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人民网】全球首个“万种原生生物基因组计划”启动

【人民网】全球首个“万种原生生物基因组计划”启动

时间:2024-03-06 18:04:58 作者:
摘要:北京分院负责联系和管理北京、天津、山西的42个研究机构,1个教育机构,2个公共支撑单位,1个新闻单位,1个其他单位。分院系统单位拥有2个国家实验室和4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30日,全球首个“万种原生生物基因组计划”正式在汉对外发布。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西藏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旨在绘制万种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组图谱,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原生生物遗传资源数据库。

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之一,主要是由单细胞真核生物组成的一大类群,包括单细胞真核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已描述的物种数超过6万种,未知种类更难以估量。

原生生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其中的藻类贡献了地球上近50%的光合行为;部分甲藻和硅藻的“疯长”会造成河流和海洋的有毒藻华,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很多原生生物是人、畜禽和水产动物的重要致病性寄生虫,如造成人疟疾的疟原虫、昏睡病的锥虫、鸡球虫病的球虫,造成鱼白点病的小瓜虫等等。在基础生物学研究方面,一些原生生物作为模式生物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在嗜热四膜虫中发现的核酶以及端粒和端粒酶分别获得了1989年和2009年的诺贝尔奖。

然而,目前已公开发表了基因组数据的原生生物仅400余种。我国原生生物学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所)作为我国原生生物学的发源地,水生所建有保藏了2500余种株真核藻类和近600种株原生动物的国家藻类和原生动物种质库,近年来依托原生生物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平台已完成了500余种原生生物的基因组测序。

此次水生所牵头启动的“万种原生生物基因组计划”是国际上首次针对原生生物界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计划。该计划将以开放联盟模式运行,将依托各发起单位保藏的3000多种株真核藻类和原生动物的种质资源,通过持续的样品采集和宏基因组数据挖掘,在未来3年(2020—2022年)完成约一万种原生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将包括原生生物全部26个门/类,覆盖超过85%的纲、60%的目和30%的科属。

“万种原生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将对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多细胞生物/有性生殖的起源与演化等重大基础生命科学问题,促进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信息互联互通,以及推动与生态环境保护、营养健康和疾病防治相关原生生物种质传资源的挖掘与应用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发现、决策支撑、资源共享和科普宣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