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生物质化学工程杂志文章选集

生物质化学工程杂志文章选集

时间:2023-11-18 10:57:53 作者:
摘要:《生物质化学工程》是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生物质化工行业的技术类刊物。 办刊宗旨: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生物质化学工程杂志介绍

《生物质化学工程》是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生物质化工行业的技术类刊物。

办刊宗旨: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促进我国生物质化工产业的发展服务。

办刊方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引导技术潮流,促进行业发展。

报道内容:可再生的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加工与利用,包括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和生物质材料等,主要包括生物质资源的热转化、热化学转化、生物转化和活性炭,木材化学和制浆造纸,生物质原料水解,松脂及松香、松节油,植物多酚,林产香料、油脂、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木工胶黏剂,树木寄生产物以及其他森林天然产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综述评论、专题讲座、技改园地、国内简讯等。

读者对象:适于从事生物质化学工业、林产化学工业、林业、农业、森工、能源、轻工、化工、环保、医药、食品、土产、商检、外贸等行业从事科研、教学、生产、经营、设计工作等相关人士阅读。

本刊主要资助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林科院林业新技术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本刊主要资助课题有: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801)、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405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100704)、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230200)、“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DB1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63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411)、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230200)、浙江省与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合作项目(2010SY05)、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030)。

生物质化学工程杂志征稿要求

1基本要求论文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读性,要求内容充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字精练。研究论文、综述文章一般不超过7000字(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参考文献)。

2书写顺序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地反映研究成果的实质及特点,字数不超过20字),作者姓名、单位(署名顺序按对文章贡献大小排列。如作者不是同一单位,可分别在姓名右上角标注1、2等,并在作者单位前分别标上相应的序号,全部接排,单位之间用分号“;”隔开),中文摘要,关键词(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英文摘要,正文,致谢,参考文献。

3摘要论文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中文摘要以200~300字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语句通顺(长度一般不超过150words)。

4前言论文的前言部分不编号,不计算进正文层次。文字应尽可能的简明扼要,对之前的同类研究数据简短概括并标注参考文献即可,且前言部分应少分段,尽可能不分段,不出现图、表、分子式和化学式等。

5正文层次标注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2.1”;“3.1.2”,一律左顶格。

6外文、计量单位及符号论文中的外文及符号要求区分文种、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和大、小写,动植物及微生物名称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须加注拉丁文学名(斜体)。计量单位及符号按GB3100~3102-1993的规定执行,不得再使用已废除的单位,如:目、克分子、克分子浓度(M)、当量浓度(N)、毫米汞柱(mmHg)、达因(dyn)、千克力(kgf)、标准大气压(atm)、卡(cal)等,且尽可能将行业单位转换成标准单位使用。

7图、表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其内容要与正文相呼应,并附相应的英文对照。图应精心设计,大小适中,一般不超过6幅为宜。表格设计要合理,一律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内数字小数位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字或内容相同时应一一列出,而不能用“同上”、“同左”……。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结构式不应夹杂于行文中,而应以适当的化学名称或分子式书写,行文中的分子式应写成一行。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标全并注意引用国内外及本刊的最新文献,以公开发表的、作者亲自阅读的文献为限,并由作者对照原文一一核实。格式按GB/T7714-2005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所引文献应按文中出现的顺序随文标注,在正文引用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出文献序号。①期刊作者.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②专著或图书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③论文集作者.篇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④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年-月-日).;⑤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如有出版者或出版地不清楚的请注[出版者不详]或[出版地不详]。文献作者标注为:汉语拼音,姓在前全大写,名字全写中间加“-”,外国人姓在前全大写,名缩写,不加缩写号,作者最多列3人,其余用等(etal)标注。

9作者简介(加注在论文的首页下)来稿请注明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含省、县),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如有通讯作者的,请注明职称、学位、博(硕)导等状况及专业领域。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