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新趋势鼓舞人心!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中国科技企业“技术出海”

新趋势鼓舞人心!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中国科技企业“技术出海”

时间:2023-11-02 07:55:25 作者:
摘要: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这两年,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悄然升级。面对疫情倒逼全球数字化升级的井喷式需求,中国企业自研的云技术、数据库、人工智能、安全科技、跨境支付数字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这两年,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悄然升级。面对疫情倒逼全球数字化升级的井喷式需求,中国企业自研的云技术、数据库、人工智能、安全科技、跨境支付数字解决方案,乃至中国企业主导和参与的国际标准,开始越来越多出现在全球化舞台上。2022年两会期间,这一新趋势引发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热烈讨论。

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当下,这一新趋势可谓鼓舞人心。同时,中国科技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做优,破解“卡脖子”技术,成为迫在眉睫的命题。多位代表委员指出,中国科技企业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加大“技术出海”,帮助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

走出去向全球价值链上游奋进

中国科技企业加快出海步伐,在海外发出“中国声音”,是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的方向。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出台相关意见,提出支持平台企业推动数字产品与服务“走出去”,增强国际化发展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指明了方向,其中包括开拓国际市场,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等。

多位委员代表认为,中国科技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努力朝全球价值链上游奋进,发力技术出海。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长期处于“微笑曲线”底端,但这条路现在不能走了,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产业转型。在数字经济领域,含金量最高的是标准、知识产权专利。做到这样高级别的输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才能实现层次跃升。

眼下,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标准和专利领域正在展露头脚。在5G领域,华为5G专利数量稳居全球第一;在区块链领域,中国已是全球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蚂蚁集团、腾讯、平安集团位居专利申请量前三。但基本面上,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眼下仍由欧美牢牢把持。

多位代表委员认为,中国科技企业应积极“技术出海”,去做“难的事情”。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在建议加快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的提案中提出,要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支付机构不要“内卷”,“走出去”积极申请当地支付牌照,或与当地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

公开信息显示,支付宝和微信已在跨境市场积极布局。支付宝在中国香港、东南亚、南亚投资共建了9个本地钱包,过去两年还在东南亚推出新的跨境数字支付解决方案,使商家一次接入多个国家的数字钱包。微信则在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获得了支付牌照,或参投本地钱包。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在国内市场高烈度竞争中深感“内卷”的数字科技企业,都应该通过“出海”开辟新天地。

技术出海:机遇与短板、挑战并存

中国科技企业迎来技术出海新机遇,背后是新冠疫情在全球按下数字互联和数字化升级的快进键,跨境电商、在线社交、移动支付、数字服务等数字经济迎来井喷式发展,传统机构也开始前所未有拥抱数字化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西省委会主委、江西省科协主席史可认为,中国数字经济出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中国数字经济出海将重塑疫情后的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中国数字经济出海将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强与国际经济的接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使得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在105个国家中名列第五,为十年来首次跻身全球前五。在云计算领域,阿里、百度、腾讯在全球云服务市场份额合计占12%。

但整体上看,中国科技企业技术出海仍存在局部技术先进,发展“偏科”等问题。史可认为,中国科技公司出海眼下仍以游戏类、娱乐类、工具类产品,以及基础硬件设备为主,存在“应用多基础弱”的结构性失衡,以及基础技术研发相对落后的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也指出中国数字科技企业发展“偏科”的现状,消费互联网发展充分,在全球有领先优势,但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发展相对滞后,还不能“两条腿跳舞”。

此外,尽管中国科技企业在疫情期间加速出海,但中国数字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与美国仍有明显差距。以国际收入为例,美国数字科技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达55.86%,而腾讯和阿里巴巴2020财年国际收入占比均不到10%。

在地缘亲近的东南亚市场,中国企业尚可在电商、游戏、社交、支付等领域与美国企业“掰手腕”,但在欧美等其他市场,辐射程度还远远不够。邵志清认为,欧美市场本身发展水平比较高,数字技术应用丰富,所以要挤进欧美市场必须要走高端路线。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比较明显,但技术的生态依然还有短板,还没有完全构筑一个强有力的生态,包括技术、资金、应用模式、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

与此同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还开始下降。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增速已从2018年的21%下降至2020年的9.6%。即便是占据先发优势的移动支付技术,在东南亚也遭遇美国科技巨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此前发展所积累的先发优势受到挑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提案中表示。他建议,鼓励我国数字科技企业走出去,增强全球竞争话语权。

发展是硬道理

代表委员们还有一个共识:发展是硬道理。科技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既靠企业自身,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史可提醒中国科技企业,要多关注日趋严格的国际监管环境,更重视数据安全合规,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及国际通行规则;做好应对准备,规避风险。

刘尚希则鼓励头部数字科技企业发挥头雁效应,持续强化基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助力构建我国自主可控产业生态。同时,刘尚希还指出,政策的与时俱进和可预期性,对科技企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他在提案中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本市场投融资环境,激发市场创新热情和能力。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不合时宜的一些政策规定,并在新政策出台前切实加强公平竞争审查。

二是进一步加强政策的统筹协调和政策的可预期性,优化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保持政策相对稳定和可预期性,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明确方向。

企业与社会合力谋发展重要且紧迫,随着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留给中国科技企业的时间不会太多。因为“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一国产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梅新育表示。

记者 | 余继超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