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政务杂感(之二)

政务杂感(之二)

时间:2023-10-16 13:04:18 作者:
摘要:久久准备更新文章,因为琐务冗杂,未着手思忖考量,心中甚感不安。我想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阐释,可能内在逻辑不是很严密,出于一吐为快,且不兼顾其他。

久久准备更新文章,因为琐务冗杂,未着手思忖考量,心中甚感不安。今天腾挪出丁点时间,准备了却此段遗憾。我想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阐释,可能内在逻辑不是很严密,出于一吐为快,且不兼顾其他。

为文的本质和意义何在?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心。这是对为文的最高褒奖。北宋理学大家张载有传颂于世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格局、这意境,何其宏伟辽阔!这是对文人价值的深切期许。古人又云,人贵直,文贵曲。这是对为文风格的界定认知。中国是礼仪之邦,古往今来,多少人辗转徘徊在求达这条路上,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着、奋斗着。特别是自明清八股取士以来,有人因此飞黄腾达,有人为此潦倒一生,辉煌者如孟郊,春风得意,一日看尽长安花;失意者如范进,寒窗虚度,丧魂落魄无有果。期间境遇,判若云泥、天壤之别,让人扼腕喟叹。作为一介书生,我们没有洪荒之力,仅仅将写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自然期望不会太高。但从事了文字工作,钟情也罢,痛苦也罢,总之都要乐观面对,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乐于其中,在此天地空间内纵横捭阖,纵情驰骋,岂不快哉?古代将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的几重境界,但如今社会,有此想法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一方面,社会变得更加世俗、信息变得更加便捷、人情变得更加阻隔,几篇文章远不如一顿烧烤和几杯黄汤更为直接、更为解渴。或许,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社会的复杂性,时!势也!个人认为,隐晦和曲折并不是优质文稿的核心要素。如此表述,可谓直陈胸臆,焉能有所保留?

积累和输出是什么关系?艰难苦困,玉汝于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的确如此。诗云,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世间的事情,从来都是一个从三到万的过程,从来都是一个质量互变的过程。今天的痛苦,是为明天过得更幸福。今天的打拼,是为将来能够少受一点煎熬。同理,我们在准备一篇文稿的时候,有必要认真地问一下自己,准备了多少素材?了解了多少背景材料?做了多少功课?心中有无丘壑灼见?如果面对艰巨繁重的文稿起草任务时,我们案无所依、心无所依、脑中空空,出现恐惧就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了。想必大家都看过杂技表演,特别是近年来在春晚上频频上演的高空飞人等节目,说实在的,很是赏心悦目,但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过于惊险刺激甚至为表演者捏一把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试想一下,那些成熟的表演者,尤其是表演稳定、得过国际大奖的表演者,在幕后哪一个没有经历过常人难以经历的心酸?哪一个人没有付出超出常人百倍的努力?韩语说过,学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这个行业里,厚积薄发。说到底,最根本的一条就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真正把学习作为终身必修的素养,深学细悟、学懂弄通,不搞花拳绣腿、不装点门面,如此才能做到规范输出、确保万无一失。

艰辛愉悦如何更好平衡?从来最美的风景,都在高山之巅,都在万仞之侧。青灯长明、案牍劳形,文字工作劳心费神、毋庸置疑。但是很多事情,既要看结果,也要看过程,但过程远比结果更让人觉得回味。作为文字工作者,如何看待文稿写作,是一个值得深思和需要不断玩味的永恒话题。以前有位领导说过,在文稿写作中要善于苦中作乐。个人认为,前提是能够体验到一两回“乐”。就如大富豪习惯了鲍鱼海参、山珍海味,说是要回归田园生活,那是在大得之后的一种有限度的放弃,是一种紧绷之后的放松和暂时的休憩。如果面对的是一位长久生活在社会底层、一日三餐尚且得不到保证的穷人,说野菜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茅草屋更有生活情趣,就会让人觉得更像是矫揉造作,悲悯的感觉瞬间便会弥漫全身。文章写作有多重境界,最近在《秘书工作》上看到一篇文章,将文章写作与武侠小说中的化境武术进行了比较,说心中无剑、手中无剑是最高境界。大意是说当你掌握了技巧手段、明白了结构布局、储备了思想观点时,你就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些资源要素,来表达别人心中有、而你笔下有的种种意境,这时你就成为了一个成功者,你就会感到惬意和满足。就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等图景,别人可能都在生活中见过,也曾在内心当中泛起过涟漪波纹,但只有苏东坡、王维等人能够用明丽动人的语言记录下来,留下千古绝唱,这就是一种功力,我们所要苦苦追寻和努力达到的状态,就是能够发前人之所未发、想前人之所未想,抱着这样的态度,或许我们就能更上层楼。

当下如何精准把握?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说的是文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说的是一时的功效。人活于世,总要留下点什么,这样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作为文字工作者,千万不要把文稿写作当成一种硬性任务来看待,那样就会失去很多乐趣。一个有追求的人,必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在更高的追求中砥砺奋进,在不负韶华、孜孜以求当中找寻出点韵味。提高文字驾驭水平,提高个人综合修养,从中体验百样人生,这是写文章最大的收获。我们从小都写过作文周记,小小年纪就要舞文弄墨,刚开始的时候的确觉得很痛苦。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感觉就会慢慢淡化。当我们能够用笔作为武器,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盼时,会不会有一丝成功的喜悦呢?我想,人生苦短,总要有一个爱好,总要有一排疏散的通道,总要有一份能够适合自身并且和自己达到某种平衡和解的工具,总要在探学精义细微中不断升华人生价值的载体形式,这些听起来有些晦涩,个人觉得这就是为文的旨趣和要义吧!

愿以此文与广大同仁共勉!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