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美科技竞争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随着新冠疫情和贸易冲突进一步推动经济逆全球化,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减弱,科技竞争已成为两国关系的主旋律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企业而言,了解中美两国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及不足,是未来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的必要条件。在通过科技自立自强构建创新体系的同时,如何保持与外部的有效技术沟通,也成为关键。
在今天的文章中,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滕斌圣对中美科技竞争作出了分析与判断,你将会了解到:中美科技竞争为什么愈演愈烈?中美各自在竞争中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中美科技竞争最终将指向何方?
作者 | 滕斌圣
来源 | FT中文网
滕 斌 圣
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
疫情和贸易冲突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当前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减弱,科技竞争变成两国关系的主旋律之一,在通过科技自立自强构建创新体系的同时,中国企业如何保持与外部的有效技术沟通,成为关键。
竞争背景
中美实力对比正在发生变化,“东升西降”明显,差距正在缩小,中国经济大有超越美国的趋势。
2021年中国GDP总量超过17万亿美元,接近美国经济总量的80%,预计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
以美国为重心的全球化失去动能,过去十年,中国年均贡献1/3全球经济增长,成为新引擎。中国已是世界制造中心,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增加到28%,已是美国和日本两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总和,而发达国家之和则下降到55%左右。
美国经济“空心化”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于是发布“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再次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近年,西方日益担忧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逆全球化潮流甚嚣。
新冠疫情席卷,不少国家采取“封城”、“停摆”等措施,造成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受阻,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效应:
一方面,短期内全球产量进一步向中国集中,因为当时只有中国能维持正常的规模化生产;
另一方面,催生了少量区域内生产,虽然效率更低,成本更高,但一定程度替代运输成本高企的中国商品。
长期看,新冠疫情将进一步推动逆全球化,西方国家决心构建新的区域贸易体系,产业链区域化态势明显。
竞争现状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经济增长,从数字经济到生命经济,全球竞争集中在“对科技制高点的竞争”上。
新科技革命为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提供机会,各国纷纷围绕关键领域展开布局。美国和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引领作用正在增强,欧洲和日本相对滞后。中美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同,科技实力是美国保持全球竞争力的主要支柱,美国的发展模式是“科技主导型”,以跨国企业为主体,掌控产业链最高端科技,向全球各国布局产业链。
中国的模式是打造庞大的制造能力、精细的产业链分工,形成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并强化产业链在国内的根植性。
科技方面,中国在多数领域“跟跑”,少数领域“并跑”,极少数领域“领跑”,核心技术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短板,差距是多方位的,体现在知识创造、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专利数量、标准制定等。
中国科技行业规模及占比仍偏低,比如中国信息技术行业增加值约为美国的31%。中国在芯片、材料、医药等领域的不足较为明显,如何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成为中国企业的迫切问题。
中国制造处于产业链低端,容易被掌握高端环节的发达国家“卡脖子”,中国制造中的关键装备、核心零部件和基础软件严重依赖进口和跨国企业。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科技的领导者,但在一些领域其地位正在受到挑战。
例如人工智能(AI),中国的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建立了完整的AI商业生态体系,拥有快速应用的海量数据,这是美国所不具备的。
竞争趋势
中美双方的科技博弈正全面展开,中国的优势是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国内平稳的疫情态势,而西方国家主要倚靠技术底蕴和阵营优势。
对未来的竞争态势我们有如下几个判断。
1. 中美经济联系减弱
整体上,美国的对华“脱钩”政策正在实施,两国经济关系的紧密度有所降低,在金融、能源、技术等领域,隔离成为主题,有些业已形成的产业链,也在被逐渐重塑,这对美国成本巨大。
埃森哲估计,仅仅信息技术领域的脱钩可能使美国失去48%的市场份额和30%的全球市场收入。
美国企业的利益和政府意愿并非一致,他们在华有着巨大利益,仍然保持与大部分中国公司的商业往来。
比如特斯拉在美国政府呼吁“先进制造回流”的情况下,决定在上海建第二工厂。
2. 世界工厂难以为继
对制造能力的争夺,加剧了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不信任,破坏了产业链分工和全球贸易的基础。各国民粹主义兴起,加上疫情持续,国际贸易、跨境投资、人口流动、航空货运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骤降。
随着全球抗疫从“遭遇战”到“持久战”过渡,全球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中心将会重组,全球贸易体系进一步碎片化、分层化、区域化,发达国家分散产业布局去降低风险,纷纷实行“内顾”政策,供应链出现本土化趋势,中国不大可能持续扮演世界工厂角色。在低端制造领域,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消失,服装、鞋类等产业向东南亚国家的转移不可遏制,他们将承接大规模、低附加值、人口密集型的生产制造。
中国则提出了“双循环”战略来部分替代全球贸易,深挖国内潜力,毕竟在手机、汽车等众多行业,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3. 脱钩的反作用力
目前,美国政府推动中美高科技领域脱钩的意图非常明显,特别是在关键的信息科技、未来通讯、人工智能等领域全面打压中国企业。
以美国《未来产业法案》为代表,美国针对未来产业进行布局,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量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安全、下一代通讯网络等,目标是在这些领域中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
而以上也正是中国“十四五”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中国有门类最为齐全的工业基础,高科技虽有短板,但尖端技术的攻关能力已经形成。
美国对核心中国企业实施“单点制裁”,这种长臂管辖,短期内会迫使各国企业选边站,出现“阵营化”。但中长期,中国企业有突围的机会。
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海思芯片、麒麟软件等国内的生态系统主体正在不断成长。
互联网底层技术、安卓系统、视窗操作系统等,是美国企业为全球提供的公共产品,在这些方面“卡脖子”只会破坏全球开放合作的技术创新生态,只会逼着中国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力图构建自己的“技术主权”。
中国并不想脱钩,但如果被迫强化独立科技,会逐渐弱化对美国科技的依赖,结果是进一步脱钩。
这是一条险路和不归路,但一旦中国建立起一个核心要素独立于外部的运行体系,对现有世界格局将是颠覆式的。
相关阅读
-
2019年暑假即将来临,长达2个月的假期小伙伴们安排好了吗?是外出旅行增长见闻还是参加短期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又或者干脆宅在家里,想什么就做什...
-
亚洲3国顶尖技术盘点,韩国半导体,日本精密机床,我国有哪些?
中日韩三国是亚洲地区科技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各自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和顶尖的技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科研投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
-
人活着,少生气,多开心!生活不是用来生气的,生活是用来开心的,只要你不生气,你就赢了,只要你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你就会幸福一辈子!如果你因为别人而生气,而不开心,那你就太傻了...
-
《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2022)》发布 中国人才规模指数世界第一
《报告》表明,在人才环境指标方面,美国和中国具有明显的优势,美国第一,中国紧跟其后。英国、日本、法国等6国为第二梯次,瑞典、西班牙、印度尼西亚等9国为第三梯次...
-
四维空间是真实存在还是虚幻的?我们能进入四维空间吗?,奇点,维度,普朗克,四维空间,真实世界...
-
2014期末语文复习:绘制一棵“知识树”...
-
从更大范围和更长期限看,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科技脱钩是囚徒困境,将对全球相关产业链布局和技术进步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中美技术关联程度的总体趋势是不断深化...
-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了《全球创新指数2023》报告,对全球各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进行评估,其中,中国排名第12位,以24个科技集群数量超越美国...
-
以美国打击华为公司为例:面向大国竞争的美国科技情报活动规律研究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与科技战的加剧,西方情报界关于美国科技情报能力的分析与研究有所增长,但尚未形成集中的情报议题,特别是对带有全貌性和过程性的美国科技情报活动研究则更为稀少...
-
忘我的境界,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淡泊宁静,荣辱不惊,去留无意
忘我的境界,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淡泊宁静,荣辱不惊,去留无意,闲看花开花谢,云卷云舒。忘我地活着,忘我地笑着,忘情地看着,忘记自我才是...
-
原创 DNA博研 DNA博研 2023-07-02 20:12 发表于浙江“我是谁?...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