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聚集:美国硅谷的经验借鉴
美国硅谷是发达国家实施科技集聚的典型代表,1998年美国硅谷就成为世界第二十一大经济体。它由于发展电脑及半导体而一举成为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园区,拥有大小上万家技术公司,著名的有惠普、网景、英特尔等。它的成功发展被喻为“硅谷奇迹”,从20世纪60年代崛起开始,硅谷已成为其后每十年一次的技术革命发源地和成功的高科技园区象征,成为许多国家纷纷效仿的对象。硅谷的成功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和途径,促进海内外科技人才顺畅地向该区域集聚。美国硅谷建立了面向全球一体化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将其科技人力资本和科技人力资源的积累置于全球一体化考虑,吸引世界各国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自由地向美国硅谷集聚。在海外科技人才中发展中国家最多:美国硅谷的亚裔员工中,华裔占51%,印度裔占23%,越南裔占13%,菲律宾裔占6%,日本裔占4%,韩裔占3%。值得一提的是,华裔和印度裔创办的高科技创业企业占到美国硅谷企业总数的23%。硅谷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美国硅谷内新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机制。20世纪60和70年代,人才在美国硅谷新企业之间的流动已内化为美国硅谷的一种生活方式。二是美国硅谷与周边大学和研究机构人才的充分流动机制。以美国硅谷与近邻的斯坦福大学人才合作和流动机制为例:一方面,美国硅谷新企业发展对斯坦福大学教学和科研模式提出新的挑战,急切要求斯坦福大学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方面适应美国硅谷新企业发展和管理的新要求;另一方面,斯坦福大学也改变了学校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管理模式,如允许教员和研究人员每周有一天到美国硅谷公司兼职,甚至允许其有1-2年的时间离职创业。与此同时,学校鼓励他们在校发明创造,获得知识产权及其收益,应用性成果在1年之内未向企业转移的,发明者可自主向企业转让,学校一般不再收取回报。三是形成了吸引世界其它各国一流的科技人才硅谷创业的良好机制。
第二,组建孵化器,缩短起步周期和创业周期。美国各级政府出资组建了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这些“孵化器”以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开发人员为已任,通过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者提供低租金办公场所、秘书、通讯设施、计算机和技术、法律、管理知识咨询等多种形式服务与支持以及"孵化"其生长的风险资金,试图把高新技术、人才、资金、资源和企业家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据统计,在美国500家企业孵化器中,经“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率为75%,是未经“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率的3倍。芬兰的“孵化器”使芬兰科技工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企的成功率提高到80%。实践证明,“孵化器”是提高高新技术企业“临界规模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规模”和“集聚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强化高新区整体形象设计和实践的可行策略。美国硅谷形成的高科技企业涌现现象与其孵化功能水平高度密切相关。
第三,提高人才开发水平,为海外科技人才创业提供扶持。由于美国硅谷有跨国公司的人才支撑,同时形成了完善的高层次人才流动机制,因此硅谷企业很容易吸引到国际一流的营销专家。从这种意义上讲,高新区建设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各种比较优势的简单集中和放大,而是一种创新的文化和机制,一种能促进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海外科技人才流动、创业制度条件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因此,高新区成功的本质是形成科技创新人才资源高地的制度和机制,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其所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美国硅谷可以说是世界最先进人才的集聚区域:目前,美国硅谷共有4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上千个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早在1989年,美国硅谷就聚集了约33万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其中自然科学家和工学博士有6000多名。
第四,发展风险投资,为科技创业提供“天使资金”。这在发达国家都有成功的政策操作实践,硅谷人才科技水平的世界领先,与其风险投资的发达是密切相关的。据统计,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超过了美国的1/3,1998年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总额为412亿美元,占地区GDP的2%,年均增长276%。其中90%投入到了通讯、软件、电子、生物技术等产业。目前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有200多家。同时,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为美国硅谷创业公司上市创造了上市融资的有利条件,并为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提供了退出渠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安德森强调,“风险投资是新经济,没有风险投资就没有新经济”。美国全国风险资本协会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1999年在美国上市企业中,有一半企业是受风险投资资助的。
第五,引导和扶持海外科技人才创办中小型科技企业。美国为了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在税收和贷款、技术发明等方面提供扶持帮助。为了加快中小型科技企业生成和成长,美国近年来也调整科技政策,实施了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SBIR),在建立技术转让机构和网络上大做文章,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中小型科技企业转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速度和规模。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大学、工业研究机构都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技术转让机构,并有专职人员负责与工业企业签订合作研究与开发协议。美国1982年颁布的《小企业技术创新法案》规定各部门将1%的预算费用用于小企业的R&D相关的技术创新活动。1992年初美国在联邦技术转让法案中增加了国家实验室与私营企业合作研究与开发的有关规定,鼓励国家实验室向私营企业转让高新技术。高新技术转移机制和法规的建立完善,促进了高新技术市场的形成,这大大促进了高新区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成长。科技型小企业持续成长机制不仅为美国就业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世界高层次人才在美国集聚提供了有效载体,促进了美国自主创新能力国际领先地位的巩固。
(作者鲁向平,为吾谷网专栏作家)
相关阅读
-
剑指“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实践再次升级,粤港澳迎来重大利好
剑指“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实践再次升级,粤港澳迎来重大利好胡文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枢纽,是发挥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核心;全球科创中心是全球创新网络的枢纽,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关键。如何强化金融...
-
2021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不对称有机催化」,这是一种怎样的方法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花落有机化学!!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5点49分许,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近年来,全球科技巨头纷纷瞄准新兴市场,加大在这些地...
-
竹产业既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又是事关永安林农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吸纳转移的就业农民有5万余人,占到了永安全市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
-
剑指“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实践再次升级,粤港澳迎来重大利好
剑指“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实践再次升级,粤港澳迎来重大利好胡文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
-
竹产业既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又是事关永安林农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吸纳转移的就业农民有5万余人,占到了永安全市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
-
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国际经验...
-
原北汽高管出任小米汽车副总裁,曾喊话车主“在北京收拾你跟玩儿一样”
近日,有消息称,小米集团任命原北汽极狐总裁于立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直接向小米CEO雷军汇报。1月17日,时代财经就上述消息向小米方面进行了求证,小米方面回应称...
-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燃料电池商业化推广取得初步的进展。今年一季度以来,燃料电池产业链发布了一系列的新产品...
-
全球知名的主流供应商,包括企业规模、主营及主要客户等。看看你了解多少?...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