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为什么要学语文?学语文有什么用?

为什么要学语文?学语文有什么用?

时间:2024-03-16 09:56:21 作者:
摘要:为什么要学语文?学语文有什么用?怎样学好语文?今天象象继续为大家分享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先生关于语文学习的认识。

为什么要学语文?学语文有什么用?怎样学好语文?

今天象象继续为大家分享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先生关于语文学习的认识。

仍然非常具有启发性,推荐给即将考试的你们,希望能为你们作答论述题时带来灵感。

01

为什么要学语文

从个人来说,一个人从小到大的精神发育和心灵成长,他所有的学习能力、实践素养,甚至是习惯、兴趣、事业等等,无不是从读书开始的,而读书又是从识字写字开始的。

所以,小学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养成习惯、提高素养的起步阶段,小学语文具有为人生奠基的作用。

从社会来说,小学是教育的源头,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劳动者的任务,为社会健康发展和良性运作提供人力资源,决定着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面貌。

那么语文是一门什么课呢?

语文是什么?

01

语文是工具

语文是工具,运用于人们的交际交流、学习发展,同时语文也是桥梁,沟通古今中外文化,传承精神血脉。语文还是个载体,承载着公民的人文素养,提供审美体验。

02

语文是基础

语文是基础,语文基础打不好,数理化肯定也学不好。所以,语文听说读写是基本功,重点是读写。学生在家庭里会时刻进行口语练习,除了口语还有一些需要训练的要素,重点是阅读和写作。

03

语文是载体

语文是载体,从文学文化的熏陶来说,语文沟通古今、沟通中外,里面有对秦砖汉瓦的向往、对唐诗宋词的热爱、对《红楼梦》的痴情、对《西游记》的迷恋,语文里有大江东去的气势、有怒发冲冠的激情、有大漠孤烟的雄浑、有小桥流水的婉约,还有我们现在对外“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道之行,语言为先。

因为它是载体,从语言来说,“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都是语文课的内容。

语文能让我们与精英对话、与先贤对话。

02

学语文有什么用

刚才说汉语言文字重点学语言,但是它是事实、是情感、是思想,表现的是勇气、是人品、是境界。

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先是国外支援中国,后来是中国支援国外抗疫。

从援助物资的标语可以看出语文学习的重要,有的写“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有的写“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有的写“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我经过了至少七十几年的学习,最大的体会就是要学好基本功,只有具备了最基本的知识以后,你才能够往上走。学好基本功,最重要的就是要学好语文,这样才懂得如何对事情进行分析总结。”

对于个人来说,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

作为一个国家来说,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03

怎样教小学生学语文

从老师的角度看,怎样教小学生学语文?

01

研究儿童特点

叶圣陶先生有一篇文章《如果我当教师》,他说:

“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

儿童和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精力旺盛,头脑灵活,反应非常快,具有超强的模仿力、理解力、联想力、想象力和学习能力。儿童学东西快,好习惯、好品格的养成也相对容易,但是一旦染上坏毛病,虽然也可能是改过自新、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是纠正起来相对比较麻烦,也会增加儿童成长的社会成本。

02

培养学习兴趣

在识字关过了之后,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我觉得这是语文课的一个首要任务,因为语文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学科,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每一篇优秀的课文都对他们有强烈的吸引力。

中小学生读书也并不是越简单越好,而是越详细、历史情节越多越好。

我的建议是对小孩子要少一点条条框框,因为他们模仿成人、观察社会、认识世界多数来自于文学艺术,来自于绘本、漫画,来自于小说、戏剧,来自于感触、感染和感悟。作文教学要鼓励孩子,先不管立意高不高、中心突出不突出,先写起来再说,写着写着他就会了。

所以少一些清规戒律、少一点条条框框,不要怕他们写不好。正像我们小时候学骑自行车一样,可能上去就摔下来了,只要愿意练习就可以,关键是要让他敢于尝试。

还有,中小学生一般不喜欢听大道理,不喜欢说教。

所以对小孩子要以鼓励为主,充分相信学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强、富有理想,在他们看来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03

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最主要的习惯是这四种习惯:享受阅读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乐于表达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一,享受阅读的习惯。

叶老说:“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作终极的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我决不教小朋友像和尚念经一样,把各科课文齐声合唱。这样唱的时候,完全失掉语言之自然,只成为发声部分的机械运动,与理解和感受很少关系。既与理解和感受很少关系,那么,随口唱熟一些文句,又有什么意思?”

爱读比读什么更重要。读书如同穿衣吃饭一样,因人而异,每个人、每个阶段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化书单,有些孩子喜欢网络小说也没有关系。

对于语文这个学科来说,分数高的人素养不一定高,但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去挥洒任何一张语文试卷。无论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未来,素养教育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训练要可靠得多。

第二,善于思考的习惯。

生在当代,好学生不再是把已有的知识烂熟于心的学生,而是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尤其是探究精神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标准答案。

只要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

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是不可以问的。

不懂就问不是可耻的事情,提问也不是爱出风头,不懂就问,正说明他有求知欲、有好奇心。

所以,高明的老师一定是鼓励学生多提问,哪怕自己回答不了。最可怕的是一些老师说你不该问、你不准问、你提的问题很可笑,这样孩子提问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打击。

第三,乐于表达的习惯。

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养成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写作的乐趣全在于写作过程的积累,写比写得完美更重要,只有写他才会写。除了作文以外,日记、笔记、随语、漫画都是写作。

谁需要写?有人说:“我不想当作家,也不想当记者,我也不想将来学文科。”每一个人都需要,正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运动,但不一定当运动员一样。凡是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写不出怎么办?不要把作文当作特殊的事情,要写就写,跟要说就说一样,自己有想法,就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告诉别人。

写不出的时候不要硬写,否则就像在无话可说的时候勉强说几句,也没什么意思。写作没有捷径或者秘密,全在于多读多练、熟能生巧。

当然有些技巧性的东西,需要老师们点拨,主要还是表达和实践。

第四,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语文我做主。主动地学习,要让学生明白他学习是为自己的明天而学,不是为老师学、也不是为家长学习。

所以,要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本领和习惯,能够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选择,爱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要学得太死,也不要太功利。

新时代的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让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宽阔的知识面、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怎样让小学生学语文。谢谢各位!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