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欧亚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 乔方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以下简称“海洋十年”)指明了方向。2017年,第72届联合国大会授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委会”)牵头制定“海洋十年”实施计划。我作为海委会全球遴选出的19名专家之一,全程参加了实施计划的编制工作。经过近3年的反复沟通和筹备,在一系列全球和区域研讨会成果基础上,“海洋十年”实施计划编制完成,于2020年12月31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审议通过,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海洋十年”的使命为:推动形成变革性的海洋科学解决方案,促进可持续发展,联结人类和海洋。“海洋十年”的显著特点是:不仅关注科技的革新和知识的获取,更强调科技和知识在全球海洋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为管理、决策和施策提供核心科技支撑。面对海洋领域这场世界革命,需要明确我国海洋领域的战略方向,才能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才能在这次海洋科技变革中发挥我国的优势。
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近期发生的我国河南强降雨灾害、北美极端高温灾害等引起关注,充分显示预测预报是防灾减灾的核心科技公共服务产品。然而,目前对于这些极端事件的强度预测还存在很大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部门的决策与科学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循环如何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会对世界气候作出怎样的贡献,这都需要精确的量化估计,都与海洋密切相关。
经过近30年科技攻关,我们提出了海洋动力系统的学术思想,打破了国内外海洋动力学波浪、潮流和环流分治的传统动力学框架,提出发展浪—潮—流耦合模式的新思想,并把分系统通过湍流过程的相互作用作为科学攻关的核心。我们原创建立的浪致混合理论,揭示了波浪在海洋与大气交换中的核心作用,被美欧等10余个不同国家的研究组独立应用,均能大幅度提升其模式模拟能力,显著减小了半个世纪以来预报的共性误差。这些科学与技术的突破均处于海洋科技的国际最前沿。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包含海浪的海洋耦合模式、台风耦合模式以及地球系统模式,大幅提升了海洋、台风和气候的模拟与预测能力。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2016年首次实现千万核并行,我们研究组同年也实现了海洋模式的千万核高效并行,并在2016年获得国际“戈登贝尔”提名奖,今年又实现了国际最快计算机2700万核高效并行,这些均处于国际海洋科技领域最前沿。
关键的技术是买不来的,是求不来的,我们必须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才能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真正的发展。可以预期,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海洋、台风和气候的业务化预测与评估能力会大幅提升,能够更加高效地直接造福于我国和世界人民。
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参与“海洋十年”,是体现我国大国担当、践行多边主义、与全人类共同保护和开发海洋的重要机遇,也是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契机。在“海洋十年”筹备阶段,欧美日俄等国家均积极提名其相关专家参与编制实施计划,并积极承办全球和区域性研讨会,提升各自的影响力。美国于2020年上半年在其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支持下,成立了由美国科学院牵头的“海洋十年”国家委员会。日本内阁、德国政府等也成立了“海洋十年”国家委员会。此外,日本还将通过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海洋十年”。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海洋十年”确定的7项预期成果中有不少新的发力点,特别是在海洋与气候预测领域形成了国际学术引领的态势。可以通过为国际社会提供高质量预测预报公共服务产品,服务于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发挥制度优势和科研引领优势,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海洋十年”凝聚了全球共识,我国全程深度参与了该顶级国际计划的路线图设计。我们聚焦海洋与气候变化的观测与预测、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全球水循环等全球关注的、与自然资源管理密切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容易找到与世界各国的“最大公约数”。在此基础上,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以及前期形成的科研引领优势,通过加强与各国科研人员的合作,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条件已经成熟。
联合国“海洋十年”将成为未来国际海洋科技竞争的主战场,我们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的期望和要求,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国际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让良性的科技竞争惠及全世界人民。让我们“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只争朝夕,勇攀科技高峰,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相关阅读
-
“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
-
三星电子又惹祸了!近日,三星半导体亏损12.69万亿韩元,导致三星电子净利润暴跌95%,创14年来最低水平。这家韩国巨头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占有极...
-
点击下方“谈小言”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百科趣闻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生命的繁衍与灭绝交替进行,只有少数生物能够...
-
2014年10月27日,纳米比亚,温得和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毛雷尔在国际惩戒所及监狱协会年度会议上的发言。...
-
口腔科医务人员不定期参加大讲堂、电视台口腔健康专栏节目等,视频录制完成后,不仅用于科室日常宣传,还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让口腔患者熟知。...
-
指今人的心地失淳朴而流于诈伪,没有古人厚道。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慨叹社会风气变坏。人心不古,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
-
这是我周末用了两天时间整理的文章,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很幸运!!很多人都想不用太麻烦,不用太费时间,不用太多精力的去赚钱,那么刚好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
-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
-
地球日书单丨这个数百万物种与我们共享的世界,值得你温柔以待,灭绝,自然界,在地球上,地球表面,地球日书单...
-
指有钱有势,人就奉承;无钱无势,人就冷淡。世态炎凉,汉语成语,拼音是shìtàiynling,意思是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出自《指南录·杜架阁》......
-
古代岩石中类脂的化合物,指向了众多此前未知的微生物,它们曾经主宰着地球上的复杂生命。在澳大利亚内陆地下数百米深处的岩石中,保留了一个原始微生物秘境的线索...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