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苏州无锡两个大佬,不会让常州独吞新能源蛋糕(关键词:苏锡常新能源)

苏州无锡两个大佬,不会让常州独吞新能源蛋糕(关键词:苏锡常新能源)

时间:2023-11-11 21:55:40 作者:
摘要:问一个问题:说到长三角新能源产业热度高的地方,你首先想到的是哪里?也许你会想到上海、常州。但估计很少有人会不假思索地想到无锡。今天这篇文章,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在无锡东部

问一个问题:

说到长三角新能源产业热度高的地方,你首先想到的是哪里?

也许你会想到上海、常州。

但估计很少有人会不假思索地想到无锡

今天这篇文章,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在无锡东部,一座面向长三角、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生态科技城“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正在崛起,一股新能源产业的澎湃势力在这里聚集。

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全球科技控股集团_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这背后是锡山区对新能源产业“快、准、狠”的超前谋划,以精准招商、链式招商、集群发展,在这片热土上缔造了出人意料的“绿色经济”增长极。

今年1-7月,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所在的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锡山经开区”),新能源产业产值增幅达73.4%。

其中,最亮眼的两组数据:

光伏相关产业同比增长56.8%;

风能相关产业同比增长96.4%。

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从他们目前在手项目、在谈项目来看,在未来的几年里,这里的新能源产业一定还会掀起一轮更燃、更引爆的增长。

这匹黑马,我们给它想到了一个响亮名字:长三角新能源湖区。

01.

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新能源发展的势头如此猛烈,和引进的企业有关。

比如在光伏产业,真正掌握由光能转换为电能的核心部件是光伏电池,行业内都清楚,传统晶硅已经是“玩剩下”的,现在光伏玩家们看好的主力军是转换效率更高的异质结,以及应用场景更多样化的钙钛矿。

随着宛山湖生态科技城大开发大建设的强势推进,一座“新能源湖区”已然崛起:在宛山湖生态科技城落户的新能源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稀缺性。

举几个例子:

异质结产能全球第一的企业——华晟新能源

走出安徽宣城后布局的第一站,华晟新能源就选择了锡山经开区。

作为异质结电池的领跑企业,华晟投资54亿元的异质结智能制造项目已落户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总用地约400亩。日前,项目一期举办了首台设备搬入仪式,标志着全球首家生产182R异质结电池的智能化工厂投产在即。

全球风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德力佳

德力佳2018年在锡山经开区成立,主要从事风电关键核心装备—风电齿轮箱的研发与生产。

企业是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三一重能、上海电气、中国海装等头部风电主机企业的主要供应商,目前一、二期项目均已落户宛山湖生态科技城,二期项目也已竣工投产。

长城控股集团孵化的全球领先的钙钛矿研发企业——极电光能

企业2020年在锡山经开区成立,在一些“电池巨头”企业开始对钙钛矿产生兴趣做中试线时,极电光能就快人一步投产全球最大150MW钙钛矿光伏产线。

明年三季度,总投资30亿元、总用地约173亩的全球首条1GW钙钛矿光伏生产线也将正式投产,这是极电光能在锡山经开区的二次投资,也落在了宛山湖生态科技城。

能源技术不像传统能源,相对来说涉及的产业链会短一些,尤其这些在行业内做到领先的龙头企业,它们颇有些“独孤求败”的意思,这些项目是各地争抢的资源。

这么多处于全国甚至是全球行业领先的企业,为什么都聚集在了宛山湖?

02.

德力佳落地锡山经开区时销售额只有5000万,“行业龙头”还只是潜藏心中的宏伟目标。

德力佳副总经理刘建华用“有魄力”来形容锡山经开区。

的确是有魄力。

2018年,锡山经开区给了德力佳近200亩的土地;2022年,锡山经开区又为德力佳二期提供了165亩土地。

机遇总是会最先降临在敢于先行先试的人身上。2020年,3060碳排放目标被提出,风力装备的装机量大增。据国家能源局数据统计,在2018-2020年间,风电新增装机量分别同比增长37%、25%、178%。

选对了赛道,德力佳风生水起。2020年,也就是到无锡投产的第一年,德力佳销售金额达22亿元;2022年,德力佳销售金额达35亿元;而今年,德力佳销售金额预计超40亿元。

在锡山经开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跟着别人跑,永远不可能超过别人。”

也就是说,跟着别人的路子做产业规划,可能也会做得有模有样,但和“高峰”“高地”永远有一步之遥。

看准德力佳,只是锡山经开区在新能源产业上眼光前瞻的一个例子。

在很多地方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商的时候,锡山经开区却另辟蹊径瞄准新能源电池——异质结和钙钛矿是用于光伏电池上的新材料。

眼光独到者抢占先机。

在很多城市发展新能源的路径中,可以看出一条共同的经验:

抢先布局链主企业,是产业崛起的基础,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比如常州金坛。中航锂电是第一家落地金坛的大型动力电池企业,当时中航锂电只是作为新能源车的配套企业引进的,但就是因为落地了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中航锂电在金坛带动发展了一条较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

比如安徽宣城。华晟新能源2020年落地宣城经开区时,当地的新能源产业还没有拉开步子,但后几年的发展里,龙头企业给区域发展带来的辐射效应很快就显现出来。装备、原材料、电池、组件、逆变器、系统成套等组成的光伏全产业链体系一一落地宣城经开区,由此拉开新能源光伏产业发展的序幕。

锡山经开区知道,龙头企业,一定是龙头企业,才能舞动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旗,给这块土地带来量的变化和质的跃升。

03.

2022年年初,华晟新能源宣布将华晟异质结智能制造项目落地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新兴产业的行业龙头在锡山打造异质结产业集群,对于上下游的企业来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而就这个大项目而言,与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是高度契合匹配的——一个高站位、高谋划的生态科技城打造,需要优质高新技术企业来一同引领发展。

近一年时间,华晟异质结智能制造项目、极电光能150兆瓦中试线、极电光能全球总部及钙钛矿创新产业基地、盘古钠祥钠离子电池研发总部及制造基地项目、奥威超级电容项目、力神新能源研究院等一大批新能源项目纷纷落地宛山湖科技城。

这些项目都是新能源行业金字塔分级中的“顶层项目”。

在去年奔流财经去蜂巢能源探访时,极电光能还只是一个刚刚从实验室萌芽的“小企业”,那时候钙钛矿在国内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虽“小”,只是几十个人的小团队,但那时候极电光能已经率先做出了钙钛矿的样品。

从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150MW钙钛矿光伏生产线,到全球首条1GW钙钛矿光伏生产线,在锡山经开区,极电光能完成了里程碑式的跨越。

也正因如此,极电光能选择在锡山经开区加大加速布局产业链和生态圈,企业不断攀升发展的同时,也助推锡山打响了新能源产业“王牌”。

04.

锡山经开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服务企业的原则有两条:

第一,尊重科学家、企业家。

第二,以“保姆式”服务、“保镖式”保护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行业里的人或许都有所耳闻,不管是华晟、极电光能,还是德力佳,创始人都是在行业内响当当的人物。

华晟董事长徐晓华,是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博士,曾在汉能集团担任副总裁,在创立华晟之前,曾带着团队多次刷新异质结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

极电光能联合创始人、总裁于振瑞,是一位拥有35年光伏从业经验的“老将”,也是中国光伏二十多年产业历程的亲历者,先后从事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晶硅太阳电池、光伏系统、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研究及产业化技术开发。

德力佳董事长刘建国,曾经是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离开南京高精传动后成立德力佳。

这些大咖,眼光之高,不用多说。

要想打动这些人,除了政策的吸引,更重要的是靠诚意。

极电光能和蜂巢能源同属“长城系”企业,在极电光能落户锡山经开区之前,蜂巢能源已经诠释了什么是“政企合拍”的合作典范。

蜂巢能源在2019年落户锡山经开区时拿了200多亩地,然而当时蜂巢能源设立的只是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比起来,税收要少掉很大一块。

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也很直接地表示:感觉非常意外,难得有政府愿意把这么多地给还没有多少利润的研发型企业。

锡山经开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当时蜂巢能源的业务量不断扩大,不能让订单等生产线,所以利用了区域内9万平方米的存量厂房,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化改造,转给急需土地扩大产能的蜂巢能源。

虽然如今回忆起来用一句话就能概括清楚,但这200多亩地的背后,是锡山经开区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前前后后十几位政府人员投入了无数精力。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什么是尊重“科学家、企业家”——现在蜂巢能源无锡研发中心硕博人员将近500人,今年还将进一步扩张。

可以看出,从德力佳,到蜂巢,再到如今的极电光能,锡山经开区在拓展新能源产业边界时,更看重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用锡山经开区招商团队的话来说:眼前的“红利”不是我们最看中的,正如研发这一环节给企业带来的高附加值一样,产业落地之后为区域发展带来的科创活力和未来前景,也是一座“科技城”不可缺少的附加属性。

05.

让我们把目光再转向这一片湖区。

纵观近些年的新城建设,核心区的空间设计往往会围绕着一片湖或者水面开展,而长三角地区向来以江南水乡著称,具有发展湖区经济的先天优势。

长三角,也应该诞生属于自己的“松山湖”了。

东莞松山湖,当年华为研发部门从深圳搬迁到松山湖,推动了创新资源在一个新的场域内集聚,华为机器、华为终端、华为大学、华为研发实验室等项目先后落地,吸引了一大批华为供应商进驻,形成以华为终端为龙头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链集群,松山湖科学城拔地而起。

这种“湖区经济”,突出的是“区域性经济网络”——在这张“经济网络”里的企业,会有紧密的产业关系。

巧的是,宛山湖的湖泊形态与东莞松山湖非常相近,水面面积约2.3平方公里,南北长约6公里,两者都属于狭长型湖泊。

事实上,宛山湖地区已经“沉寂”了一段时间,在古代宛山湖曾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商道”,但随着近代陆路交通的兴起,水路渐废,宛山荡的繁华渐渐不再,这里也似乎成为了一块偏远之地。

2010年,高铁无锡东站开工建设,高铁的建设彻底打开了无锡的东大门,也让宛山湖的战略区位价值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它距离无锡东站仅5公里,车程仅有10分钟,从这里出发,能便捷地到达长三角各个主要城市。

更难得的是,在锡山区几任领导的带领下,宛山湖地区的开发保持了极大的“战略定力”:在没有想清楚怎么做之前,宛山湖地区一直处于战略预留状态,但在土地整理、道路建设与景观塑造方面开展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十年时间,这里默默耕耘,把湖边的“生地”都变成了可以迅速开发的“熟地”。

现在,它终于等到了全世界新能源产业大爆发的历史机遇——

绿色能源是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最重要的主导产业之一。

纵观无锡各大科技新城,“生态”二字在其中并不多见。

锡山区重磅打出“宛山湖生态科技城”的概念,提出在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核心区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园,主攻新一代光伏、动力电池、风电设备、新型储能、氢能等领域,则是在产业的角度对“生态”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

除了行业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宛山湖生态科技城已接连落地研究中心和创新平台,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无锡碳中和动力技术研究院、跃科新能源汽车电驱研发中心等,中科微至、蜂巢能源也纷纷在这里建设了研究中心。

45平方公里的生态科技城内,聚集数十家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研发中心,这种浓度的聚集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座“新能源湖区”的强势崛起。

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_全球科技控股集团

好消息是,在发稿前我们得知,近日,锡山经开区在第八届中国国家绿色创新发展大会上获评“绿色低碳示范园区”。而在这之前,锡山经开区已经被授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的称号。

可以预见的是,无锡向东看,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是最瞩目的闪耀之作。

这股“新能源产业”中的新生力量,正在成为长三角新能源格局中新的“破局点”。

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全球科技控股集团_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奔流公告

大调研时代开启

奔流财经社联合国内高端智库

正在启动“调研长三角”活动

针对长三角城市、产业、

企业、园区、开发区

进行定制化高端调研

策划年鉴、蓝皮书出版等

内参直达高层,欢迎垂询合作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