同作用的维护敬畏伦理的常态化机制,无论什么人只要践踏敬畏伦理就会受到这种机制的有效制止。借助这种机制,可以形成对那些违反敬畏伦理的人的高压态势,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者必将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强烈谴责和应有惩罚,让人们不敢对自然为所欲为,从而维护把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作为底线伦理的神圣性。

第三,通过强化宣传教育促进人们敬畏感的普遍形成。传统社会人们常怀敬畏之心且有所忌讳,主要是因为传统社会十分重视对人们进行敬畏和禁忌教育。孔子教导学生要成为君子就要“畏天命”,而把“不知天命而不畏”的人斥之为小人。南宋学者朱熹认定“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清代学者王永彬有言:“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民间的说法更具有直接的教化意义:“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这都说明,人的敬畏之心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需要社会教化,需要个人修养。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类的力量异常强大,很容易自高自大,忘乎所以,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人们牢记“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使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为更多的人所感知、所领悟,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关文章:①马克思的生命观及对超越焦虑的启示 ②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2日15版)

相关阅读

  • 第六次大灭绝,正在进行中

    第六次大灭绝,正在进行中

    “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

  • 三星股权危机:全球最大科技巨头的生死时速

    三星股权危机:全球最大科技巨头的生死时速

    三星电子又惹祸了!近日,三星半导体亏损12.69万亿韩元,导致三星电子净利润暴跌95%,创14年来最低水平。这家韩国巨头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占有极...

  • 三眼恐龙虾:活化石或喂鸡?亿年来熬过次大灭绝的神秘生物

    三眼恐龙虾:活化石或喂鸡?亿年来熬过次大灭绝的神秘生物

    点击下方“谈小言”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百科趣闻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生命的繁衍与灭绝交替进行,只有少数生物能够...

  • 监狱缺乏资源严重影响数百万被拘留者的生活

    监狱缺乏资源严重影响数百万被拘留者的生活

    2014年10月27日,纳米比亚,温得和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毛雷尔在国际惩戒所及监狱协会年度会议上的发言。...

  • 口腔健康需普及 科普宣传暖人心

    口腔健康需普及 科普宣传暖人心

    口腔科医务人员不定期参加大讲堂、电视台口腔健康专栏节目等,视频录制完成后,不仅用于科室日常宣传,还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让口腔患者熟知。...

  • 水瓶座男生和什么座最配

    水瓶座男生和什么座最配

    水瓶座男生和双子座女生最配,是一对非常来电的星座情侣。两人总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和兴趣爱好,聊起天来根本停不下来。与水瓶男配对第二的是天秤女,第三是射手女。...

  • 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世界

    为生死战做好准备。建立其他生物无法克服的无与伦比的微生物。并记住规则:杀死还是被杀死!该游戏是最好的角色编辑器之一,您可以将任何身体部位附加到微生物上,改变形状和颜色。...

  • 一、末日使者在开云平台-开云平台官网中的角色

    一、末日使者在开云平台-开云平台官网中的角色

    【赵本山首发】【注册送88充值送188】 开云平台-开云平台官网??办公效率显著高了。相当好用的手机搜索软件。搜狗搜索4.9.0.1版本为您带来这个程序的经典版本下载...

  • 中国打造世界第二大“末日种子库”

    中国打造世界第二大“末日种子库”

    那么中国有没有这样一座“末日种子库”呢?如今我们可以欣慰地回答:有!这就是中国的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简称种质资源库)。据中国科学报报道,日前...

  • 生物多样性 | 世间自有双全法 守住青山引凤来

    生物多样性 | 世间自有双全法 守住青山引凤来

    位于镇江句容的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在退渔还湖、退耕还林后,生态修复呈突飞猛进成效,在这里“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尤其近几年来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物种数目持续增加...

  • 郭璞《葬书》原文及译文

    郭璞《葬书》原文及译文

    一、生气篇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译文:下葬就是掩藏,这是一种驾驭生气的方法。...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