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BSL-3级病原微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与要求

BSL-3级病原微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与要求

时间:2024-01-01 07:54:17 作者:
摘要:3 实验室防护区房间内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应符合定向气流的原则,利于减少房间内的涡流和气流死角;送排风应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功能

一、要求

适用时,应符合BSL-2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二、 平面布局

1 实验室应在建筑物中自成隔离区或为独立建筑物,应有出入控制。

2 实验室应明确区分辅助工作区和防护区。防护区中直接从事高风险操作的工作间为核心工作间,人员应通过缓冲间进入核心工作间。

3 对于操作通常认为非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实验室辅助工作区应至少包括监控室和清洁衣物更换间;防护区应至少包括缓冲间及核心工作间。

4 对于可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如:生物安全柜)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实验室辅助工作区应至少包括监控室、清洁衣物更换间和淋浴间;防护区应至少包括防护服更换间、缓冲间及核心工作间。实验室核心工作间不宜直接与其他公共区域相邻。

5 可根据需要安装传递窗。如果安装传递窗,其结构承压力及密闭性应符合所在区域的要求,以保证围护结构的完整性,并应具备对传递窗内物品表面进行消毒的条件。

6 应充分考虑生物安全柜、双扉压力蒸汽灭菌器等大设备进出实验室的需要,实验室应设有尺寸足够的设备门。

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记录_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_安全室生物实验报告总结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_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_P3实验室_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_威尔信中国顾问

三、围护结构

1 实验室宜按甲类建筑设防,耐火等级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实验室防护区内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应光滑、耐腐蚀、不开裂、防水,所有缝隙和贯穿处的接缝都应可靠密封,应易清洁和消毒。

3 实验室防护区内的地面应防渗漏、完整、光洁、防滑、耐腐蚀、不起尘。

4 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应可自动关闭,需要时,应设观察窗;门的开启方向不应妨碍逃生。

5 实验室内所有窗户应为密闭窗,玻璃应耐撞击、防破碎。

6 实验室及设备间的高度应满足设备的安装要求,应有维修和清洁空间。

7 实验室防护区的顶棚上不得设置检修口等。

8 在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采用烟雾测试法检查实验室防护区内围护结构的严密性时,所有缝隙应无可见泄漏。

四、 通风空调系统

1 应安装独立的实验室送排风系统,确保在实验室运行时气流由低风险区向高风险区流动,同时确保实验室空气通过HEPA过滤器过滤后排出室外。

2 实验室空调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生物安全柜、离心机、二氧化碳培养箱、冰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紧急喷淋装置等设备的冷、热、湿负荷。

3 实验室防护区房间内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应符合定向气流的原则,利于减少房间内的涡流和气流死角;送排风应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功能,在生物安全柜操作面或其他有气溶胶发生地点的上方不得设送风口。

4 不得循环使用实验室防护区排出的空气,不得在实验室防护区内安装分体空调等在室内循环处理空气的设备。

5 应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和使用说明安装生物安全柜和其排风管道系统。

6 实验室的送风应经过初效、中效过滤器和HEPA过滤器过滤。

7 实验室防护区室外排风口应设置在主导风的下风向,与新风口的直线距离应大于12 m,并应高于所在建筑的屋面2 m以上,应有防风、防雨、防鼠、防虫设计,但不应影响气体向上空排放。

8 HEPA过滤器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靠近送风管道(在实验室内的送风口端)和排风管道(在实验室内的排风口端)。

9 应可以在原位对排风HEPA过滤器进行消毒和检漏。

10 如在实验室防护区外使用高效过滤器单元,其结构应牢固,应能承受2 500 Pa的压力;高效过滤器单元的整体密封性应达到在关闭所有通路并维持腔室内的温度稳定的条件下,若使空气压力维持在1 000 Pa时,腔室内每分钟泄漏的空气量应不超过腔室净容积的0.1%。

11 应在实验室防护区送风和排风管道的关键节点安装密闭阀,必要时,可完全关闭。

12 实验室的排风管道应采用耐腐蚀、耐老化、不吸水的材料制作,宜使用不锈钢管道。密闭阀与实验室防护区相通的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应牢固、气密、易消毒,管道的密封性应达到在关闭所有通路并维持管道内的温度稳定的条件下,若使空气压力维持在500Pa时,管道内每分钟泄漏的空气量应不超过管道内净容积的0.2%。

13 排风机应一用一备。应尽可能减少排风机后排风管道正压段的长度,该段管道不应穿过其他房间。

五、 供水与供气系统

1 应在实验室防护区靠近实验间出口处设置非手动洗手设施;如果实验室不具备供水条件,应设非手动手消毒装置。

2 应在实验室的给水与市政给水系统之间设防回流装置或其他有效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且这些装置应设置在防护区外,宜设置在防护区围护结构的边界处。

3 进出实验室的液体和气体管道系统应牢固、不渗漏、防锈、耐压、耐温(冷或热)、耐腐蚀。应有足够的空间清洁、维护和维修实验室内暴露的管道,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截止阀、防回流装置或HEPA过滤器等。

4 如果有供气(液)罐等,应放在实验室防护区外易更换和维护的位置,安装牢固,不应将不相容的气体或液体放在一起。

5 如果有真空装置,应有防止真空装置的内部被污染的措施;不应将真空装置安装在实验场所之外。

六、 污物处理及消毒系统

1 应在实验室防护区内设置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压力蒸汽灭菌器。宜安装生物安全型的双扉压力蒸汽灭菌器,其主体应安装在易维护的位置,与围护结构的连接之处应可靠密封。

2 对实验室防护区内不能使用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有其他消毒、灭菌措施。

3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生物安全柜等安全隔离装置的气流。

4 可根据需要设置传递物品的渡槽。如果设置传递物品的渡槽,应使用强度符合要求的耐腐蚀性材料,并方便更换消毒液;渡槽与围护结构的连接之处应可靠密封。

5 地面液体收集系统应有防液体回流的装置。

6 进出实验室的液体和气体管道系统应牢固、不渗漏、防锈、耐压、耐温(冷或热)、耐腐蚀。排水管道宜明设,并应有足够的空间清洁、维护和维修实验室内暴露的管道。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为减少污染范围,利于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截止阀。

7 实验室防护区内如果有下水系统,应与建筑物的下水系统完全隔离;下水应直接通向本实验室专用的污水处理系统。

8 所有下水管道应有足够的倾斜度和排量,确保管道内不存水;管道的关键节点应按需要安装防回流装置、存水弯(深度应适用于空气压差的变化)或密闭阀门等;下水系统应符合相应的耐压、耐热、耐化学腐蚀的要求,安装牢固,无泄漏,便于维护、清洁和检查。

9 实验室排水系统应单独设置通气口,通气口应设HEPA过滤器或其他可靠的消毒装置,同时应保证通气口处通风良好。如通气口设置HEPA过滤器,则应可以在原位对HEPA过滤器进行消毒和检漏。

10 实验室应以风险评估为依据,确定实验室防护区污水(包括污物)的消毒方法;应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每次消毒的效果。

11 实验室辅助区的污水应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市政管网处。

12 应具备对实验室防护区、设施设备及与其直接相通的管道进行消毒的条件。

13 应在实验室防护区可能发生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生物安全柜、离心机附近等)配备便携的消毒装置,同时应备有足够的适用消毒剂。当发生意外时,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七、 电力供应系统

1 电力供应应按一级负荷供电,满足实验室的用电要求,并应有冗余。

2 生物安全柜、送风机和排风机、照明、自控系统、监视和报警系统等应配备不间断备用电源,电力供应至少维持30 min。

3 应在实验室辅助工作区安全的位置设置专用配电箱,其放置位置应考虑人员误操作的风险、恶意破坏的风险及受潮湿、水灾侵害等风险。

八、照明系统

1 实验室核心工作间的照度应不低于350 lx,其他区域的照度应不低于200 lx,宜采用吸顶式密闭防水洁净照明灯。

2 应避免过强的光线和光反射。

3 应设应急照明系统以及紧急发光疏散指示标识。

九、自控、监视与报警系统

1 实验室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由计算机中央控制系统、通讯控制器和现场执行控制器等组成。应具备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的功能,应急手动应有优先控制权,且应具备硬件联锁功能。

2 实验室自动化控制系统应保证实验室防护区内定向气流的正确及压力压差的稳定。

3 实验室通风系统联锁控制程序应先启动排风,后启动送风;关闭时,应先关闭送风及密闭阀,后关排风及密闭阀。

4 通风系统应与Ⅱ级B型生物安全柜、排风柜(罩)等局部排风设备连锁控制,确保实验室稳定运行,并在实验室通风系统开启和关闭过程中保持有序的压力梯度。

5 当排风系统出现故障时,应先将送风机关闭,待备用排风机启动后,再启动送风机,避免实验室出现正压。

6 当送风系统出现故障时,应有效控制实验室负压在可接受范围内,避免影响实验室人员安全、生物安全柜等安全隔离装置的正常运行和围护结构的安全。

7 应能够连续监测送排风系统 HEPA 过滤器的阻力。

8 应在有压力控制要求的房间入口的显著位置,安装显示房间压力的装置。

9 中央控制系统应可以实时监控、记录和存储实验室防护区内压力、压力梯度、温度、湿度等有控制要求的参数,以及排风机、送风机等关键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电力供应的当前状态等。应设置历史记录档案系统,以便随时查看历史记录,历史记录数据宜以趋势曲线结合文本记录的方式表达。

10 中央控制系统的信号采集间隔时间应不超过1 min,各参数应易于区分和识别。

11 实验室自控系统报警应分为一般报警和紧急报警。一般报警为过滤器阻力的增大、温湿度偏离正常值等,暂时不影响安全,实验活动可持续进行的报警;紧急报警指实验室出现正压、压力梯度持续丧失、风机切换失败、停电、火灾等,对安全有影响,应终止实验活动的报警。一般报警应为显示报警,紧急报警应为声光报警和显示报警,可以向实验室内外人员同时显示紧急警报,应在核心工作间内设置紧急报警按钮。

12 核心工作间的缓冲间的入口处应有指示核心工作间工作状态的装置,必要时,设置限制进入核心工作间的连锁机制。

13 实验室应设电视监控,在关键部位设置摄像机,可实时监视并录制实验室活动情况和实验室周围情况。监视设备应有足够的分辨率和影像存储容量。

十、 实验室通讯系统

1 实验室防护区内应设置向外部传输资料和数据的传真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2 监控室和实验室内应安装语音通讯系统。如果安装对讲系统,宜采用向内通话受控、向外通话非受控的选择性通话方式。

十一、 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

1 实验室应有门禁管理系统,应保证只有获得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并能够记录人员出入。

2 实验室应设门互锁系统,应在互锁门的附近设置紧急手动解除互锁开关,需要时,可立即解除门的互锁。

3 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所有设置互锁功能的门应能处于可开启状态。

十二、 参数要求

1 实验室的围护结构应能承受送风机或排风机异常时导致的空气压力载荷。

2 其核心工作间的气压(负压)与室外大气压的压差值应不小于30 Pa,与相邻区域的压差(负压)应不小于10 Pa;对于可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其核心工作间的气压(负压)与室外大气压的压差值应不小于40 Pa,与相邻区域的压差(负压)应不小于15 Pa。

3 实验室防护区各房间的最小换气次数应不小于12次/h。

4 实验室的温度宜控制在18 ℃~26 ℃范围内。

5 正常情况下,实验室的相对湿度宜控制在30%~70%范围内;消毒状态下,实验室的相对湿度应能满足消毒的技术要求。

6 在安全柜开启情况下,核心工作间的噪声应不大于68 dB。

7 实验室防护区的静态洁净度应不低于8级水平。

威尔信中国顾问作为国际的知名、权威实验室品牌管理专家,打造 “专业、权威、安全、便捷、节省” 的实验室一站式系统化解决方案,致力于为优质企业快速提升品牌、优化管理、改善能力及促进全球认可,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并协助和政府资源部门、行业投资机构进行有效对接。

威尔信中国顾问现已帮助多家“大国工匠”、“大国重器|品质典范”类企业、 2019 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得企业以及众多实验室提供了实验室管理咨询和能力提升工作。

用微信搜索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CNAS实验室认可咨询中心”或加V(ID:CNAS17025),随时掌握最新实验室认证认可、实验室规划设计、生物安全实验室资质办理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社会热点问题的最权威的解读资讯。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