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专业探秘⑪|汕头大学生物技术专业

专业探秘⑪|汕头大学生物技术专业

时间:2023-11-10 15:02:15 作者:
摘要:生物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重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实验技能、严密的整合思维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能力与

生物工程博士读几年_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_生物工程博士点

生物技术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东省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实验技能、严密的整合思维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并具有广博视野的生物学基础领域研究型人才或者能推动生命科学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生物工程博士读几年_生物工程博士点_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培养特色

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开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三个专业方向。

完善的培养体系: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生物学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本科生比例达到1:2。

“拔尖人才”计划:为立志从事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优秀学生提供成长土壤,进行个性化、研究型培养模式,打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领军人才。

高水平科研平台: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学教学示范中心,汕头大学-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联合藻类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

高水平科研成果: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个相关领域的ESI论文引用量位列全球前1%(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

卓越的师资队伍:88%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5%教师具有海外经历,拥有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李嘉诚卓越教学奖获得者、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得主、教育部/广东省/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奖得主、“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粤工匠、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好人、潮汕星河奖得主等一批优秀教师。

国际化的学科交叉培养模式:以“生物+X”为培养思路,推行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方式,实施专业课全英/双语教学,实行“研究生式导师制”全覆盖、100% 学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培训,提供丰富交流机会及完备的实习基地(80%企业位于在珠三角地区)。

人才培养质量高:本科生参与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的比例超过20%;历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比赛、挑战杯等竞赛项目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每年都有大批学生保送或考取境内外优秀高校或研究所,升学率在50%以上。

专业核心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命科学思想、方法与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统计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免疫学,发酵工程,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生物信息学等。

就业前景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面宽广,毕业后可在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继续深造或胜任生物医药、检验检疫、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化妆品等各行业工作。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4.4%,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就业。所培养学生具备长远职场优势及深造潜力,具有动手能力强,理科逻辑思维能力突出的显著优势。此外,本专业学生继续深造比例较高,每年有大批学生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复旦大学、爱丁堡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盛顿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优秀高校继续深造,2022年升学率为55%。

选考科目要求

(“3+1+2”模式)

首选科目:仅物理;

再选科目:化学、生物;

再选科目要求:2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

(选考科目要求以生源省份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近三年广东省招生录取情况

生物工程博士点_生物工程博士读几年_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该表不包含地方专项、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录取情况)

生物工程博士点_生物工程博士读几年_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段慧敏

2019级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工程博士点_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_生物工程博士读几年

周雨晴

2019级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_生物工程博士读几年_生物工程博士点

1.

谈谈你眼中的生物技术专业是什么样的?

段慧敏

现在的汕大的生物技术专业分为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方向和食品安全与检测方向,这样我们可以选择两个方向的选修课,接触到的知识更多,知识面更宽,思维更加开拓;分了方向以后,师弟师妹们在自己喜欢的方向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学习训练,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周雨晴

对于我来说,应该是系统、浅薄但有用的一个专业,就像是一张标明省份的中国地图。透过这一个专业,你能系统的认识到生命科学有哪些方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就像是中国地图上的各个省份一样排布,同时,学习的过程中,也会熟悉研究生命科学的技术手段,了解生物的过去和现在,或许有能力的学生能窥见未来。同样,这个专业对我来说还是浅薄的,对生命科学的每一个方面的介绍学习都是较浅薄的,学生并不能去真正钻研某一个方面,这并不是缺点也不需要解决,因为其受限于生物范围之大,生命科学研究之广,但它的系统教学和技能训练还有思维学习将会让学生明白自己将何去何从,就像一份标明省份的中国地图,让看的人知道,自己将遵循自己的意志和爱好前往哪个领域探索。

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_生物工程博士读几年_生物工程博士点

专业学习(段慧敏提供)

2.

在该专业学习有哪些丰富的资源和机会?

段慧敏

我们专业的丰富资源主要体现在师资和实验平台这两方面。我们的老师大部分有境外留学经历,生物系的师资力量非常强大。每一位老师都和蔼可亲,从不吝啬自己的学识,与老师交流,总是收获满满,这就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以及了解相关行情。除此之外,各个研究方向的老师给本科生提供了很不错的科研平台,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生命科学竞赛等实践机会,逐步找到自己所热爱的、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另外,专业讲座的资源也是为本科生开放的,每周都会有不同研究领域的教授、研究员来生物系做汇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学习,收获很大。

周雨晴

学校首先拥有一个极为豪华的图书馆,收纳的图书绝不是四年能看完的,可扩展课程内学到的专业知识,接触到更多未被讲解的领域。学校还设有英语角、语言中心(cill)等学习之地供有需要的学生,特别是cill和英语角,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福音,是一个可以快速提升英语的地方(英语对于我们很重要)。此外,在生物技术这个专业,有个其他专业好奇、自己专业“苦大仇深”又爱着的资源,那就是有机会迅速进入实验室学习实验技能,接触高端仪器,拥有自己的实验项目去探索目前还未可知的领域和知识,去挖掘实验现象。

3.

在该专业学习得到了哪些提高和成长?

段慧敏

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坚定了生物这条路。在生物专业学习我感到了快乐,就放弃了转化学专业的想法,在这里,我的生物思维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对于生物思维的培养,各个课程老师在思维上的引导,以及他们在看问题角度上对我的启发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始终认为,生物学不是死记硬背,看到知识点背后的原理很重要。再就是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大一下至大二上,我申报了化学系的大创项目,初次接触计算化学在蛋白质、药物上的应用,深深地感受到跨专业研究的魅力,也锻炼了我的自学能力;大二至大三两个学年,修读“拔尖班”的实验课,在张杰良老师实验室做项目,更锻炼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

周雨晴

我自身的成长主要在知识、技能、眼界、逻辑和综合素质这五个方面。在专业课程内,老师会教你知识,授之以鱼,也会授之以渔,教你获取知识、消化知识、批判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程外,老师会以自身经历和渊博的学识影响学生,我是一个与老师交流较多且乐于与老师交谈的学生,老师也毫不吝啬给予学生帮助、开导和鼓励,每一次的交谈都会让我或多或少有所感悟。除此之外,专业内还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各有特色,各有所长,跟他们的相处是轻松且自在的,不知不觉中他们的优点、眼界帮助我变得更好。

4.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