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恢复高考在富平"的凡人奇闻

"恢复高考在富平"的凡人奇闻

时间:2023-11-06 07:55:45 作者:
摘要:“恢复高考在富平”的凡人奇闻——他押中了作文题文/白福祥忽如一夜卷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77年11月15日,如晴天霹雳,一声春雷,在神州大地上空炸响:“恢复高考”。

高考奇闻异事_高考奇闻异事大盘点_高考奇闻

“恢复高考在富平”的凡人奇闻

——他押中了作文题

文/白福祥

忽如一夜卷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977年11月15日,如晴天霹雳,一声春雷,在神州大地上空炸响:“恢复高考”。

这一消息传来,师生为之振奋,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我当时正在曹村中学任教,担任语文教研组长。

高考奇闻异事_高考奇闻异事大盘点_高考奇闻

我的一位表弟是立诚中学的“老三届”。听到这一消息,我估计他还不知道。星期天,回到家中,我步行几里,赶到他家,但他并不在家,因为对高考仍一无所知,所以他还一如既往在村外的一土窑洞前为人解板,挣工分。我告知他高考喜讯,让他立即停止劳动,抓紧复习。结果,他参加高考,一举成功,被分配到太原一大学,后来毕业留在太原一大专任教。恢复高考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现在,他定居在儿子工作的单位一一龙盘虎踞的南京,过着衣食无忧,含饴弄孙的优渥生活。而这一切都是恢复高考的结果。他是享受恢复高考权益的第一批受益者。

恢复高考的语文试题一出现,富平的考生们惊喜的发现,语文作文题,在先前的县上预选中,他们已经见过,而且惊人的一致。

二者比较

富平县预选考试:

《致科学家的一封信》

难忘的一天)

正式高考:

《致科学家的一封信》

《难忘的一天》

首先是体裁一致:都是二选一,都是议论文或记叙文,这就是不小的成绩!

但相对而言,能做到这点,比较容易,尽管难能可贵!

但能具体押准题目,就相当困难了!然而,富平做到了!统考的作文题《致科学家的一封信》富平县的预选作文题《致科学大公会的封信》都是书信体,完全雷同。至于题名表述略异,而实质雷同。

尤其是记叙文,都是《难忘的一天》竟一字不差,毫无二致,如出一辙!

据我后来所知,在其他地方,乃至全国,还没听说过什么地方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高考奇闻异事大盘点_高考奇闻异事_高考奇闻

富平绝了,富平创造了高考奇闻!

我现在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恢复高考的考试中,在作文命题上,之所以会出现高考预选与正式高考如此契合的奇迹,这主要归功于当时的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曾国良同志(现任县政协秘书长曾伟之父)。他是当年富平预选语文命题的负责人。他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在县教研室工作,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由于他学养深厚,敬业专心,潜心钻研,所以能在高考这一关键环节押中作文题,为富平考生在恢复高考的重要关头,赢得了先机,等于提前进行了一次作文预演。这对正式参加考试的他们作文分的提高,无疑帮了一次大忙!这是曾国良同志为富平人民作出的一次特殊贡献!

遗憾的是,这么重要的史实,至今未见人们提及过,好像压根儿没有这一回事。

高考奇闻_高考奇闻异事大盘点_高考奇闻异事

曾国良同志小我两岁,和我先是在迤中同校不同级,后又在西大中文系先后学习。对他在恢复高考预选中作文命题跟正式高考作文命题如此契合,我是非常惊讶、欣赏、赞叹的!他竟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为他骄傲,为他点赞,为他祝贺!祝贺我们富平竟有这么一位押中高考作文题的优秀教研员!

我以为,两题中,能押中一个,已属不易,两押皆准,更为难得,这在全国,可能也是“绝无仅有”。

遗憾的是,他不久就患了癌症,年仅53岁,早早离开了我们,痛哉!悲哉!天妒英才,令人伤怀!

我为曾有过这样一位在恢复高考中创造奇迹的学友而骄傲!我为他英年早逝而痛惜,悲叹!

这次高考,阅卷由各地市组织,渭南地区,选在临渭阅卷,住在铁路一家招待所。富平阅卷人员分别是:

迤山中学:王嘉宝 杨增华

刘集中学:安筌

流曲中学:彭庄

立诚中学:赵学贤

曹村中学:白福祥

组长:刘志敏(流曲中学校长)

从阅卷中可以看出,《难忘的一天》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题材上:1、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 2、欢庆粉碎“四人帮” 3、庆祝毛选"五卷”发行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由于十年动乱,广大学子“停课闹革命”。因此导致恢复高考,成绩奇差。例如,语文考题中选了难度最小的《愚公移山》中的一段古文,要求翻译,至今我们还清楚的记得,一位考生,由于水平太差,竟全然不知古文原意,以至于望文生义,竟说愚公有一个女儿,长得很漂亮…...离题何止十万八千里!阅卷中,同仁们经常为考生受难之深而掩卷唏嘘!

这年春节期间,高考放榜。

曹村中学,学校较小,参考人数也不多,但录取人数却属于全县各校之首一一人数最多(三名)。他们是:

刘虎庄,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

石旺年,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即现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刘志健,华东工学院(现今的南京理工大学)

令我高兴的是,其中的刘虎庄,正是我所带的高七七年五班的学生,而且他所进入的专业,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

令他高兴的是,这个春节,他哥结婚,他又被大学录取,他们家真是“双喜临门”,别提他们有多高兴!

刘虎庄大学毕业后,在西安红旗机械厂工作了几年,后来跟同班同学一起,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去打拼。经过三十余年努力,打拼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有了自己的企业,取得不凡的业绩。现在己步入安度晚年的岁月,平静的过着安逸的晚年生活。应我之邀,他还写了《闯广东》的长篇文章,在深圳但只字不提自己创业的光辉业绩,只是写了创业艰辛历程,我这里只好从略了。

这次考试,全国共有570万考生,结果录取了27.3万人,录取率4.7%,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录取率最低的一次。

但这次考试的意义,绝不能低估。它是报春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科学的春天、中国的春天、终于来了!

作者简介:白福祥,年逾八旬,早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曾担任曹村中学校长多年。他利用工作之余,铸力文学,有诗集《频阳情吟》《富平民谣》等书出版。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