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学习有深度,知识有温度,生命才有热度
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手指一点,就知道几千公里以外同一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随便一搜,就能找到跨行业的专业知识(自己看起来很专业其实不然);
心里只要想,就能快速找到各种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
然而,信息洪流裹挟着我们不断快起来,以最快的速度获得肤浅的知识,同时以最快的速度遗忘,让我们停留在表层认知、懒惰的思考、无效的行动力状态“乐不思蜀”。
信息速成的表象之下,一切都显得毫无价值。
要想获得价值,我们需要踏踏实实的深度学习,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行动。
那如何实现深度学习呢?
作者在本书中写的内容大多过于重复有点老生常谈的味道,我从中梳理出三个比较有用且重要的点,供你参考。
01
创造专注条件
说到深度学习,其实就是专注学习。从知识的了解到运用再到精通,是一个需要长时间专注投入的过程。
而普通人日均专注一个小时就非常不错了,真正的专注高手能达到四个小时。
这样的专注能力其实也是有窍门可寻的。
第一,创造专注的身体基础
高质量的学习状态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能保证持续思考高质量输出的大脑。
容易犯困、走神、心情烦躁等很有可能是源于身体的问题,并不一定是睡眠不足心绪不佳,身体能量不足、必备成分含量不正常等同样能引起这些问题。
比如,大脑信息传递是依靠神经元之间的蛋白质。
如果血糖太高会阻碍蛋白质的移动,导致认知问题;如果血糖含量过低,会反应迟钝,影响思考。
食用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或者低血糖指数碳水化合物,就可以保证我们一天的血糖稳定供应。
丰富的蛋白质也能促进大脑信息的传递,早午餐如果食用更多优质的蛋白质,白天能有灵敏的头脑和良好的短时记忆。
人脑组织有60%都由脂肪构成。
食用好的脂肪也能帮助大脑更好地完成工作,比如不饱和脂肪;食用坏脂肪,会妨碍大脑工作破坏我们的身体机能,比如反式脂肪。
除了饮食,睡眠和运动对身体的作用大多广为人知,但是却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
所以在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正在阅读的你:
有氧运动,比如跑步、骑单车等,能促进大脑细胞再生神经元的形成;
阻力运动,比如游泳、俯卧撑等,可以有效预防认知衰退;
协调运动,比如篮球、乒乓球等,可以锻炼小脑促进思维灵活度。
另外,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身体才能更容易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这么多花样供你选择,赶紧动起来噢。
第二,创造专注的环境
人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自己,想学习的时候似乎更容易渴,更容易饿,也更容易排泄…环境对专注力的影响不容小觑。
在家里,可以先做好学习前准备,高度合适的座椅、装满水的杯子、学习用具等,避免分神。
把书桌清理干净,把学习区的光线调得比周围环境亮一些,让家人配合自己不要有噪声干扰。
在外,可以选择图书馆、自习社、封闭隔离的空间等,关闭电子设备的干扰,安静的付费场所学习是很容易让自己专注起来的。
第三,打造专注的精神基础
专注状态需要你把全部精力用到一件事情上。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给任务设置一个期限,紧张和压力感会让我们更加专注。
日常生活中,也坚持一次只做一件事。吃饭就是吃饭,关注点放在吃饭的过程,感受饭菜的味道;聊天就是聊天,关注点放在如何更好地完善当前的沟通上。
冥想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改造大脑的神经结构,形成专注于当下的习惯。
02
刻意练习
学习过程有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焦虑区。
已经掌握能够运用的知识就是我们的舒适区,没有掌握通过学习能掌握的是学习区,通过学习也很难掌握的是焦虑区也叫恐慌区。
我们大部分的学习都处在舒适区,比如拍照手机能拍出来就可以了,开车能在路上跑就说自己会开车了。
开了几十年车,拍了很多照片,每次只是机械的重复,看起来很刻意的样子,这样的练习并不是真正的刻意练习。
“伪”刻意练习是简单重复,真正的刻意练习是专注于提高。人学会一个技能就进入另一个舒适区,只有每次都思考我接下来要提升哪个技能,再次把自己从舒适区放到学习区,才能实现从普通到专业的转变。
那怎么实现真正的刻意练习呢?
(1)确定清晰难度适中的目标
难度适中的目标让人有进一步的欢喜,退一步没有动力。每当你完成的时候,你感觉到有成就感,内心愉悦,这个目标就是难度适中的目标。
可以量化,清晰地看得见自己的进步;既有挑战又能顺利完成;及时的反馈,获得正向激励。
这都是你坚持刻意练习不可或缺的动力。
(2)聚焦目标
你要干什么,首先得有个标准,然后围绕标准行动,才不会迷失方向。
我们很多人立了一个个Flag,为了监督自己,还参加了很多打卡活动,结果呢?每天可能打卡了,计划却没完成,即使好不容易积极一点把任务完成了,因为没有打卡反而更加焦虑。
搞得好像打卡才是自己的目标一样,慢慢地就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了。
聚焦目标,这个焦点也能让你看得见自己的进步,随时做出合适的调整,聚焦新的目标从而实现不断地提升进步。
(3)专注一个领域模拟大牛套路
能速成的大多没什么价值,有价值的大多也速成不了,专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好马配好鞍:找个牛人带路。
模仿大牛除了可以沿着前人开辟好的路前进,更重要的是给找到适合自己的套路作参考,能更直观的看见自己的差距、目前的状态、存在的问题。
如果没有当面跟大牛学习的机会,先从大牛的书籍、课程入手学习。
03
掌控大脑习惯
掌控大脑习惯从大脑行为、记忆、时间习惯三方面入手。
(1)掌控行为习惯
我们的大脑重量只有身体总重的2%却要消耗身体总能量的25%,为了保护身体能量,大脑会尽量地不思考以减少消耗。
每当我们学会并熟练掌握一门技能时,大脑就会把它变成一种自动化的行为。
深度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将学得的知识技能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再学习新技能深化的过程。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把各种可能深度学习的行为变成自动执行的行为:养成习惯,也就具备了深度学习的能力。
确定重要性,从简单的开始,先行动,再有效重复。
(2)掌控大脑记忆习惯
大脑记忆的习惯也分了三种: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客观刺激停止后,对信息存储约0.25秒,形成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引起我们注意后,大脑能将7±2组信息在没有被复述的情况下,可以保持5秒-1分钟的短时记忆。超过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将被新信息覆盖。
短时记忆信息经过复述加工就能变成长时记忆,保存时间可以从1分钟上至终身。
那怎么实现不把太多的内容一下放入短时记忆中,把短时记忆的内容适时移入长时记忆,就是深入学习的关键。
☞建立与大脑长时记忆相关联的信息组
☞把信息按照清晰的结构组块
☞按照遗忘曲线重复,并多次使用
☞寻找知识组块间的内在联系
深度学习需要以记忆的内容为基础,才能深入地学习。
(3)掌控大脑时间习惯
深度学习还需要高质量的时间状态。
不同的人大脑的黄金时间不一样,不工作时自然醒来和自然入睡时间的中间点,可以判断自己是什么类型人。
晨型人(中点时间在0点到下午3点之间)是早晨状态很好的一群人,这类人的黄金时间就在早晨以及上午。
夜型人(中点时间在下午6点到第二天0点之间)的黄金时间大致在晚上,
综合型人(中点时间在下午3点到6点之间)的黄金时间则没有那么清晰。
大多数人专注力最好的时间是在早晨的6点到7点。
记录你一周每天的时间状态和时间的用处,发现自己的黄金时间,有利于自己反省和思考,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结束语
学习有深度,知识有温度,生命才有热度。
太浅太热的头条,太深太凉的冷门,真的真的适合你么?
唯有深度,才能让知识恒温,温暖人生。
扫描二维码
相关阅读
-
快乐帮赚钱版app是一款可以随时随地赚零花钱的手机软件。该软件专注于提供超级方便和容易的赚钱模式!你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完成兼职任务,你可以随时关注主页上更受欢迎的推荐...
-
华为全球合作伙伴及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全场景智慧生活生态战略
华为全球合作伙伴及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全场景智慧生活生态战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出席大会并发表了主题为《华为+伙伴,迎接全场景智慧化革命》的演讲。他表示...
-
王珏老师通过对学习科学、脑科学的研究, 发现有很多脑科学的研究结论,对于老师、以及家长 如何正确...
-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载人深潜……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科技发展史,许多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都闪耀着“西安科技”的身影。...
-
快乐帮赚钱版app是一款可以随时随地赚零花钱的手机软件。该软件专注于提供超级方便和容易的赚钱模式!你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完成兼职任务,你可以随时关注主页上更受欢迎的推荐...
-
华为全球合作伙伴及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全场景智慧生活生态战略
华为全球合作伙伴及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全场景智慧生活生态战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出席大会并发表了主题为《华为+伙伴,迎接全场景智慧化革命》的演讲。他表示...
-
王珏老师通过对学习科学、脑科学的研究, 发现有很多脑科学的研究结论,对于老师、以及家长 如何正确...
-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首都医科大学共有9门课程入选,包括线上一流课程1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线下一流课程......
-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而一根头发、一...
-
聚焦“双中心”建设!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进入倒计时,双中心,科技成果,西安高新区...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