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话题、重磅成果、科技体验,2023中关村论坛特色亮点抢先看→
中关村论坛
5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就2023中关村论坛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出席发布会,介绍2023中关村论坛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01
记者:会议板块是今年论坛的重头戏,今年论坛会议有哪些特色亮点?
于英杰 :今年论坛会议板块包括开幕式、全体会议、平行论坛等多场活动。
其中,开幕式和全体会议邀请了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众多知名科学家、企业家,他们将在中关村碰撞思想、交流智慧、分享经验、共商合作。
55场平行论坛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探讨前沿话题。聚焦工程创新、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共促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比如,全球工程创新论坛邀请多国工程院院长和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参会,共议人类重大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再比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论坛聚焦探讨脑机接口前沿科学问题,共绘技术与产业创新蓝图。
二是聚焦科技热点。围绕创业孵化、科技向善等话题,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比如,全球标杆孵化器论坛将邀请国内外专业孵化机构、知名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做主题分享,推动创新创业积极融入国际发展新格局;再比如,全球青年科技创业论坛将集中探讨青年科技创业者群体所想、所念、所需,促进技术集成创新,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另外,2023中关村论坛还首次设立女性平行论坛——科技女性创新论坛,通过精心设计“星空倡议”“揭榜挂帅”等环节,展现前沿科技“她力量”。
三是推动共治共享。本届论坛既有思想理念的交流碰撞,又有技术产品的直观体验;既有重大成果的首次发布,又有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目的是让公众通过与高水平科学家、企业家零距离交流,充分感受科技创新魅力。一方面,通过举办数据安全治理与发展论坛、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雄安智能城市论坛等,为全球科技治理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等国际组织及机构主办或参与主办的13场平行论坛,深化各国科技治理交流。还有全球数字体育产业论坛、国企发现与发明论坛、人工智能开放生态建设论坛等,促进行业开放共享。
02
记者:2023中关村论坛汇聚了当前最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今年论坛的展览板块有哪些令人期待的展览内容?
于英杰 :今年展览板块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参展数量多。今年共有650多家参展单位,其中西门子、默沙东等外资企业和机构120余家,中国商飞、中国建材等央企70余家,小米、京东方等科技领军企业30余家,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20余家,还有天津、安徽、湖南、广东等30个省区市参展。
二是创新成色足。展览聚焦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集中展示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全球最新技术进展和重大成果,包括诸多首发首展项目。长安链、量子计算云平台、开源芯片、类脑计算芯片等全球最前沿技术成果将集体亮相。
三是互动体验好。今年的展览力争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展的同时,每看一个单元就能了解一个领域、熟悉一个产业。比如,在机器人展区,既展示芯片、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也有应用于各行业领域的多功能机器人;在新能源智能网联车展区,可与车辆充分互动,体验未来出行新模式。再比如,我们设置了元宇宙展区,通过VR、AR、无线动捕、实物模型等体验方式进行互动,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此外,我们强化科技办展理念,引入全息投影、数字导引等技术手段,相信能为观众带来一场前沿科技的体验盛宴,欢迎大家届时前来观展。
03
记者:多年来北京始终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北京特别是中关村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都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在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方面还有哪些创新举措?
于英杰:北京特别是中关村十年来的科技创新进展 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北京市研发投入经费占比在6.5%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其中,基础研究占比16%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8件,居全国第一,是2012年的6.5倍;高被引科学家339人次,是2014年的5.5倍。
二是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壮大。在京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入轨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达80家,数量居全国第一;进一步激发高校院所创新活力,建立了7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围绕量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建立8家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推进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9个大科学装置和科学设施平台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了10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三是创业生态进一步优化。2022年每日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93家,平均不到5分钟就诞生1家,是2012年的3.8倍;独角兽企业102家,居全球第三,是2015年首次统计时的2.6倍;开通外籍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证“直通车”,留学归国及外籍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2%。
四是科技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4%,数字经济占比提升至41.6%;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占到全国国家高新区的1/6,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复合增长13.3%;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244家,是2012年的2.2倍,其中年收入超千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已有11家。
五是开放合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9500余家,2014年以来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200亿元;坚持辐射带动全国,中关村与全国26个省区市的77个地区(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中关村企业累计在外省区市设立分支机构超9万家;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300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中关村企业2022年出口总额3202.3亿元,是2012年的1.9倍。
对于下一步如何加快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打造全球领先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世界高水平人才高地;二是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三是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通过这些举措,建设产业高度集聚、开放创新活跃、机制高效有力、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清新优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创新园区。
04
记者 :2023中关村论坛设置了技术交易板块,有哪些重要的活动和特色亮点?
于英杰 :技术交易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中关村论坛在技术交易板块将举办26场活动,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项科技成果、创新项目寻求合作。这些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激发创新源头活力。将举办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参与,集中发布一批中外高校重大科技成果技术交易项目;举办5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推出120余项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家科技创新成果。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举办技术经理人大会,发起成立“技术经理人协作网络”,汇聚一批具备影响力和行业公认的技术经理人,发布《高质量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构建技术交易生态。举行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重点国别技术交易类活动等,发布《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2022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发起《大企业生态合作与协同创新倡议》,推出“十大最具影响力新技术新产品”和“十大国际技术创新转移项目”。
通过今年丰富的各类活动,力争打造“全球买、全球卖”的技术交易盛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高地。
相关阅读
-
眼神科技在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为你解读不一样的AI
眼神科技总裁周军在“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发表主题演讲。...
-
10月31日上午,由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办,西安航空基地管委会承办的2019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航空科技成果转化分论坛,在西安航空基地航空科技大厦举行。...
-
2023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正式开幕 科技成果转化成果丰硕
中国网讯(记者 王瑞芳) 5月27日下午,2023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在中关村展示交易中心顺利......
-
因为生活,我们必须学会圆滑一点,圆滑的人,不代表就没有干净的灵魂。 生命中,你会遇到很多辉煌之人,但是你看到的华丽丽,辉煌的背后,都是默默辛劳的汗水和不言放弃的精神。人生的路......
-
5月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动态调整工作程序》(以下简称《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共15条...
-
浪淘天地入东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信息化发展纪实...
-
世间万物究竟是造物主的杰作,还是物竞天择的结果?一个受精卵分裂出的40万亿细胞是如何有序形成各个组织器官,并最终发育为完整人体的?同一片森林里的上百种生物是如何抢占生存空间...
-
Yestar艺星“第三届全球星粉节”美丽开启...
-
转自:经济日报...
-
2018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及2019年趋势展望——新材料篇
本文为春节专题文章——“年度科技发展态势总结与展望”的第九篇新材料篇。世界新材料领域2018年发展态势科技强国纷纷将新材料作为未来研发优先事项。...
-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部署,要求“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