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0万年前,地球发了一次“高烧”,孕育了史上最大的蛇
地球是由原始星云中产生的星体,在浩瀚宇宙中一个微不足道普通到不行的行星。关于地球,人们早在170万年前就对地球产生遐想,探寻着地球的秘密,好奇着地球的诞生。古希腊神话里宇宙是从混沌之中诞生,诞生出混沌之神—卡俄斯,卡俄斯繁育出大地之母盖亚。盖亚创造出了天空、陆地以及海洋,人们尊称她“地母”,地球从此诞生,并拥孕育这世间万事,各种生物物体在不停进化演变当中,繁育一代又一代。
Tips: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结构,地表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宇宙中仅有的存在已知生命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从单细胞生物发展成多细胞生物、植物、无脊椎动物等生命物体。地球随着高温的变化孕育出变异的生物,那变异的生物是什么呢?没错就是巨蛇,蛇类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改变了基因的变化,生长成了巨蛇。那让我们一起看一看5500年前的地球到底怎么了?
5500万年前的地球
地球在5000万年前遭受了恒星的撞击,导致恐龙从此灭绝,地球上只存活下10%的生物,植物开始枯萎,火山开始喷发,漫天的火山灰满地的岩浆。这样的现象使地球的温度急速下降,地球了无生机,直到火山灰沉淀于地底,植被生物才恢复繁荣。
Tips:恒星会在核心进行核聚变,以产生能量并向外传输,然后从表面辐射到外层空间。一旦核心的核反应殆尽,恒星的生命就即将结束。
撞击后的地球用了1000年的时间恢复,恢复后的地球又是崭新的景象。此刻的地球温度依旧很高,现在的地球也没有冰川,南极还是一片原始森林,接下来我们要面临的是全球的升温,植被枯萎之前就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植被的繁荣会再次将二氧化碳聚集在一起,地球将被二氧化碳包围,尽管有一定的消耗,消耗的同时,二氧化碳浓度将对达到一度程度,地球气温骤降,森林变成冰川,将会进入新的时期—冰川时代。
Tips:企鹅能够在严寒的气候中生活、繁殖。在陆地上,它活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绅士,走起路来,一摇一摆,遇到危险,连跌带爬,狼狈不堪。
经过同位素地质测定法,测算出地球已经是46亿年的年龄了,它起源于“盘古”开天辟地,恐龙灭绝之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种类和数量继续下降,被子植物开始繁盛。大型爬行动物消失,哺乳动物迎来了自己的新世界,他们开始生存繁育起来,随着气候地理变化体型也向大型进化。
地球为什么会发高烧
地球发烧是多么可笑的事情,但事实却是发生了。在我们居住的地球四周,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太阳光线通过大气层的时候,是可以自由通过的,大气层吸收地面反射的辐射,这就是温室效应。
Tips: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坏处,要是没有温室气体的话,地球平均气温要比现在下降33℃,地球就会变成像冰窖温度的星球。但是,近几十年工业化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显著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地球的温度升高后,生态环境也遭受了破坏,加上人为释放了过多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利昂等温室气体,红外线辐射过多,加强了温室效应。于是,地球就“发烧”了。
Tips: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位于可见光红光外端,在绝对零度(-273.15℃) 以上的物体都辐射红外能量,是红外测温技术的基础。
5000万年前,地球发了一场高烧,这次的发烧是地球地表平均的温度瞬间高出了3℃到5℃左右,史学家把这次升温称—始新世极事件。始新世极事件的发生是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加速所导致的,间接性导致了地球温度的增加,从而形成了水循环加剧、大规模的生物灭绝等一系列的问题。
恒温调节的演化过程,可谓是哺乳动物的骄傲呀。这能让它们在不同的环境里面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也最佳的状态中,人类的自由生长少不了恒温调节的作用,气温的升高,哺乳动物也在进行调节演化中。
Tips: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5000万年前,气温被神秘力量更改后,使得自身的速度V2.0瞬间变成了V4.0,这导致动物们的调节机制完全跟不上节奏。正是这场突如其来的高温变化,让一些从生物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哺乳动物,被活活热死。反而是那些冷血动物却在高温中怡然自得,对于冷血动物来说这就像踏进了桑拿房一样。
Tips:桑拿是指在封闭房间内用蒸气对人体进行理疗的过程。通常桑拿室内温度可以达到60℃以上。桑拿起源于芬兰,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这样的处境下,绝世巨蛇横空出世,这是因为一旦体温高了,它们体内的酶活性就会显得更加活跃,体型自然而然就会越变越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巨蟒这种动物都生存在最热的热带和温热带地区以及赤道附近,人类在这些地区都发现过亚马逊森蚺、印尼网纹蟒、非洲岩蟒等爬行动物。这些家伙好像很喜欢这种热带气候,在这样的热带气候下生存肯定爽呆了。
Tips:非洲岩蟒Python sebae,是蛇亚目蟒科蟒属下的一种无毒蟒蛇,非洲最大的蛇,身体较长,最长可达7.5米,在不同地域间差异很大,有着棕色、橄榄色、栗色或黄色的斑块。
始新世极热事件刚发生没多久,地球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终年处在30℃-34℃之间,这种温度让很多恒温动物的体型朝着巨大化发展,比如按时候有着体长4米多体重500公斤的鳄鱼,3米长的肺鱼以及五菱宏光大的乌龟,通过这次的发烧,发现地球孕育的能力实在是太强,直接整了条巨蛇。
史上巨蛇有多大
泰坦巨蟒
泰坦巨蟒又叫做蚺蛇,只有在温度30℃左右才可以生存下来,生活在南美足哥伦比亚热带雨林,身长12米,体重有1吨的重量,肺鱼、钝鼻鳄以及大型乌龟都是它们的盘中餐。早在行星撞击地球之后的1000年里,泰坦巨蟒就已经灭绝了。
Tips:泰坦蟒属于蟒Boidae,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类,它们就像是将现代蟒蛇放大后的产物。泰坦巨蟒也和现代蟒蛇一样,雌性的体型要远大于雄性。
在美洲哥伦比亚出现了一支由美国与巴拿马联合组成的国际古生物考察队,他们的到来给哥伦比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哥伦比亚的东北部的塞雷洪露天煤矿里,考察队发现了某种动物的椎骨和肋骨的化石,最终经古生物学家判定为巨蛇的化石。考察队将这些化石清理出来时发现,这条巨蛇身长12.8米至13.7米之间,重1.25至1.35吨。
古生物学家将这条巨蛇命名为泰坦巨蟒,是迄今为止所知道的最长的巨蛇化石。它的身形可以用公交汽车形容它的长度。最后得到这样的结论是在气候变暖后,哺乳动物的体型有所变小,但是对于冷血动物来说反倒是最有利的气候环境,体型也是越变越大。
Tips: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叫化石。动物化石包括“肉质化石”和“骨质化石”。
但随着地质时代的气候变化无常,造成了它们的新陈代谢、繁殖期出现了混乱,同时食物的来源也在大量的减少,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泰坦巨蟒灭绝的主要原因,冷血动物会受周围环境的温度影响,当气温突然发生剧变时,它们便不能通过环境的温度来调节体温。而像泰坦巨蛇这种的大型动物需要在平均气温30℃~34℃的环境下才能得以生存。气候变化的原因最终导致它们的灭绝。
亚马逊巨蟒
亚马逊巨蟒又叫绿水蚺是最大体型的爬行动物,亚马逊巨蟒常常出现在电影当中,《奇幻的森林》这部电影就是它的写真,当时在电影院可是一出现就吓哭了小孩子。
Tips:森蚺自古即以无声杀手的恶名著称于南美洲之河流和森林地带。独占亚马逊掠食顶尖阶掠食者。
亚马逊巨蟒生性爱水,喜欢在水里活动,栖息的地点一般会选择在浅水附近或者是泥岸边,是食肉动物,以水鸟、鱼、水豚、鹿、田鼠为生,因为吃相恐怖被称做—“食鹿兽”。它的嘴可以吞下两公斤的凯门鳄,吃一顿管饱几星期都可以不用进食。成年后的亚马逊巨蟒更是没有竞争对手,可谓是一方霸主。吞噬动物来,一口接一个的,当被巨蟒缠住时,不要用力反抗,你越是反抗它就缠着越紧,直到把你缠着全身骨头骨折然后窒息而死。
Tips:水豚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是一种半水栖的食草动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啮齿动物。
一篇新闻报道,在原始森林里捕捉到巨蟒,这个原始森林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交界处,当地人捕获到一条重达448斤身长14米的网纹蟒,是当地人见过有史以来最长最大的网纹蟒。比《吉尼斯纪录大全》里身长10米还要长很多。当地人开启了捕蛇行动,村里的壮丁们都参与其中,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网纹蟒抓捕,出于害怕,第一次看见如此巨大的蟒蛇,人们也不敢杀来吃了,最后选择卖给动物园,让更多的人欣赏这条网纹蟒,动物园把这条巨蟒取名“桂花”,这名字一听好似一个温柔多情的女子,但当人们看见他张开血盆大口吞下整个人的时候,吓到直哆嗦。
Tips:网纹蟒,缠绕力非常强大,体型细长,是世界上最长的蟒类。上唇鳞有凹陷的唇窝。头部有三条黑细纹,一条在头部正中,另两条由两眼延伸到嘴角,身体背部为灰褐色或黄褐色。
2007年4月,国外一家网站曾刊发一则声明称,质疑“桂花”的身长,说“桂花”不是身长最长的巨蟒。但当时测量身长时,处于蜕皮的时间段,等它完全脱皮后测量长度是7米,比之前少了二分之一的长度,就这样定义了“桂花”身长,我们知道实际上符合这样要求的巨蟒早在始新世极就已经灭绝了。
5500万年前的气温为什么那么高?
6000万年前的恒星撞击事件导致了地球的升温,产生了温室效应而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以每年10亿吨的产出增加到了44万亿吨二氧化碳,导致地球持续高温20万年。热带雨林布满了这个地球,恐龙时期的结束,南北极也根本不是现在的冰川世界,而是原始森林,这个时期给其他生物提供了生长和繁衍的机会,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植被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固碳,然而地球的升温给冷血动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Tips: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主要应用于冷藏易腐败的食品、作致冷剂、制造碳化软饮料和作均相反应的溶剂等。
由于温度升高,大多数的动物不适应大幅温度上升变化,体内无法散去热气最后导致被灭绝,蛇类最喜欢这样的高温了,除了身形会因为高温变的巨大,反倒是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为了在这样的高温下生存,只有散热,身形经过演变也变的娇小。对于动物来说温度过高过低都有一定的坏处,蛇也是一种怕冷怕热的动物。最后的结局终究是昙花一现。巨蟒只有在温度30℃的地方才能生存,在这个恒温下体内的酶活性才可以正常运作,维持机体的正常水平。这也意味着,一旦温度的降低会导致巨蟒进入冬眠状态,温度升高,超过了生理承受范围,导致新城代谢加速中暑死亡。
Tips: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没想到巨蟒最后居然会因为中暑而死,说出来谁会相信?冬眠状态下的巨蟒也会成为其他食肉动物的盘中餐。
总结
恐龙灭绝之后,幸存下来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经过高温的演变,体型也随之变小,说明适应能力极其强,现在很多动物的祖先都是始新世极时候存活下来的哺乳动物,比如我们所知道的蓝鲸,它的祖先就是始祖巴基斯坦古鲸,始新世极过后,灵长类动物开启引领的作用。既有前车之鉴,对于地球高温变暖导致生物演变及灭绝事件,我们应该提高警惕,谁也说不定几亿年后的地球会不会重蹈覆辙,再一次进行洗礼。
相关阅读
-
“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
-
三星电子又惹祸了!近日,三星半导体亏损12.69万亿韩元,导致三星电子净利润暴跌95%,创14年来最低水平。这家韩国巨头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占有极...
-
点击下方“谈小言”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百科趣闻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生命的繁衍与灭绝交替进行,只有少数生物能够...
-
2014年10月27日,纳米比亚,温得和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毛雷尔在国际惩戒所及监狱协会年度会议上的发言。...
-
口腔科医务人员不定期参加大讲堂、电视台口腔健康专栏节目等,视频录制完成后,不仅用于科室日常宣传,还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让口腔患者熟知。...
-
云南亚洲象北上南归,顺手举报加拿大一枝黄花,越来越多中小学生选择假期去植物园、动物园、郊野科考学习,“生物多样性”已经不再是一个仅局限于科技工作...
-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听雨说编辑|听雨说前言深邃的海洋,充...
-
小时候的夏天,我们是伴随着“知了、知了”进入午睡的,到了晚上又是“呱呱呱”绵延不绝的蛙叫声,生命的多样性丰富了我们的听觉和感官,让我们的生活多姿...
-
地球诞生至今,生命已经更新换代过很多次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至少经历着5次物种大灭绝,每一次都有至少80%以上的物种被大自...
-
在许多的神话故事之中就有着许多人有死而复生的本领,这些人或许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掩埋之后,又从土里重新钻出来,又或者是尸体消亡,但是灵魂重生,重...
-
我们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什么叫君子?简单讲,君子就是每天肯吃亏的人。什么是小人?每天想着占人家便宜的人。我希望每个徒弟每天要自律,要看看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要忏悔自己...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