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成果发布
2021年10月10日上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即将开幕之际,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举办了生物多样性成果发布会。发布会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主办。
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在发布会上致辞,简要介绍了中科院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取得的多项重要成果。
中科院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性建设。中科院拥有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相关的机构多达40余家,包括在境外建设的研究中心。中科院19个研究所的生物标本保藏和科普展示馆馆藏标本达1870余万份,占我国标本收藏量的一半。中科院于 2003 年开始牵头建设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已数字化来自329个标本馆或博物馆的1635万份标本。中科院的植物园(含与地方政府共建)15个,总面积为68319.7公顷,占全国植物园总面积的67%。
在生物多样性资源现状的研究方面,从20世纪50—60年代起,中科院先后组织850所大专院校和研究所进行了40多次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正在开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和即将启动的第三次新疆自然资源科学考察等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本底和变化提供翔实的资料。
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自2004年起,建设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目前共建成24个大型森林动态样地和50多个面积1-5公顷的辅助样地。在全国率先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体系的研究,对61个物种实现了人工繁殖基础上的迁地保护、9个物种开展近地保护示范、20个物种开展回归试验示范。
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收集和保藏方面,由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计划支持的《中国科学院生物资源目录》汇集了中国科学院40个研究所73家生物资源库馆的735万份生物资源数据,包括生物标本、植物资源、生物遗传资源、实验动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资源,形成了完整的数据系统。
在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中科院建有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数据中心7个,包括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和三个院级数据中心,即植物科学数据中心、海洋科学数据和地球大数据中心。
中国科学院主导或联合发起的“万犬国际基因组计划”“万种鸟类基因组计划”“万种鱼类基因组计划”等为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起源与演化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此外,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对于大尺度生物多样性格局、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濒危与保护机制、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等重大科学问题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以上研究对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对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具有重要意义。
为迎接COP15的召开,中科院还围绕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开展了战略研究,并组织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和专刊与专题。如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关系新认知”专题、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挑战与对策”专题。此外,中科院策划了《中国科学院院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专题、《生物多样性》期刊“生物多样性公约 COP15”专辑和《人与生物圈》期刊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专辑。
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介绍了与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共同组织的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关系新认知”专题。该专题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撰写综述及评论文章,共同解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深入探讨发展与保护协调之路、分享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未来重点。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吕永龙介绍了与英国生态与水文中心教授James M. Bullock合作组织的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挑战与对策”专题。
本次发布会在位于昆明植物所扶荔宫的中科院生物多样性成果展现场举办。展览介绍了中科院在生物多样性基础设施、网络平台、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及在生物多样性编目、生物多样性起源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成果。
相关阅读
-
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发布 百度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关键技术获奖
...
-
印度是和中国接壤的古老的东方大国,全世界各地都有各种UFO目击事件,印度也不例外。然而下面绝密档案调查员要讲...
-
全球实力大国具体排名出炉,美国居榜首,日本表现最亮眼,中国次席
本文内容仅用于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抄袭。全球发达国家的崛起与挑战 什么构成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强大经济实力、科技创新、社会进步以及综合国力都是衡量一个...
-
世界上即将灭亡的十大动物分别为北部白犀牛,华南虎,黑冠长臂猿,红狼,白头叶猴,北方毛鼻袋熊,佛罗里达美洲狮,犁头龟,山地大猩猩,白鳍豚,这十种动物不仅是世界上即将灭亡的动物...
-
白犀牛、白鳍豚、山地大猩猩、朱鹮、华南虎、扬子鳄、马达加斯加陆龟、澳洲毛鼻袋熊、爪哇犀牛和金头猴是全球十大濒临灭绝的动物。它们面临着栖息地丧失、非法猎杀、盗猎、森林破坏...
-
概念 生物航油是以多种动植物油脂为原料,采用自主研发的加氢技术、催化剂体系和工艺技术生产。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将原本浓稠、粘腻的油脂粘度、沸点等降低,再生为生物燃油。...
-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11月8日上午,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编著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正式发布......
-
生物柴油行业发展趋势、生物柴油市场状况如何?生物柴油是典型的“绿色能源”,具有环保性能好、发动机启动性能好、燃料性能好,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等特性。...
-
城市生物多样 | 风景园林助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机遇、挑战与应对
城市生物多样 | 风景园林助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机遇、挑战与应对 原创 胡远东等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城市生物多样性对维护城市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城市人居...
-
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二、基本学制四年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区域尤其是东莞地区网络工程行业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文明的极致是返璞归真。”—JessieSampter 简单的生活意味着去粗取精,避开纷争去追求内心的平和,以及把时间花在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上。 这就意味着摆脱纠缠不清的种......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