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生态适应性

生态适应性

时间:2023-11-09 10:59:17 作者:
摘要:物种对周围环境某些条件要求的范围称为生态幅度(ecological scope)。同种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可有不同的生态幅度(图1)。

物种对周围环境某些条件要求的范围称为生态幅度(ecological scope)。同种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可有不同的生态幅度(图1)。各种昆虫的生态幅度决定其分布的地域和在该地域内生长、发育、繁殖和活动状况。昆虫种对周围环境因素变化的适应程度,称为生态可塑性(ecological plasticity)或生态价(ecological value)。对栖息条件要求较严格的种通称为“狭可塑性种”,如狭温性种(stenotherm)、狭水性种(stenohydric)、狭盐性种(ste-nohaline)等;对栖息条件要求较宽的种通称为“广可塑性种”,如广温性种(eurytherm)、广水性种(euryhydric)、广盐性种(euryhaline)等。可塑性不仅由种的遗传性所决定,还取决于外界环境对它的影响程度(图2)。昆虫对非生物环境的适应,一般取决于种的生态幅度和种的可塑性;昆虫对生物环境的适应,除上述表现外,还取决于协同进化的影响。昆虫对环境的适应是整体性的,但也可在形态、生理或生物学上某一方面表现出来,例如稻褐飞虱长、短翅型的出现,与取食不同生育期水稻的营养物质有关,并与繁殖力大小有关。褐飞虱对抗性品种的适应,是通过遗传适应(基因型重组),出现新的生物型而使水稻的原有抗性品种丧失抗性(见)。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