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讨论02|新闻反转还是舆论反转,分析题之现象成因到底怎么写?
铛铛铛!热点讨论来啦!
在热点讨论活动中,小锦鲤全程班的督学小锦鲤学姐们会在群内定期发表热点事件及相关问题,全程班的小锦鲤崽则会在群内积极讨论参加、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学姐则会对这些观点进行逐个点评,并且进行总结评讲。
热点讨论活动是小锦鲤全程班学员独享的专属活动。从一次对热点事件的观点分享出发,逐渐培养对于热点事件的敏感度,逐渐充实独属于自己的案例库,以及开启答题逻辑和语言的训练。在每一个方面,都要以第一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小锦鲤崽崽的准则。
那么就请一起来看一看,全程班热点讨论表现的怎么样吧!
01
本期讨论:基本信息
讨论问题
近日,一女子在网上公开控诉,称自己的3岁女儿被人猥亵,后指控嫌疑人为一蛋糕店店主。视频一经发布,舆论场便如同火星点燃燎原。当地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此案,针对报案人的控诉和网友的疑点逐一展开了查证。通过逐帧查看监控视频、走访现场相关人士、多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多源求证和线索核实,最终于7月11日发布警情通报,认定:未发现女孩被人猥亵,蛋糕店店长汤某无违法犯罪嫌疑,对该起报警不予立案。警方的官方通报给此前意见纷争的舆论场一锤定了音,也成了优势意见气候的转折点。
❓思考题目:结合热点事件分析当下舆论反转的成因。
做答要求:不要求写完整答案,同学们可以写小标题后对某一点进行深入论述。答题建议从自己实际水平出发,复制粘贴的答案没有什么意义噢~
讨论时间
2023.07.18
02
优秀答案:取其精华
优秀作业一
某一类型的社会群体,受传统媒体与自媒体报道的某一特定的新闻事件的影响,跟随事件发展趋势,前后出现一次或数次认知态度瞬间扭转的社会现象。
1、迭代式新闻生产方式
迭代是新闻生产强调“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比“发布真实的新闻更重要”,虽然及时向公众传达了事件的相关信息,却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一味地追求时效性,把最根本的真实性放在末端,“幼童遭遇猥亵”这样先入为主的报道深入人心,从一开始就为舆论的反转埋下了伏笔
2、乱贴标签现象,影响公众的理性判断
在本次舆论热点中,公众由于受到乱“贴标签”现象的影响,往往会做出草率地非对即错的判断,未经证实便认为“幼童遭遇猥亵”是真。
3、碎片化的阅读,使得公众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当公众接触到某条信息时,往往只是看一下标题或草率读一下内容就做出判断,没有进行仔细思考就评论或转发。在大多数网民对此次事件关注,形成合力后,舆论便形成,可当该事件的报道前后发生巨大反差时,原先的舆论便会发生反转。
4、网络新媒体急功近利导致报道缺乏全面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迅速与及时成了媒体生存发展的关键。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生存,网络新媒体更加关注吸引眼球的新闻而偏离新闻专业主义的正轨。加之多数网络媒体的传播者缺乏必要的新闻素养,无法保证信息的绝对真实和全面。
小锦鲤点评
这是一篇相对完整,还蛮不错的,但是还是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首先就是开头的名词解释需要点出来出来;其次是你在进行原因分析的时候你是按照主体进行归类,虽然写了四点,但1.4可以合并,都强调的是时效性,23也是从受众非理性角度分析的,也可以合并,再梳理下逻辑~
优秀作业二
舆论反转,指的是,当一个新闻事件刚曝出的时候,由于受媒体或爆料者导向影响,公众根据已有的资料信息,做出判断,使得舆论一边倒,但之后随着新闻的继续曝光,事件趋向明朗化,舆论又倒向另一边。
1,后真相时代下人们过倾向于情绪化表达。
在后真相时代,人们更倾向于自己的情感表达和心理诉求来选择性的进行事件的判断。舆论的形成和舆论的反转都是大众在集合性情绪化表达和诉求的形成。对蛋糕店店主的“网暴”是舆论反转的前身。后面对小女孩妈妈的质疑则是大众情绪化表达改变的舆论反转。
2,大众的刻板印象和受众框架促使发生。
在“三岁女童”“侵害”这种字眼出现时,大众就会根据自己的刻板印象和受众框架,自然的将舆论矛头指向“蛋糕店老板”,使得舆论急速聚集。而在“真相”浮出水面后,刻板印象被打破,受众框架被更新,舆论反转就自然形成。
3,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得舆论(反转)易于形成。
因为匿名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众更加自由的发表言论和保护自己的隐私。人们就更愿意在网络这种公众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感觉自己在“匡扶正义”。伊始,为“小女孩”伸张正义,后来,为“蛋糕店老板”讨回公道。
4,技术的进步,媒体的责任促进真相的揭露,为舆论反转提供条件。
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传播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真相能够更快的浮出水面,被大众了解。有助于大众能够及时的改变对事实的错误判断,为舆论反转提供条件。
小锦鲤点评
很不错的答案呢!看得出来有好好思考呀,而且结合了事件本身分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第三点哈,匿名性使得人们就更愿意在网络这种公众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里匿名性怎么助推舆论反转的,没有很好地点出来,建议结合第一点情绪化表达再思考下;第四点建议指出是新闻反转容易助推舆论反转,但是这个点比较万金油,不够具有针对性~
优秀作业三
舆论反转是指公众意见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反转的现象。
以下原因会造成舆论反转:
1.后真相时代的来临,成见在前,事实在后
在后真相时代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比陈述事实更能影响民意。人们不再那么关心事实本身,相比较于主流媒体,网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在此次事件中,网民态度先行,在没有官方通报的情况下就先行站队,为后续舆论的反转提供了契机。
2.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
在此次事件中,视频一经发布,舆论场便如同火星点燃燎原,足以体现出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人们在空间上的限制,使得信息能够迅速广泛传播,为舆论反转的诞生提供了温床。
3.沉默的螺旋效应,强势意见占据主流地位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也就会被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时,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事件中大部分网民都站队女孩的母亲,“优势意见”逐渐形成,原先中立或支持的声音倾向于倒戈或保持沉默。这种意见环境的只有等官方通报出来后才会发生改变,形成优势意见气候的转折点。
小锦鲤点评
哇!目前看到最好的答案咯, 原因分析没有重复,逻辑落点意识都很不错~在分析中再结合事件本身多点评一下就更好啦!
优秀作业四
舆论反转指某类社会群体在受到媒体报道的某一特定新闻事件的影响后,随着事件发展趋势,出现一次或多次态度扭转的社会现象。在舆论反转的背后是媒体和公众角色关系的巨大转变,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具体如下。
一、社会层面:后真相时代的情感助推
当今时代呈现成见在前、事实在后的表征,即所谓的后真相时代的到来。民众基于自身情感而顾罔事实发表自身观点。当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开始时舆论对女司机的指责,民众携带着刻板印象,任意的阐述自身观点,而忘却事实本身,当事件发展到后期,受众的观点也会随之改变,舆论发生变化
二、媒介环境:注意力经济下的流量至上
迈克尔.戈德海伯提出注意力时代概念,在社交媒体上更多的表现为流量为王,因为流量能够巩固用户积累,从而有变现的可能性,于是许多媒体自动迎合大众需求,在事实还未完全浮出水面就发出报道,抢占时效性,导致事实的全貌还未拼凑完整,受众的认知也会深受影响,随着事态全景展现,舆论也会快速转变。
三、个人层面:碎片化阅读下的单向度思维
随着技术降维,传播权利的下沉,受众都成为了“没有执照的电台”,在社交网络平台发表多元观点,与此同时伴随着的是信息爆炸的产生,信息泛如烟海,人们的注意力有限,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变成为主流,很多人呈现单向度的思维,对3岁女童事件缺乏批判意识,没有仔细思考就评论转发。在优势意见的环境中,大多数人服从多数意见,形成舆论,当事件发生反转时,舆论也会发生逆转。
无论哪个时代,公共舆论总是一支力量,尤其我们时代也是如此。当今社交媒体时代,新闻事件舆论反转的现象频发,媒体需要加强新闻专业理念,受众需要加强媒介素养,整个社会需共同助力,借此减少舆论反转现象的发生。
小锦鲤点评
结构很完整,小标题也蛮漂亮的,但是仔细思考一下,13点是有重复的,社会层面里面依然分析的是受众情绪化表达导致的舆论反转哈
03
参考框架
一、舆论场的定律:“弱势群体”的凯歌
二、空间:跨媒介叙事拓展传播渠道
三、情感:后真相时代下情大于理
相关阅读
-
科学家称火星上长蘑菇,或许是硅基生物,不能煲汤,咬不动,火星,蘑菇,硅基,碳基,素肉,蔬菜,食用蕈,食用菌,在地球上,人类文明...
-
解码“玻尿酸女王”的财富帝国...
-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人格的健全也是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与生活,为大家分享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
澎湃,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网,新闻与思想,澎湃是植根于中国上海的时政思想类互联网平台,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
-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
-
1 他们就像时钟里没用的齿轮,每天都重复无意义的生活。——东野圭吾2 除掉睡眠,人的一辈子只有一万多天。人与人的不同在于:你是真的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
-
手机上的黑科技应用有哪些?你知道的好玩又实用的黑科技APP都有哪些?这篇文章好玩的黑科技app给大家推荐10款功能逆天的黑科技应用...
-
由乐道互娱、寰宇纵横、仁初传媒、番茄影视出品,蒙柯影视、恒熙传媒联合出品的悬疑、奇幻、武侠古装题材电影《隐市奇闻录1》今日正式上线。“隐市规矩,有来有往。”早在预热期...
-
随着社交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在朋友圈发布说说,用以记录每天的生活,写作和思考。那么什么样的说说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夫妻之间的说说...
-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热辣时事,专家点评,网友评论,尽在掌握...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