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上百万 金融科技行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交大教授:首先你要懂ABCDEF
东方网记者解敏9月26日报道:进入9月,金融机构早早开启了下一年的校招,金融科技人才不仅成为地方政府力争的重点领域,不少机构、券商也已将金融科技视为“核心竞争力”开启专场招聘,主要岗位包括风控系统开发岗、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工智能开发等。
普华永道在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金融科技人才缺口达150万。上海要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人才从何而来?
金融科技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峰看来,金融科技人才首先需要“技术打底,金融拔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与传统的金融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截然不同,他们所涉及的知识要素多而广,通常所说的金融科技ABCD包括: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 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此外还少不了E和F,即用户体验(Experience)和金融(Finance),但很少有人能够在每个领域都成为专家。
此外,金融科技涉及到的产品服务形态非常多样化,机构也是千差万别。目前的金融科技企业其实很难给它一个精确的画像,而传统的金融机构都在纷纷树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在向着与科技融合的方向努力。“上海的金融科技人才保有量很高,但相比数量,更应注重人才的质量和结构,行业领军人才目前还处于比较缺乏的状态,需要再培养、再引进。”与此同时,人才结构问题也有待解决。IT人不懂产品、不懂金融;搞金融的人跟IT人沟通起来很痛苦,这就需要教育部门提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科技人才如何培养:水油平衡
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方式上最关键的要素是融合,“不能把金融和科技作为两张皮,就像水和油一样它融不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李峰认为,“比如在学习Python编程的过程当中,要把金融场景嵌合进来,可以将银行的风控、大数据建模结合到Python编程里面。”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硕士项目(MF)在2018年率先作为研究生学段的先行者,设立金融硕士科技方向(MF-FinTech),更有针对性地招收数理基础强大的学生,培养高层次金融科技人才。
李峰介绍,金融科技领域发展飞速,传统大学的授课方式常常跟不上技术更替的速度。因此在培养的形式上一定要多样化,以高金学院为例,在疫情期间就已经开始采用线上培训,线上的一大优势是迭代非常快,在一些小的环节,甚至可以按天的频率在迭代。就像正在召开的外滩大会,在举行的同时,核心观点、最新发布的技术成果也将同步进入课程。
他特别强调,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应用属性特别强,光有传统的学术内容不够 。为了加快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不少业内专家也都建议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和共享,通过共建金融教育的新模式,形成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校企融通。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特许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项应运而生,并在2019年7月上线。课程项目里面叠加了应用模块,每个垂直领域请到应用专家实操的业界领军人才来跟学生分享。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为了让学员系统地学完课程后,在去一家金融科技单位面试的时候,能够真正把对金融科技有关的知识框架、理论、技术和思维清晰地表达,能够把对金融科技的理解和看法有逻辑地阐述明白;当学员被一家企业聘用时,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的要求。
校企合作:创新的思想与技术源自高校
许多人认为培养下一代金融科技人才、储备社会精英仅仅是高校的工作。而在蚂蚁集团高校合作高级专家邵青看来,创新的思想、技术的源泉往往都在高校。作为技术型的企业,拥有前瞻的技术和人才储备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邵青介绍,蚂蚁的人才培养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针对学生,有一个Codelab短训课,把分布式结构软件、移动开发软件培训给到学校。这样能让在校的大学生足不出校就可学到金融、科技领域最前端的技术。此举在人才培养的同时,对于蚂蚁本身技术的普及和科技生态圈和开发者的生态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记者了解到,目前蚂蚁集团与交大高金学院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上已经开展联合招生,共同开发并组织培训课程。蚂蚁金服提供调研和实习机会,交大向蚂蚁金服推荐优秀的毕业生;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开展联合培养,储备优秀的金融前沿领域专业人才。同时在金融科技相关、数字金融监管与立法、监管科技等技术领域内开展联合研究。
上海的优势在哪里?
就在昨天,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8)公布,上海已经首次跻身全球前三甲。今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基本建成,有着丰富的要素市场和全面的金融机构门类;同时今年也是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初始之年。未来科技将成为驱动金融创新的核心引擎,全球金融的增长点也将在于金融科技。在科技方面,上海正在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力量,此外上海还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拥有完备的金融法院、知识产权法院体系。
在李峰看来,上海发展金融科技优势十分明显,“金融科技中心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因为它参与主体很多,并不是一个狭义的画像,没有一家机构能够说‘我就是金融科技中心最重要的机构’,它需要多个行业全方位参与,包括持牌金融机构、大型科技企业,有活力的独角兽企业等等”。
李峰认为,正在上海召开的外滩大会是上海乃至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一场金融科技盛会,能把整个金融科技生态建设提升一个能级,把所有生态相关的人士都聚集在一起。这对于整个生态的建设,包括对人才的吸引,以及对未来上海所定位的金融科技中心建设都很有帮助。
东方网记者解敏9月26日报道:进入9月,金融机构早早开启了下一年的校招,金融科技人才不仅成为地方政府力争的重点领域,不少机构、券商也已将金融科技视为“核心竞争力”开启专场招聘,主要岗位包括风控系统开发岗、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工智能开发等。
普华永道在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金融科技人才缺口达150万。上海要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人才从何而来?
金融科技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峰看来,金融科技人才首先需要“技术打底,金融拔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与传统的金融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截然不同,他们所涉及的知识要素多而广,通常所说的金融科技ABCD包括: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 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此外还少不了E和F,即用户体验(Experience)和金融(Finance),但很少有人能够在每个领域都成为专家。
此外,金融科技涉及到的产品服务形态非常多样化,机构也是千差万别。目前的金融科技企业其实很难给它一个精确的画像,而传统的金融机构都在纷纷树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在向着与科技融合的方向努力。“上海的金融科技人才保有量很高,但相比数量,更应注重人才的质量和结构,行业领军人才目前还处于比较缺乏的状态,需要再培养、再引进。”与此同时,人才结构问题也有待解决。IT人不懂产品、不懂金融;搞金融的人跟IT人沟通起来很痛苦,这就需要教育部门提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科技人才如何培养:水油平衡
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方式上最关键的要素是融合,“不能把金融和科技作为两张皮,就像水和油一样它融不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李峰认为,“比如在学习Python编程的过程当中,要把金融场景嵌合进来,可以将银行的风控、大数据建模结合到Python编程里面。”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硕士项目(MF)在2018年率先作为研究生学段的先行者,设立金融硕士科技方向(MF-FinTech),更有针对性地招收数理基础强大的学生,培养高层次金融科技人才。
李峰介绍,金融科技领域发展飞速,传统大学的授课方式常常跟不上技术更替的速度。因此在培养的形式上一定要多样化,以高金学院为例,在疫情期间就已经开始采用线上培训,线上的一大优势是迭代非常快,在一些小的环节,甚至可以按天的频率在迭代。就像正在召开的外滩大会,在举行的同时,核心观点、最新发布的技术成果也将同步进入课程。
他特别强调,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应用属性特别强,光有传统的学术内容不够 。为了加快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不少业内专家也都建议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和共享,通过共建金融教育的新模式,形成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校企融通。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特许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项应运而生,并在2019年7月上线。课程项目里面叠加了应用模块,每个垂直领域请到应用专家实操的业界领军人才来跟学生分享。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为了让学员系统地学完课程后,在去一家金融科技单位面试的时候,能够真正把对金融科技有关的知识框架、理论、技术和思维清晰地表达,能够把对金融科技的理解和看法有逻辑地阐述明白;当学员被一家企业聘用时,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的要求。
校企合作:创新的思想与技术源自高校
许多人认为培养下一代金融科技人才、储备社会精英仅仅是高校的工作。而在蚂蚁集团高校合作高级专家邵青看来,创新的思想、技术的源泉往往都在高校。作为技术型的企业,拥有前瞻的技术和人才储备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邵青介绍,蚂蚁的人才培养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针对学生,有一个Codelab短训课,把分布式结构软件、移动开发软件培训给到学校。这样能让在校的大学生足不出校就可学到金融、科技领域最前端的技术。此举在人才培养的同时,对于蚂蚁本身技术的普及和科技生态圈和开发者的生态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记者了解到,目前蚂蚁集团与交大高金学院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上已经开展联合招生,共同开发并组织培训课程。蚂蚁金服提供调研和实习机会,交大向蚂蚁金服推荐优秀的毕业生;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开展联合培养,储备优秀的金融前沿领域专业人才。同时在金融科技相关、数字金融监管与立法、监管科技等技术领域内开展联合研究。
上海的优势在哪里?
就在昨天,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8)公布,上海已经首次跻身全球前三甲。今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基本建成,有着丰富的要素市场和全面的金融机构门类;同时今年也是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初始之年。未来科技将成为驱动金融创新的核心引擎,全球金融的增长点也将在于金融科技。在科技方面,上海正在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力量,此外上海还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拥有完备的金融法院、知识产权法院体系。
在李峰看来,上海发展金融科技优势十分明显,“金融科技中心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因为它参与主体很多,并不是一个狭义的画像,没有一家机构能够说‘我就是金融科技中心最重要的机构’,它需要多个行业全方位参与,包括持牌金融机构、大型科技企业,有活力的独角兽企业等等”。
李峰认为,正在上海召开的外滩大会是上海乃至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一场金融科技盛会,能把整个金融科技生态建设提升一个能级,把所有生态相关的人士都聚集在一起。这对于整个生态的建设,包括对人才的吸引,以及对未来上海所定位的金融科技中心建设都很有帮助。
相关阅读
-
男人过了60岁,还会渴望夫妻生活吗?三个老男人告诉你真相,夫妻生活,结婚,婚姻,离婚...
-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
-
TIL疗法产业化元年将至。...
-
哪些黑科技将改变未来物流运输形态?2020全球物流技术大会就有答案
哪些黑科技将改变未来物流运输形态?2020全球物流技术大会就有答案...
-
总部经济集聚高端要素能力强,辐射带动效应凸显,是构成苏州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总部企业、跨国公司、上市公司作为万千企业中的“领头羊”和“火车头”...
-
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中国产业互联网30强”——寻找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产业互联网企业华为、树根互联、卡奥斯、宝信软件、航天云网、工业富联、腾讯、阿里云、徐工汉云、格创东智、浪潮获......
-
文章浏览阅读1.7w次。每天精选2021最近的新闻大事10-12条,365资讯简报 汇总近期、今天的新闻大事。每一条热点新闻大事件都比较简短,可以用作新闻大事件摘抄素材!...
-
发布系列跨境投融资工作成果 2023成都金融周在成都高新区开幕
跨境投融资数字平台旨在提升西部金融中心多边投资合作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聚焦亚洲、欧洲和中东北非三大战略区域...
-
2018金融科技发展论坛暨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 “2018中国金融科技创
2018金融科技发展论坛暨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9月1日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全球创新社区举办。作为2018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的重点活动...
-
科技感拉满!第六届中国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发展大会接连登场
4月18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接近尾声。为期3天的展会以“创新驱动绿色建造,数字赋能智能建筑”为主题,展览面积22000平米...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