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假冒伪劣肥料有多严重?真相揭开
对此,笔者拨打这款肥料包装袋上标注区号为“0871”的座机,但无法拨通。拨打其“400”免费服务电话,接电话的人却操着东北口音。笔者询问其控失55与氮磷钾含量是什么关系?是否有虚标误导嫌疑?对方告知,你不来我公司,不出示证件,我凭什么回答你?
声东击西,死无对证,是类似黑厂的一个“绝招”。
有些黑工厂白天停工,夜晚生产,产一车肥就运走一车,直接运往农村销售给农户。有些则是白天明目张胆生产,通过忽悠团,把农民请进工厂参观,吃好喝好后订货,把肥料送到家。
用氯化氨,通过喷浆造粒生产硫基肥,与生产掺混肥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大同小异,虚标含量、弄虚作假,是这些小厂肥料的共性。
高塔肥、纯硫酸钾复合肥等小厂没法生产的肥料,则是委托大型肥料厂贴牌生产,产一些低含量肥料,运回自己的工厂,通过改换成高含量的包装袋,以略低于市场同含量的价格销售给农民。
五花八门的造假手段,让人眼花缭乱。
央视同期调查截图
笔者以肥料经销商的身份深入到吉林省公主岭市,对一家打着“鲁×化工总厂”幌子,年产销量上十万吨的肥料厂做了暗访。笔者发现,该厂包装有各种各样的品牌。前来运货的大货车,有自带包装袋前来装货。相同的肥料,往不同的包装里一装,就成了不同的品牌。
笔者在农资市场上购买了一袋上述厂家标注氮磷钾总养分含量为56%的掺混肥,委托北京某权威机构做了含量检测,检测结果为42.5%,偷含量达13.5个。
在辽宁省盘锦市沟帮子镇,笔者以同样的办法深入到“庆×肥料厂”进行暗访。笔者以“大量要货区域销售”的名义,咨询该厂能否在养分含量的标注上灵活一点。
央视同期调查截图
该厂负责人告诉笔者,为了销经商的利益,本厂在品牌、含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相同的肥料,有很多品牌和含量标识的包装袋供选择。“你要装啥袋,装成啥含量的都可以。”
制售假冒肥料包装袋也是一个“暴利”的生意。在东北三省走访时,不少知情人士谈到,有人专门从事销售假肥料包装袋的营生,什么品牌什么含量的袋子都有,5元钱一个。笔者向正规肥料生产厂家了解到,制作一个肥料包装袋的成本价在1元左右。
售假乱象:经纪人贼多,忽悠团恣行
当前,违法成本太低,导致不法分子有恃无恐。销售假冒伪劣肥料和虚标含量肥料的队伍十分庞大,花样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据知情人士介绍,帮助这些小厂家推销一吨肥料,大约可获利200元。
不少人愿意参与其中,分一杯羹。
一是部分村组干部及其家属、退下来的村干部、乡村的意见领袖、农村小卖部营销人员。一些种植合作社也搅和进来,充当了推手。
二是大量经纪人专门从事此业,推波助澜。这些人既不需要办营业执照,也不需要缴纳税费,比打工强得多,乐此不疲。
三是有忽悠团走村串户猎获目标,然后邀请农民来参观工厂,请所谓的农化师现场洗脑,工厂以好酒好肉来招待,有些还赠送礼品。忽悠团将肥料送进村屯,送进农家,拿了钱,分了赃就走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据一位深谙此间内幕的人士介绍,厂家所请的经纪人、忽悠团每年都不一样,忽悠团每年忽悠的品牌也不同。农民上过一次当,就不会上第二次当。但是,一旦换了品牌,换了忽悠客,就很难避免再次上当。
这位人士做了十分精辟的概括:年年有人在挖坑,年年都是新面孔,年年有人往坑里跳,贫困落后的农民总是逃不脱被坑的命运。
在售假大军中,有一个现象值得警惕:部分农资零售商,看到销售品牌肥料不赚钱,拼不过假冒伪劣产品和虚标含量的劣质货,利欲熏心,加入到售卖假冒伪劣和虚标含量肥料的行列中。
在农安县农资市场走访时,有几家卖品牌肥料的经销商透露,在这个拥有40多家农资经销商的大市场,至少有七八家干起了兜售假冒伪劣肥料和虚标含量肥料的勾当。你要啥品牌、啥含量,装袋就成。你要100元一袋,他就给你装100元的,你要90元一袋,就给你装90元的。
忠告
俗话说的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可是,有些不良厂家和经销商,却明目张胆偷含量,随心所欲乱写标识,导致化肥市场鱼龙混杂。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咱们的农民朋友也得擦亮双眼,尽量买正规品牌,同时不要忘记索要发票,这样万一出现问题可以追溯。如果说包装袋上只看见商标或者不规范的产品名称,看不到有效成分含量、净重、标准号、生产许可证号、生产日期或批号,甚至连生产厂名和厂址都没有的,再便宜咱也不能买。
看不懂含量标志,识别不了浮夸广告等不要紧,记住这个底线就行:按当前的原材料价格,自动化程度较高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正规大企业,氮磷钾每个含量的成本达50元,那么,养分总含量达50个的肥料,一吨肥的成本无论如何得2000元,虚标56个含量,每包却只要价100元以下,那一定是偷含量或是劣质原料。企业越小,生产成本越高,价格只能越高才合乎逻辑。肥料不是玩魔术能玩出来的。
再者,要算清楚投入产出账。贪便宜买了劣质或含量不够的肥料,如果种2垧地,买肥时可能省下了三五百或上千元,但是少收上万斤玉米,就是少收入七八千元。来源:农财网农化宝典(作者 成华飚)
目前,微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接种剂(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菌肥)、生物有机肥(菌肥)三类。
在使用过程中,微生物肥料在提高土壤肥力、防控病害、提高品质作用显着,但也有朋友们反映效果不稳定,同一批次的品种在不同作物、不同时期、不同用量的情况下效果差异很大。经调查发现,大家使用这类肥料中存在诸多误区,主要体现在观念和使用方法上,今天就从大家对菌肥观念上的误区一一纠正。
误区1:靠见效速度评价产品好坏,认为见效快的就是好菌剂或菌肥
肥料效果的发挥与微生物菌群繁殖速度、菌群数量关系紧密,菌群生长存在周期,这是与化学肥料和植物调节剂的最大区别,也就出现了微生物肥料速效性不如后两者的现象。
见效慢并不意味着品种是无效果的,能在较短时间内看到作物长势明显改善的品种未必是好品种,其中也不乏一些添加了植物调节剂的品种。
误区2:种类混乱,分不清使用的是菌剂还是菌肥
农用微生物菌剂是指目标微生物(有益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制成的活菌制剂;微生物菌肥包含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分别指目的微生物经工业化生产增殖后与营养物质和主要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活菌制品。
菌剂、菌肥最大的区别在于产品中营养物质及有机物料的含量,使用中需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对路产品。
误区3:认为一种产品中菌的种类越多、菌种数量越大越好
复合菌剂的使用效果会受到不同菌种生长习性的影响,盲目的复合,极易造成菌种间的拮抗,影响效果发挥。产品使用后起作用的只有活菌,因此菌衡量的标准为“有效活菌数(CFU)”,有效活菌数量越大效果越好。
此外,菌的纯度也至关重要,当产品中霉菌杂菌数及杂菌率超标时也会影响应用。市场上少数不合格产品中含有致病菌,不仅修复不了土壤,还会导致病害发生。
误区4:一个季节使用一次就可以,一次使用作用可持续多年
部分微生物菌种施入土壤后会大量繁殖,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成为优势菌群,但外部环境的改变会导致有益菌死亡,从而影响有益菌群在土壤微生物系统中的地位,要继续保持其地位,就需要在作物的生长期多次使用微生物肥料来补充有益菌。
误区5:不注重菌的种类,认为一种菌可以解决多种问题
少数用户缺乏对症用菌的意识,选购产品时只注重是否含菌,而不关注菌的种类,使用不对症的菌品种后,达不到所需目的。
对于现阶段在农业部获得登记的微生物品种,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要结合需求、菌种特点、菌种功能选用对症的产品。
误区6:超过保质期使用就没有效果
国家标准规定,“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及“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液体制品保质期为3个月,粉剂及颗粒制品为6个月。超过保质期并不意味着产品没有效果,要区别对待。
相关阅读
-
果园间伐、修剪下来的枝干你怎么处理了?...
-
穷人挣钱又快又靠谱的方法,5个赚钱快又稳定的路子对于穷人来说,赚钱快又稳定并不容易。然而,以下是一些相对可行...
-
文章浏览阅读1.2k次。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7-2018》:互联网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中国互联网产业也正处于新的历史拐点。从互联网发展周期看...
-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
-
排名第422位!小米再次荣登世界500强榜单,提升了46位,小米,世界500强,雷军,小米电视,子品牌...
-
4年提升超过200位!小米再次位居世界500强榜单,排名第266位
2019年,创立不到10年的小米正式跻身了世界500强企业,当年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468位,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500强企业。 从2019年排名第468位...
-
中关村论坛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自2007年创办以来,就持续聚焦国际科技创新前沿和热点问题...
-
从艰难岁月到巅峰之路:雷军向武大毕业生分享走向成功的秘诀。...
-
科技最前沿:中国品牌排行榜小米首度上榜 华为设备亮相全英5G电视直播
近一周互联网圈财报不断,首家上市的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科技也于5月30日披露了上市后首份财报,蘑菇街则发布了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2019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新技术方面...
-
小米,你一定不陌生吧?它是中国最成功的科技品牌之一,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厂商之一。你知道吗,小米在20...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