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赚钱方法 > 看清楚5月份这六件金融大事,助你投资理财明明白白(上)

看清楚5月份这六件金融大事,助你投资理财明明白白(上)

时间:2023-11-04 17:58:57 作者:
摘要:“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5月,鲜花盛开而酷暑未至。金融业对外开放再出新举措5月1日,中国银保监会网站公布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12条新措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5月,鲜花盛开而酷暑未至。在内外部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中小银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正在形成,接管包商银行彰显金融风险防范重要性,而人民币汇率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如何看待上述热点事件?

金融热点新闻_2021金融热点新闻_金融类新闻热点

金融业对外开放再出新举措

5月1日,中国银保监会网站公布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12条新措施,包括取消外资来华设立银行机构、入股信托公司、经营保险经纪公司等资产规模限制;放宽中外资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准入;取消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审批等,多条措施中强调内外资一致原则。

郭树清主席提出的12条新措施,是对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总体方向和政策的细化和落实。这些具新措施,彰显了我国金融业坚定不移的开放信心和决心,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

总的来说,12条措施中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取消了外资机构进入我国银行、保险领域的资产规模限制,二是强调在金融业对外开放中内外资一致的原则。

具体而言,首先是取消外资机构进入我国银行、保险领域总资产规模限制,例如取消外国银行来华设立法人银行100亿美元、设立分行20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取消外资机构入股信托1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取消外国保险经纪公司总资产不少于2亿美元要求等。在这之前,我国引入的外资金融机构基本上是资产规模大、知名度高的顶级外资机构,而此次资产规模限制的取消有利于吸引一批资产规模相对较小但“小而美”“小而精”的中小外资金融机构。而中小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一方面有利于丰富我国金融供给主体,进一步形成广覆盖、多层次、有差异的金融机构体系,强化金融业有序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我国金融体系不均衡状态,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尤其是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中小外资金融机构进来,也有利于其“门当户对”地与国内中小金融机构合作。

其次,强调内外资一致原则,比如同时取消单家中资银行和单家外资银行对中资商业银行、消费金融的持股比例上限,也有利于更好地引入民间资本金融银行、保险业。目前,我国民营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高为30%,这一条限制下一步有望取消。

金融热点新闻_2021金融热点新闻_金融类新闻热点

央行对县域农商行定向降准

5月6日,央行决定从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此次定向降准,约有1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要求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目前,我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大致分为三档:大型商业银行基准为13.5%,中小型商业银行基准为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基准为8%。此次降准后,县域农商行由第二档变为第三档。4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此次定向降准,是对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政策框架建立。

此次降准为真正意义上的定向降准。从降准对象看,仅针对在本县经营的或跨县经营但规模在100亿元以下的农商行,这在之前的定向降准操作中是少见的;从资金用途看,对释放出来约2800亿元资金,要求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此次降准有助于农商行回归本地、回归本源。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对主要服务县域的农商行进行定向降准,有助于引导和鼓励农商行扎根本地,发挥地缘、人缘、亲缘等优势,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

此次降准有助于中小银行发展。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我国以民营银行、农商行、农信社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占比已经较高,重点不是在数量上做文章,而是在质量上下工夫,即如何更好地支持它们健康稳健发展。定向降准进而实行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推动中小农商行健康稳健发展,更好地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

金融热点新闻_2021金融热点新闻_金融类新闻热点

银保监会开展市场乱象再整治

5月17日,银保监会公布相关文件,决定开展银行保险机构“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7年,我国拉开金融严监管的序幕,从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专项整治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尤其是从银行业“三三四十”等系列监管检查,到多个规章制度持续发布,一场严监管、强监管风暴席卷而来。应该说,严监管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未来几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金融严监管的基调和原则不会改变,如何巩固前期整治成果是工作重点。因此,银保监会开展了“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主要任务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夯实乱象整治工作的思想根基。充分认识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实现银行业保险业生态的不断净化。

二是巩固乱象整治工作成果。开展对2018年深化整治市场乱象工作自查和监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问责情况“回头看”:一看问题整改,二看问责处理,三看机制建设,要从根本上杜绝屡查屡犯、边查边犯问题,有效遏制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

三是持续推动重点领域问题整治。在前期乱象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重点领域重点风险开展深入整治,银行机构从股权与公司治理、宏观政策执行、信贷管理、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风险、重点风险处置等五个方面开展整治工作。

四是开展强内控促合规建设。通过增强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提升银行保险机构内控合规水平。银行保险机构要对各项业务活动制定全面、系统、规范的业务制度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会计准则与制度,确保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不过,金融市场具有脆弱性、敏感性和外部性。因此,金融监管必须充分考虑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住决心和定力,又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坚决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待续)

金融热点新闻_金融类新闻热点_2021金融热点新闻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