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课程研究者、知识构建者、学习陪伴者:项目学习中教师的新角色

课程研究者、知识构建者、学习陪伴者:项目学习中教师的新角色

时间:2023-10-24 08:58:24 作者:
摘要:在项目学习研究的历程中,老师们自我角色的认知经历了“角色困惑——明晰定位——个性展现”三个不同阶段的嬗变。

(本文刊载于2017年4月26日《中国教师报》)

新教师专业知识_教师的学新知识_新知识教育

项目学习(Projece-based Learning)是一种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学生通过选择现实世界中自己关心的问题,在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进行积极、多元地学习,进而形成交往、生活、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在项目学习的探索研究中,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师既是改革的力量,亦是改革的对象。可以说,有效开展项目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在项目学习研究的历程中,老师们自我角色的认知经历了“角色困惑——明晰定位——个性展现”三个不同阶段的嬗变。

一、教师的角色困惑

项目学习的理念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多样性的期待,老师们在项目学习之初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压力。刚开始策划讨论年级项目学习主题时,就有老师担心地问:“我的课上不完怎么办?”“我只会教数学哎。”“这好像都是科学老师的内容啊?”……可谓是顾虑重重。仔细梳理一下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因为还固守在原有学科教师的单一身份考虑,时刻想的都是“捍卫”自己学科教学“打基础”的重要地位;其次是老师们习惯于自己是学科知识代言人的角色,把学科教材内容当做教学的全部内容,对跨学科领域的学习探究缺少了解;再次老师们自身成长中大多未经历过项目学习,对自己是否能胜任项目学习研究的角色任务,有未知的恐惧,进而产生一种隐隐的危机感。

项目学习主题如何选?学生要学习什么?如何学?学生会有哪些学习需求?怎么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这些问题的探究都对老师们习以为常的“舒适地带”发出了真实的挑战,让老师们多少有些迷茫,降低了单科教学时的自我效能感,也带来自身角色定位的困惑。

教师的学新知识_新知识教育_新教师专业知识

二、明晰的角色定位

有研究表明“当人们感觉到自己受限于个人过去的历史、以往的生活时,都会提出和自己相关的问题,以求自我超越。”换句话说,人是有“自我超越”的内在需求的。项目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困惑,恰恰又是老师们自我超越和专业成长的最好契机,科学、合理、明晰的教师角色定位可以增进老师们面向挑战、主动迎向挑战的力量。

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究者。在项目学习中,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只关注既定课程内容(教材)的教学任务。教师作为课程的研究者,投入到课程研发、实施、评价的全过程,实现学科思维到课程思维的转变。作为课程设置的主体,老师们解读各学科课程标准,充分了解学情。项目学习主题的确定、项目学习内容的开发与设计、项目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评价均由老师们协同完成。

从知识传递者到知识构建者。在项目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也不再把自己当做知识源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根据学生项目学习进程的需要推介、拓展知识,做知识的媒介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项目学习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作为知识的构建者,教师也是学习者,也在项目学习的研究中不断更新、升级自己知识的内涵与外延,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进程,激励学生勇于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等,为学生自我建构知识、自主性发展提供可能。

从教学权威者到学习陪伴者。教育的本义是引导,在项目学习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权威者而是学生的学习陪伴者。项目学习的重心在学生,教师的学习陪伴体现在对项目学习中不同小组、不同学生的学习困境能及时发现,给予咨询、协调、促进等多元地帮助。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内在感受,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需求和与同伴协同共创地积极行为,进而取得令人满意的项目学习成果。教师作为学习陪伴者的角色在学生项目学习的进程中不仅发挥着支持与服务的作用,也发挥着积极、关键的教学作用。

明晰的角色定位也明确了专业发展的方向。老师们随着项目学习研究的发展,置身于项目学习课程研究的情境中,切实体验着自我角色转换的过程,也感受着自身成长和变化的愉悦。

教师的学新知识_新教师专业知识_新知识教育

三、教师的个性展现

我们常说“一位好老师,就是一门好课程”,在项目学习中更是如此。一个优秀的老师总是能够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发挥自身的特长,释放出自己的生命力,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享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喜悦,展现出自己的个性魅力。

展现优秀领导力。项目学习采取的是组长负责制。每个年级的项目学习组长都是一线老师。学校给予组长充分的信任和支持,由组长带领本组核心团队老师先行学习、策划,再和本组的老师们讨论、共创,进而形成项目学习的方案,并在项目学习开启前,编制出本年级项目学习手册,包含项目学习周期间的课程计划、课程内容、课程表、教学场地、展示活动的安排等等。这个过程中,组长的领导力在带领团队老师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让人眼前一亮。

展现积极沟通力。在项目学习的设计中,老师首先成为先行的学习者,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学习材料、学习内容,3—4人小组合作,分别运用自己的强项,进行学科内和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并主动联系家长和相关专业人士参与讨论策划。大家互相听取建议,出现分歧,能换位思考,积极沟通,在真诚、敞亮的对话中,形成命运相连、共赢互助的团队凝聚力。同时,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注重和学生成为平等、自由、对话、信任的伙伴,引导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发现自己,理解他人,积极沟通与交往。

展现智慧创造力。项目学习的方式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可是一个年级有300多位同学,同时开展项目学习时,如何利用好学校内外的各项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重新组建学生的项目学习小组、引发学生间的充分的互动,开展相对应的混合教学,进而促进学生个体认知、情感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课程设置时,老师们打破学科,从学生学习需要角度重新设置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移动中的教学”、“导师制”、“项目追踪”、“一对一”、“学生教师”等多样性的安排,尽可能满足项目学习研究的需要,这既是学习方式的改革,也展现了老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展现幸福生活力。项目学习研究的问题以现实生活为内容,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真实的问题,给予探究后的改善、解决。教师作为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连接者与促进者,教师个人的生活力与素养也在其中展露无遗。我们发现“内外兼修”的老师拥有丰盈的内心,她们阳光、自信,个人的情绪幸福力、高效学习力、和坚韧的品质等美好个性在项目学习课程中都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力量。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存在”。在项目学习实践中,学校要为老师们的角色嬗变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不要期待教师完美的角色,要重视教师个体需要和生命价值,尊重教师的自主权力,对教师多一份信任、理解和宽容。鼓励教师终身学习和成为快乐、自信、舒展的自己,同时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引发教师间的彼此沟通与合作,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在经历了“角色困惑——明晰定位——个性展现”三个阶段的角色嬗变后,找到“喜欢的自己”的老师们,不仅在项目学习中,而是在任何教育场域里都会将个人生命的无限可能融入到教学的实践中,进而释放出更多的能量。当老师们自如展现丰富多彩的生命样态时,教育的价值也随之而来。

(作者为合肥市屯溪路学校博雅课程研究院院长)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