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2019年全国高校热点负面舆情汇总分析

2019年全国高校热点负面舆情汇总分析

时间:2023-11-22 23:55:23 作者:
摘要:本文汇总了2019年高校热点负面舆情并从舆情来源、舆情话题、舆情应对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网民爆料方面,“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缘起翟天临在直播中暴露出自身完全不了解知网的存在

报告说明

2019年,高校舆情频发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本文汇总了2019年高校热点负面舆情并从舆情来源、舆情话题、舆情应对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

大学校园新闻热点_高校热点新闻_学校热点话题新闻

备注:数据来源于优讯舆情监测系统(截至2019年12月24日)

2019年高校舆情热度依旧不减。上半年负面舆情主要集中在2月和5月;下半年影响力较大的负面舆情集中爆发,引发媒体和网民的高度关注,10月、11月、12月负面舆情密集曝光,考验高校舆情管理能力。

首发站点:自媒体仍然是负面舆情的主要信源

从舆情首发站点来看,在热度较高的23起高校舆情事件中,有15起舆情首发于微博,其次是微信、新闻网站、知乎和论坛。

高校热点新闻_大学校园新闻热点_学校热点话题新闻

从爆料者身份来看,舆情爆料显现出全民参与的特征。网民爆料方面,“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缘起翟天临在直播中暴露出自身完全不了解知网的存在,进而引发网民对其博士学位质疑;北大录取通知书“内外有别”也是因为网民晒出录取通知书,进而引发网民对于北大“超国民待遇”的不满。学生爆料方面,“海南大学禁止外卖入校”“浙大食堂疑似食物中毒”“宁波大学一副教授被曝性骚扰女生”“上财副教授骚扰女学生”“沈阳大学研究生因奖学金被刺案”等事件均属于在校学生网络发声维权。此外,媒体监督在高校舆情中也有所体现。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天价”宿舍费一事首发于红星新闻,事件曝光之后引发热议。南方周末刊发《“不寒而栗”的爱情:北大自杀女生的聊天记录》的报道,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讨论。

舆情话题:话题多元化趋势明显,学术造假类舆情突出

从舆情事件的类型来看,舆论对学校管理、校园安全、教育公平、教师言行、违纪违规等话题颇多关注。在汇总的23件热点舆情事件中,关于学术造假的负面舆情就有四起,“翟天临学术不端”“复旦女博士SCI事件”“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被曝论文造假”“华南理工考研成绩作假”等事件曾一度位列各大平台新闻排行榜前列,由此可见舆论对于学术造假“零容忍”的态度。

2019年以来,国内民众针对内外不公平现象抵触情绪强烈,主要表现在山大学伴事件、北大录取通知书两大舆情事件上,最近的“武大清退92名国际学生”事件获得舆论一致好评,反映了网民对于“公平”待遇的关注度有增无减。

本年度,师风师德类舆情也相对较多。从“复旦劈腿女博士”到“上财钱逢胜性侵”“宁波大学黄某明骚扰女学生”再到“北大博导因作风不良被举报”事件,媒体集中报道的同时,公众对于相关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攀升,强大的舆论压力不仅倒逼政府加大监管力度,也警示了公众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性侵等不安全因素提高警惕。

此外,外卖不准入校园、保安被外卖员刺伤、学生食物中毒、食堂着火、博物馆被曝赝品等事件暴露出高校在行政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漏洞,相关问题需要高校反思并给出改进新举措。

舆情应对:舆情传播态势各异,应对水平高低有别

在热点舆情中,绝大多数高校均能做到及时回应,这是当前高校舆情管理的进步。但是具体到详细案例,舆情应对效果又因舆情传播趋势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综合分析认为,舆情应对方面,上海财经大学的舆情处置值得借鉴。“上财副教授性侵”事件爆出之后,上财第一时间发声回应舆论关切,校方明确表明立场,及时对涉事教授进行适当切割,并对其做出严肃处理。有速度有态度有措施,舆情处置可谓高校舆情应对的典范。

当然,也有应对失范的案例。应对不利主要表现在错失最佳处置时机、回应内容错误、回应主体错乱、沉帖应对等方面,关联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舆情热度持续升温,高校声誉受损严重。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